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物质的分散体系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2、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3、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4、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点:胶体的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教学用具:实验器具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复习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组成、性质,引出1.分散系的概念: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分散系。新课进行: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强调:划分溶液、胶体、悬浊液或乳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的大小。 胶体的分类:⑴按分散质的构成——分子胶体、粒子胶体; ⑵按分散剂状态——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实验]制备Fe(OH)3胶体并使之与CuSO4溶液对比。强调外观上没有什么区别,均一、透明。[实验]用一束光线区别Fe(OH)3胶体CuSO4溶液。强调:当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区别溶液分散系与胶体分散系,分析形成光亮通路的原因。3.各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1nm1~100nm>100nm分散质微粒分子或离子粒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特征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4、胶体的性质(简介)胶体的性质由分散质大小所决定,胶体分散质大小是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1、丁达尔现象现象:一束光线照射到胶体上,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解释:光的散射造成,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只有胶粒才对光产生散射,光亮的通路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发亮的胶粒组成。应用:区别溶液与胶体。 2、布朗运动现象现象:胶粒作类似花粉的杂乱无章的无规则运动。解释:胶粒受到各方面的作用力不平衡,方向不断变化。3、电泳现象实验:对Fe(OH)3(胶体)通电,阴极颜色逐渐变深,说明Fe(OH)3胶粒移向阴极,胶粒带正电荷。解释:胶粒直径小,表现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阴阳离子,使胶粒带电。规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应用:分离氨基酸及蛋白质,疾病诊断,电泳电镀。5、胶体的应用1、改善金属、固体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2、医疗应用;3、土壤化学应用;4、日常生活中应用(净水原理)新课的延伸:胶体为什么也是稳定的分散系,破坏胶体必须采取什么措施?教学小结: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现象、电泳现象。【课堂练习】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C.有电泳现象 D.分散质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C.胶粒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粒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丁达尔现象的透明溶液一定是胶体溶液B.胶体分散系在电场中一定有电泳现象C.因为Fe(OH)3胶体带正电,所以在电场作用下有电泳现象D.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微粒一定是胶体微粒4.不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的实验是( )A.电泳 B.丁达尔现象 C.布朗运动 D.渗析5.与胶体性质无关的事实是( )①MgCl2能用于止血 ;②硅胶能用作吸附剂;③明矾用于净水;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⑤药皂里加苯酚能消毒;⑥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⑦KMnO4溶液通电时阴极区溶液颜色变浅,阳极区溶液颜色加深.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6.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②水泥的硬化;③水厂同时使用FeSO4与Cl2处理自来水;④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⑤硬水会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全部.7.胶体微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 )A.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 B.有很大的表面积C.有很强的分散力 D.有电泳现象 【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与素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