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发展 第2章 第34讲 环境保护 教案
展开
第34讲 环境保护
[课程内容]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4)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5)描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其产生原因及危害。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4)从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分析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5)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6)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和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举例说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主要国际行动。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1.(2019·全国文综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由题意可知,修建的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量;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全国文综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逸,污染大气;堆放垃圾,被生物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逸出沼气;焚烧垃圾,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生存、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
优势
分类收集,密封运输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破碎、压缩、焚烧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卫生填埋
土地利用率高;环保措施完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资源化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1.(2019·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 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 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与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在这里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2.(全国文综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来源
自然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会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概念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污染物来源
主要有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以及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酸雨类型
硫酸型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硝酸型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主要影响
水生生态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土壤生态
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植物生长
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建筑物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人体
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分布
世界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
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酸雨分布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1.(2019·辽宁沈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2月份以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冬季雾霾重、酸雨少?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措施。
答案 (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多雾霾;北方冬季降水少、酸雨少。
(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2.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规律: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
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降水量;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
3.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读图回答下题。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浙江自选模块)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答案 (1)C (2)A
(3)跨流域调水;雨水(夏季降水集中产生的多余地表水);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2.(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与防治
土地退化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1.(2019·全国文综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施用。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低盐、质地好)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2.(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1.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②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②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全球变暖;②酸雨;③雾霾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定,风力丰沛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大坝的建设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潮汐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特别提醒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加强勘探,挖掘潜力。
(2)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多元化进口。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
1.(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灾害频发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1.(2019·全国文综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2018·全国文综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少,干扰小。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可能导致隧道和种子库进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3.(全国文综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4.(2017·江苏地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_。
答案 (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1点)
解析 第(1)题,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第(2)题,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看出海岸线长度的变化特点;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这种变化又会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第(3)题,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过度砍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牧严重,过度樵采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1.(2018·全国文综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堑秋湖”是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的碟形湖,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同时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还可以扩大浅水区范围,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的栖息地。但修筑“堑秋湖”会出现“人鸟争食”的现象,使越冬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范围缩小。改进建议可以从规定放水时间、捕鱼网眼大小、生态保护、补偿渔民损失等方面分析。
2.(2017·全国文综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外来物种一般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耐旱,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侧向枝条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种子多,繁殖迅速。柽柳破坏天然林生态系统后,进一步影响以天然林为栖息环境的动植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1.(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质检)研究发现,即便是在已经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仍然存在大量生活废弃物乱放、随意焚烧的现象,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如何规范农户生活废弃物处置的行为成为三农问题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下表为“山东省52户样本农户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统计”。
妥善处理
随意处置
行为选择
样本数(户)
比例(%)
行为选择
样本数(户)
比例(%)
定点倾倒
224
42.7
丢弃
187
35.6
沤肥还田
27
5.1
填埋
42
8.0
分类回收
21
4.0
焚烧
24
4.6
合计
272
51.8
合计
253
48.2
简述农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迅速增长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造成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措施:完善农村生活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等。
2.(2017·全国文综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湿度低主要与树种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树种单一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疏密度有关。
3.(2019·山西省太原市模拟)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污水处理厂无法过滤、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颗粒或者纤维。塑料垃圾、洗涤化纤纺织品、行驶中的车辆轮胎、皮肤去角质产品等是产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2017~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地球生态环境研究所分别对全球14个国家的自来水和全球11个品牌瓶装水进行了抽样检查测试,发现83%的自来水样品和92%的瓶装水样品出现微塑料污染现象。这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来水的水源基本都被微塑料侵袭。国内外也有报道在食盐、海盐、啤酒和蜂蜜等产品中检出了微塑料。
说明微塑料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危害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措施。
答案 危害:(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中所含的微塑料很难被过滤拦截,排放到江河湖海中,污染水体;大气中的微塑料沉降至地表,污染土壤、水体;通过生物食物链,危害生物,危及人体健康。
措施: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制定政策控制化妆品、化工品中塑料成分的使用;改进污水厂和自来水厂清除微塑料的技术工艺,提升对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效果;出行选择拼车或者公共交通,减少轮胎尘埃的产生等。(任答2点即可)
4.(2019·江西抚州模拟)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产生的臭气会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会导致河湖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会污染地下水。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5.(2019·广州市调研)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海域是其重要活动区域。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答案 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6.(2019·山东省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读图,回答下题。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方高南方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储量丰富。2013年5月,新疆地矿部门在伊犁河谷发现的又一处特大型金矿,可提交金资源储量53吨,远景资源量有望达上百吨,潜在经济价值近20亿元。
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危害的防治措施。
答案 潜在危害: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地下开采会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开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矿物开发利用产生的废渣、废水等会影响水质,危及用水安全;破坏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废水、废渣会对土壤造成土壤侵蚀、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任答3点即可)
防治措施: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植树造林和矿井回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改进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与处理,在排放之前进行净化处理;探索新能源,缓解资源匮乏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任答3点即可)
8.(2019·山西晋城模拟)黄花刺茄(下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艳的黄色花朵和满身的刺而得名,是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黄花刺茄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和水分作为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入侵物种。我国于198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该物种,后续十几年间,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该物种。
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刺茄入侵对当地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黄花刺茄适应能力强,挤占当地物种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繁殖能力强,难以清除;植株和果实有毒,易对当地动物及人类产生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任答2点即可)
防治措施:人工拔除;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强化检疫检验,切断入侵途径;开展物种调查,防范物种入侵;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生物入侵。(任答3点即可)
[课程内容]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4)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5)描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其产生原因及危害。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4)从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分析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5)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6)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和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举例说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主要国际行动。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1.(2019·全国文综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由题意可知,修建的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量;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全国文综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逸,污染大气;堆放垃圾,被生物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逸出沼气;焚烧垃圾,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生存、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
优势
分类收集,密封运输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破碎、压缩、焚烧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卫生填埋
土地利用率高;环保措施完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资源化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1.(2019·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 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 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与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在这里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2.(全国文综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来源
自然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会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概念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污染物来源
主要有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以及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酸雨类型
硫酸型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硝酸型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主要影响
水生生态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土壤生态
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植物生长
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建筑物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人体
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分布
世界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
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酸雨分布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1.(2019·辽宁沈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2月份以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冬季雾霾重、酸雨少?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措施。
答案 (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多雾霾;北方冬季降水少、酸雨少。
(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2.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规律: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
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降水量;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
3.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读图回答下题。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浙江自选模块)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答案 (1)C (2)A
(3)跨流域调水;雨水(夏季降水集中产生的多余地表水);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2.(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与防治
土地退化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1.(2019·全国文综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施用。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低盐、质地好)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2.(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1.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②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②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①全球变暖;②酸雨;③雾霾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定,风力丰沛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大坝的建设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潮汐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特别提醒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加强勘探,挖掘潜力。
(2)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多元化进口。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
1.(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灾害频发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1.(2019·全国文综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2018·全国文综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少,干扰小。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可能导致隧道和种子库进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3.(全国文综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4.(2017·江苏地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_。
答案 (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1点)
解析 第(1)题,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第(2)题,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看出海岸线长度的变化特点;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这种变化又会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第(3)题,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过度砍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牧严重,过度樵采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1.(2018·全国文综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堑秋湖”是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的碟形湖,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同时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还可以扩大浅水区范围,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的栖息地。但修筑“堑秋湖”会出现“人鸟争食”的现象,使越冬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范围缩小。改进建议可以从规定放水时间、捕鱼网眼大小、生态保护、补偿渔民损失等方面分析。
2.(2017·全国文综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外来物种一般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耐旱,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侧向枝条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种子多,繁殖迅速。柽柳破坏天然林生态系统后,进一步影响以天然林为栖息环境的动植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1.(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质检)研究发现,即便是在已经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仍然存在大量生活废弃物乱放、随意焚烧的现象,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如何规范农户生活废弃物处置的行为成为三农问题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下表为“山东省52户样本农户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统计”。
妥善处理
随意处置
行为选择
样本数(户)
比例(%)
行为选择
样本数(户)
比例(%)
定点倾倒
224
42.7
丢弃
187
35.6
沤肥还田
27
5.1
填埋
42
8.0
分类回收
21
4.0
焚烧
24
4.6
合计
272
51.8
合计
253
48.2
简述农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迅速增长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造成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措施:完善农村生活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等。
2.(2017·全国文综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湿度低主要与树种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树种单一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疏密度有关。
3.(2019·山西省太原市模拟)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污水处理厂无法过滤、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颗粒或者纤维。塑料垃圾、洗涤化纤纺织品、行驶中的车辆轮胎、皮肤去角质产品等是产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2017~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地球生态环境研究所分别对全球14个国家的自来水和全球11个品牌瓶装水进行了抽样检查测试,发现83%的自来水样品和92%的瓶装水样品出现微塑料污染现象。这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来水的水源基本都被微塑料侵袭。国内外也有报道在食盐、海盐、啤酒和蜂蜜等产品中检出了微塑料。
说明微塑料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危害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措施。
答案 危害:(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中所含的微塑料很难被过滤拦截,排放到江河湖海中,污染水体;大气中的微塑料沉降至地表,污染土壤、水体;通过生物食物链,危害生物,危及人体健康。
措施: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制定政策控制化妆品、化工品中塑料成分的使用;改进污水厂和自来水厂清除微塑料的技术工艺,提升对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效果;出行选择拼车或者公共交通,减少轮胎尘埃的产生等。(任答2点即可)
4.(2019·江西抚州模拟)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产生的臭气会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会导致河湖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会污染地下水。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5.(2019·广州市调研)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海域是其重要活动区域。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答案 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6.(2019·山东省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读图,回答下题。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方高南方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储量丰富。2013年5月,新疆地矿部门在伊犁河谷发现的又一处特大型金矿,可提交金资源储量53吨,远景资源量有望达上百吨,潜在经济价值近20亿元。
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危害的防治措施。
答案 潜在危害: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地下开采会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开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矿物开发利用产生的废渣、废水等会影响水质,危及用水安全;破坏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废水、废渣会对土壤造成土壤侵蚀、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任答3点即可)
防治措施: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植树造林和矿井回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改进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与处理,在排放之前进行净化处理;探索新能源,缓解资源匮乏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任答3点即可)
8.(2019·山西晋城模拟)黄花刺茄(下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艳的黄色花朵和满身的刺而得名,是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黄花刺茄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和水分作为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入侵物种。我国于198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该物种,后续十几年间,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该物种。
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刺茄入侵对当地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黄花刺茄适应能力强,挤占当地物种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繁殖能力强,难以清除;植株和果实有毒,易对当地动物及人类产生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任答2点即可)
防治措施:人工拔除;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强化检疫检验,切断入侵途径;开展物种调查,防范物种入侵;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生物入侵。(任答3点即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