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共5页。
年级组别高一化学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苏教版 化学 必修二 专题一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数据分析、制作图表、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索元素性质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元素周期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实质教学方法三学一教 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1.原子序数(1)概念:按照_核电荷数_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2)数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_核电荷数_。2、元素性质包括内容3.性质分析(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规律思考:观察教材图1-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吗?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 元素最最外层电子数将重复出现1个电子递增到8个电子的周期性变化。(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分析:原P4表1-2 原子序数为3~9号元素或11~17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变化情况思考:你能规纳出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吗?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原子半径呈现_由大到小 的周期性变化。(3)元素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分析:P6表1-5元素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递变规律思考:你能规纳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结论:(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重复着从+1价到_+7价,负价从-4_价到_-1价的周期性变化。(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__8__。(4)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以11Na------17Cl元素为例)分析表1---3:钠、镁、铝与水、酸反应的现象金属钠镁铝水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剧烈缓慢反应与热水较快进行与冷、热水不反应盐酸很剧烈剧烈较剧烈结论失电子能力: Na Mg减弱元素金属性:由强到弱分析表1---4: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的难易单质硅磷 硫氯与H2高温反应反应生成硅化氢磷蒸气与氢气反应生成磷化氢加热时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光照或点燃与氢气化合生成氯化氢氢化物稳定性不稳定不稳定受热分解稳定结论单质得电子能力: 硅 氯 渐强元素非金属性: 由弱到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重复出现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得电子能力由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5)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分析表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变化规律 NaMgAlSi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弱酸中强酸强酸强酸变化规律从钠到氯: 元素金属性由强到弱;非金属性由弱到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1、 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性质呈现出元周期性变化---------------叫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3、推断 元素原子越易失去电子 单质还原性越强 元素金属性越强 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原子越易得到电子 单质氧化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氢化合越易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阴离子还性原越弱 注意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注意2: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例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例2、关于11~17号元素的性质比较中: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正确的说法是--(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全都不正确 D.全都正确例3、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D.Al的金属性大于Cs的金属性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同时,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课后作业《同步练习》P4 学习园地板书设计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三、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四、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