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第1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第2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展开

    
    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总揽
    高考命题切入点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大气受热状况的原理及应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及等温线图的判读
    大气运动和降水
    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实践应用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常见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等压线图的判读
    常见气象灾害
    气候类型
    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判断
    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第1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A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2~4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2.B 3.C 4.D

    掌握“大气受热状况应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的三大技巧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闭合等温线(高、低温中心)的成因分析
    (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夏季湖泊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冬季也往往是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山地冬季风背风坡一般也是高温中心;冬季的湖泊一般为高温中心。

    (2019·福建五校联考)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解析:第1题,太阳高度对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变化影响最大,①对;太阳总辐射强度影响当地的气温,进而影响当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反之,则因果颠倒,②错;世界时2:00 时,太阳总辐射强度直线上升,可能是因为该地东侧有高大地形阻挡致使日出推迟,日出时太阳高度已经比较大,太阳总辐射强度大,③对;地表温度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影响,反之则因果颠倒,④错;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说明该日云量变化也是引起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⑤对。第2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增强→地表升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增强可知,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白天地表温度变化应该与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故甲曲线表示地表温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地面收入辐射主要来自太阳总辐射,夜间由于没有太阳总辐射,地面只有辐射支出,地面净辐射强度应小于0,只有乙曲线符合。剩下丙曲线应为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曲线。故选B。第3题,根据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规律,该地正午大约是世界时6:00,下午时长约7小时,该日昼长约14小时,昼长明显大于夜长,该地为夏季,A、D错;结合上题分析,丙为近地面大气温度,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0 ℃左右,B错,C对。
    答案:1.C 2.B 3.C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HSALSCS)”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 m、直径达10 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回答4~5题。

    4.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5.除霾塔发挥作用最大的时间段为(  )
    A.晴朗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夜晚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解析:第4题,除霾塔利用空气热升冷降原理,集热棚吸收太阳能增温,热空气上升,经过净化后,清洁的空气从高空再下沉循环。选B。第5题,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剧烈,易造成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上升遇阻,受污染空气集聚,除霾塔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在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实现对近地面受污染空气的净化;晴朗无风的白天,空气对流旺盛,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稀释。选B。
    答案:4.B 5.B
    (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回答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解析:第6题,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7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A选项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低,故错误。B选项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故错误。C选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但D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区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第8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而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故A选项正确。
    答案:6.C 7.D 8.A

    大气运动和降水

    (2018·高考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第1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D
    (2018·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2~3题。

    2.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3.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2.B 3.A

    掌握“降水类”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影响大气降水的四大因素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大气环流
    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多;西风带影响下降水多,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受海风影响降水多,受陆风影响降水少
    天气系统
    气旋、低压槽、锋面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多;反气旋、高压脊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少



    海陆
    位置
    一般而言,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风岸降水多,离风岸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山腰处
    洋流
    暖流增湿,降水多;寒流减湿,降水少
    地面
    性质
    植被茂盛、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人类活动
    城市雨岛效应;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增加局部空气湿度和降水
    掌握降水差异成因的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位置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去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解析:第1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所以C正确。第2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排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B排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所以D正确。第3题,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在建筑物流通通道中快速流动通过,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所以B正确。
    答案:1.C 2.D 3.B
    (2020·山东模考真题)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149 mm         B.239 mm
    C.321 mm D.351 mm
    5.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大局子的年均降水量在500~550 mm 之间,花都什的年均降水量在300~350 mm之间,通过计算可知两地年均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 mm之间。只有选项B在此范围之内。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4.B 5.D
    (2019·高考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解析:选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1.(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3.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2.D 3.C

    掌握“天气系统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的三大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②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向、风力
    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判断即可。
    b.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
    ③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
    特征
    大风降
    温天气
    连续性
    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
    万里
    低压
    槽上
    多降水
    高压区
    外围大
    风天气
    天气系
    统判断
    冷锋
    活动
    暖锋或准
    静止锋 
    台风活动
    (气旋系统)
    高压
    控制
    锋面气
    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如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重庆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2.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3.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解析:第1题,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 000 m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5 000 m高空气压最低,根据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出,重庆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气压最高,A正确。第2题,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B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静稳天气是指由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A正确;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容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B错;此图并非近地面等压线图,无法判断重庆与武汉的风力大小,C、D错。故选A。
    答案:1.A 2.B 3.A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解析:选C。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②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③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④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
    (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5~6题。



    5.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甲、丁两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错误;乙图中东北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但长江中下游受高压脊影响,降水较少,B错误;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降水较多;同时,东北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丰富,C正确。第6题,乙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大、势力强,控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正确;甲、丙两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小、势力弱,对我国广大地区影响小,A、C错误;丁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错误。
    答案:5.C 6.B

    气候类型

    (2018·高考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C 2.B
    (2017·高考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回答3~4题。
    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3.A 4.B

    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③描述降水量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雨热组合状况等。

    (2019·武汉调研)始建于百余年前的某城市位于9°N,下图示意该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描述符合该城市特点的是(  )
    ①炎热草都 ②热带春城 ③富氧大都 ④温润山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海拔较高 D.土壤肥沃
    3.21世纪伊始,该市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并广为栽种,其目的是(  )
    A.获取生产资料 B.增补地表水源
    C.缓解热岛效应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位于9°N附近的城市应该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统计图显示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大,各月平均最高气温21~25 ℃,最低气温8~12 ℃,可谓四季如春,结合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可以判断当地最有可能是热带山地气候,①错,②对。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③错。当地多数月份降水量不足100 mm,但由于气温不太高,蒸发并不强烈,气候比较湿润,④对。第2题,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宜人们居住,而根据上题分析位于9°N附近的该城市因海拔较高形成了山地气候,气候四季如春,吸引人口定居,C对;热带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热带沙漠地区光照充足,但没有吸引更多人定居,所以光照充足并不是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A错;由图可知,该城市只有6-9月降水较多,B错;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依靠发展第二、三产业吸引人口就业、定居,D错。第3题,21世纪伊始,该市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并广为栽种,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A对;桉树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消耗当地的水资源,B错;缓解热岛效应不一定要引进桉树,C错;桉树并非稀有树种,广为栽种也不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
    答案:1.D 2.C 3.A
    (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下图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某两年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

    4.与第1年中的冬季相比,第2年中的冬季体感温度表现得更加(  )
    A.暖干 B.温湿
    C.冷干    D.冷湿
    5.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适合发展(  )
    A.避暑旅游业 B.避寒旅游业
    C.冰雪旅游业 D.冬季蔬菜产业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与第1年相比第2年冬季气温低,降水多,故第2年更显得冷湿。第5题,从图中可知,该省最热月均温在20 ℃以下,气候凉爽,适合发展避暑旅游业。
    答案:4.D 5.A

    (2019·南昌模拟)2018年12月29日,我国南方某地气温骤降,出现大雪天气。29日该地地面没有出现积雪,30日一早积雪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下图是2019年元旦前后该地逐日气温(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变化图,此期间该地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地方时7:00前后。据此回答1~3题。

    1.12月29日至30日期间,该地温度特点表现为(  )
    A.地面温度降低 B.大气温度升高
    C.气温日较差减小 D.不会出现逆温
    2.图示期间,该地大气能见度最好的一天是(  )
    A.12月29日 B.12月31日
    C.1月1日 D.1月2日
    3.2019年元旦前后,该地昼长约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12小时
    解析: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2018年12月29日该地气温骤降并出现降雪天气,但是29日地温较高,降落到地面的雪很快融化,雪的大量融化会消耗地面的热量,导致地面温度降低,A对。读图可知,12月29日至30日期间,该地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大气温度没有升高,B错;图中29日至30日气温日较差变化不大,并没有减小,C错;由于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近地面大气可能出现逆温现象,D错。第2题,12月29日为降雪天气,大气能见度低,A错;12月31日,由于降雪天气结束,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B对;该地位于我国南方,暖空气势力较强,1月1日夜间至1月2日白天会出现大雾,天空云量增多,导致1月1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图示1日最低气温上升),2日白天雾和云量增多,大气削弱太阳辐射作用增强,气温下降(图示2日最高气温下降),大气能见度会下降,C、D错。第3题,根据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的规律,结合文字材料信息“此期间该地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地方时7:00前后”可知,该地2019年元旦日出为地方时7:00前后,故可算出昼长约为10小时,故选B。
    答案:1.A 2.B 3.B
    (2020·山东模考真题)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回答4~5题。
    4.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背景风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解析:第4题,由“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可知,山谷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排除C、D。又因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山坡与谷地的受热不均,只有在背景风较弱的晴天这种“受热不均”才会更强,山谷风才会较强,A对,B错。第5题,该区域为河北省,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我国北方的冬季,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同一区域在短时期内,山坡坡度也不会变化。没有变化的事物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B、D可排除。背景风风速只会影响山风或谷风的强度,不会影响“时长”,排除A。昼夜长短会影响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答案为C。
    答案:4.A 5.C
    (2019·北京朝阳区综合练习)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极涡(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7.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6题,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故A错,C对。北极地区气温低,水汽少,故D错。黄赤交角决定了寒带的范围,故B错。第7题,“超级寒潮”是由极涡产生的,其源地在极地,并非在美国,①错。“超级寒潮”是因赤道热,两极冷的平衡被打破,热空气进入北极,冷空气被挤出形成的,与美国东西部海拔高无关,②错。“超级寒潮”的形成与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有关,再加上北美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有利于暖空气北上和冷空气南下,③④对。
    答案:6.C 7.D
    读2018年10月9日某时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图及台风“康妮”位置图,回答8~10题。

    8.与图中M、N、P、Q四地天气状况相符的是(  )
    A.M、N风向相同    B.N、P两地多阴雨
    C.M、P两地晴朗 D.P、Q两地多暴雨
    9.符合自P至Q天气系统剖面图的是(  )

    10.台风“康妮”过境日本北海道时,下列天气特征正确的是(  )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M地盛行偏北风,N地盛行偏南风,两地受高压脊控制,晴朗干燥;P地处于冷锋后,低温阴雨;Q地处于暖锋前,多阴雨,P、Q两地均受台风影响,多暴雨。选D。第9题,结合等压线图可知,P地处于冷锋后,Q地处于暖锋前。选B。第10题,台风过境,气压先下降后上升,气温无大的变化,云量先增多后减少,风速先增大后减小。选D。
    答案:8.D 9.B 10.D

    一、选择题
    (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增大 D.④减小
    解析:第1题,三峡库区的云海是由水面上大气上升,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结合选项中大气运动方向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①④正确,故选C。第2题,大气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云层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图2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故选B。
    答案:1.C 2.B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由于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据此回答3~5题。
    地膜类型
    透光率
    无色透明地膜
    90%以上
    银色地膜
    60%左右
    白色地膜
    40%左右
    黑色地膜
    1%~3%
    3.夏季,可以起到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的地膜类型为(  )
    A.无色透明地膜     B.白色地膜
    C.黑色地膜 D.银色地膜
    4.秋季,果农在苹果树下铺设银色地膜主要是为了(  )
    A.保温、保墒 B.除草、防病害
    C.反光、增色 D.抑盐、保苗
    5.春季,华北平原农田中的白色地膜除保温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特殊作用是(  )
    A.保土 B.除草
    C.增色 D.抑盐
    解析:第3题,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具有降低地温的作用;黑色地膜透光率较低,由于它几乎不透光,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显著。选C。第4题,银色地膜铺设在树下,可以起到增强反射的作用,利于苹果增色。选C。第5题,华北平原春季多盐碱化现象,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表土的含水量高,相对降低了土壤盐分,从而起到抑盐、保苗的作用。选D。
    答案:3.C 4.C 5.D
    (2019·石家庄质检)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是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下图示意埃及位置。据此回答6~7题。

    6.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  )
    ①受西南季风影响强    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 ④沙漠面积广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 ②受海洋影响显著
    ③阴雨天气多 ④地势相对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亚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了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及沙漠景观,②④对。埃及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几乎不受季风环流影响,①错。埃及境内有尼罗河流经,并建有人工水库,但改变不了当地夏季炎热难耐的气候特点,③错。第7题,读图可知,亚历山大和马特鲁位于埃及北部,濒临地中海,纬度较高,受海洋影响显著,因而夏季气温较低,成为避暑目的地,①②对。亚历山大和马特鲁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③错。两城市皆位于地中海沿岸平原,因而地势低平,④错。
    答案:6.D 7.A
    (2019·唐山第一中学冲刺)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8~10题。

    8.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此隧道(  )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10.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黑龙江省 B.山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陕西省
    解析:第8题,1月份气温较低,隧道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符合1月隧道内气温变化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C。第9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长短、海拔高低,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隧道墙壁隔绝内外的热量交换,具有保温作用,隧道内温差变化小,且通过材料图示也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据材料可看出,1月份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份②相对①大部分时间温度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爽,1月份③相对④大部分时间温度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日气温在15时为最高值。日气温最大值一般为当地时间午后2时左右,该地日气温最高值为北京时间15时,说明其时间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应在东七区。四个答案中,黑龙江省在东八区~东九区,时间比北京早,A排除;山东省在东八区,与北京大致一致,B排除;内蒙古自治区跨时区广,C排除;陕西省在东七区~东八区,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8.C 9.D 10.D
    (2019·郑州质检)图a为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石家庄市2015年12月25日气象要素逐时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该日石家庄市(  )
    A.0-4时,相对湿度降低
    B.5-8时,气温降低
    C.4-5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
    D.15-16时,由东南风转向西北风
    12.导致石家庄市该日5-8时气温变化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焚风过境
    13.该日5-8时,该地PM 2.5浓度暂时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该时段(  )
    A.正在经历降雨过程,净化作用显著
    B.盛行下沉气流,颗粒物沉降至地面
    C.正值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
    D.工厂还未开工,工业废气排放少
    解析:第11题,图示0-4时,相对湿度略有上升,A错;5-8时气温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B错;4-5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C对;15-16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D错。第12题,据图可知,石家庄市5-8时一直吹西南风,气温明显上升,相对湿度大幅下降,结合该市西部和南部有1 000 m以上的山地,可推测是西南风越过山地后下沉形成的焚风,造成的升温和降湿,D对。石家庄市冷锋过境时气温应下降,风向一般由偏南转向偏北,A错。暖锋过境时温度上升,湿度也上升,风向一般由偏北转偏南,B错。冬季,反气旋多由来自中高纬度的大团冷空气形成,过境时气温下降,C错。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石家庄市5-8时一直吹西南风,西南风越过山地后下沉形成焚风并造成升温、降湿,天气晴朗,颗粒物沉降地面,A错,B对;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空气中PM2.5浓度应大幅上升,C错;因为5-8时该地PM2.5浓度是暂时降低的,且5时之前工厂没有开工,PM2.5浓度就比较高,说明工厂未开工不是影响PM2.5浓度暂时降低的主要因素,D错。
    答案:11.C 12.D 13.B
    下图示意1971-2011年廊坊、霸州、三河年平均气温、年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回答14~16题。

    14.图1中廊坊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霸州与三河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规模大     B.人口密度小
    C.能源利用率低 D.建筑物密度低
    15.图2三城市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体现了城市还具有(  )
    A.湿岛效应 B.干岛效应
    C.雨岛效应 D.浑浊岛效应
    16.随着三城市不断发展,推测(  )
    A.城区低云量少于郊区
    B.城区总日照时数明显偏多
    C.城区能见度大于郊区
    D.城区夏季降水量高于郊区
    解析:第14题,热岛强度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能源消耗量、建筑物密度等密切相关。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能源消耗量、建筑物密度等越大,热岛强度越大。选A。第15题,图2显示年平均湿度总体下降,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降水多经下水道排至别处,造成城市近地面空气难以得到水分补给,城市空气湿度下降,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选B。第16题,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空气凝结核较多,低空空气运动强盛,低云量远比郊区多;受城区大气中污染物和低云的影响,大气能见度低,总日照时数少;雨季,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区气流上升较强,会出现雨岛效应。选D。
    答案:14.A 15.B 16.D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季节某时刻美国本土的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1)比较此刻甲地与乙地的天气状况,并分析原因。
    (2)说明图示时刻美国本土降雨带的分布特点。
    (3)龙卷风是大气强烈抬升的漩涡现象。推测随时间推移锋面气旋是否能够形成龙卷风,并阐述理由。
    解析:(1)根据甲、乙两地与冷锋、暖锋的关系,描述两地天气状况及形成原因。(2)根据锋面气旋中冷锋锋线和暖锋锋线的走向说明美国本土降雨带分布特点。(3)是否形成龙卷风可从锋面气旋的势力角度阐述是的理由,从下垫面状况角度阐述否的理由。
    答案:(1)甲地吹偏北风、风力较强;气温较低、云层较厚、出现降水天气。原因:位于冷锋锋后,受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乙地吹东南风,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原因:位于暖锋锋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
    (2)图示时刻美国本土中东部地区有一降雨带,北段大致呈东-西延伸,且雨区较宽;南段大致呈东北-西南延伸,雨区较窄。
    (3)是。锋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在992 hPa以下,气流抬升强烈,带动辐合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否。虽然锋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在992 hPa以下,但若移离五大湖区,地面摩擦力增强,空气对流上升态势减弱,难以形成龙卷风。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