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增分方案第二步【学语文·在课下】18个文言虚词练中积累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2讲文言文概括分析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增分方案第二步第1讲 文言实词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三名篇名句默写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增分方案第二步第2讲 文言虚词
展开第2讲|文言虚词一、5类文言虚词系统归纳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掌握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还要明确虚词的用法,这是因为考生在翻译语句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了虚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才可以恰当地翻译出该虚词的意义。另外,虽然最新《考试大纲》规定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翻译题中,涉及的其他虚词也越来越多,大体上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5类常考文言虚词,所以,我们对文言虚词从词性上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类虚词。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吾(我)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2)第二人称:女、汝、而、尔、若、乃。“吾意久怀忿,汝(你)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并序》)(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他)与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4)人称复数:“属”“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为“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里)。”(《项脊轩志》)(2)远指代词:彼、夫、其。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3)旁指代词:他。可译为“别的”“其他的”。“备他(其他的)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4)虚指代词:或、某。可译为“有的人”。“或(有的人)以为死,或(有的人)以为亡。”(《陈涉世家》)(5)无定指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我心伤悲,莫(没有谁)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3.疑问代词(1)代人:谁、孰。“吾与徐公孰(哪一个)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代事物:何、胡、奚、曷。“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 并序》)(3)代处所:安、恶、焉。“且焉(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1)轻微度:少、稍、略。可译为“稍”“略微”“丝毫”等。“太后之色少(略微)解。”(《战国策》)(2)加深度:愈、益、弥、更。可译为“更加”“尤其”等。“奉之弥(更加)繁,侵之愈(更加)急。”(《六国论》)(3)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很”“极”“太”“非常”“分外”“特别”等。“而君畏匿之,恐惧殊(很、极)甚。”(《廉颇蔺相如列传》)2.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1)表总括: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全”“都”等。“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桃花源记》(2)表仅限: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只”“仅”“单独”“只是”等。“但(只)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3)表共同:共、同、并、相。可译为“起”“一同”等。“又多豪右,共(一起)为不轨。”《张衡传》3.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1)表示“已经”“曾经”:既、已、曾、尝。“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2)表示“以前”“当初”“过去”:向、初、曩、始、昔。“寻向(以前)所志,遂迷。”(《桃花源记》)(3)表示“常常”“经常”“向来”:常、素、雅、恒。“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张衡传》(4)表示“正在”“正当”“恰逢”:方、正、适、会。“方(正当)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5)表示“一会儿”“片刻”: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既而、斯须。“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口技》)(6)表示“突然”“急忙”“立刻”:急、遽、猝、立、即。“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荆轲刺秦王》)(7)表示“将要”“接近”:将、且、行将。“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鸿门宴》)(8)表示“终于”“最后”:终、卒、竟。“卒(最后)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4.语气副词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1)表肯定、确认:必、诚、信、固、果。可译为“一定”“实在”“果真”等。“烟涛微茫信(实在)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否定:不、弗、未、匪、非、靡、亡、否。可译为“不”“没有”等。“得之则生,弗(没有)得则死。”(《鱼我所欲也》)(3)表禁止:毋、勿、莫、无。可译为“不要”“别”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不要)忘。”(《孔雀东南飞 并序》(4)表推测、估量: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大概”“也许”“几乎”“可能”等。“殆(大概)有神护者。”(《项脊轩志》)(5)表反诘:岂、其、庸、独、宁。可译为“难道”“哪里”等。“其(难道)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5.频率副词(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屡、数、辄、每、频、累。“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多次)召不应。”(《张衡传》)(2)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复、更、再、又、亟。“复(再、又)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6.谦敬副词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无实在意义。(1)表恭敬:请、敬、谨、幸、惠、敢。“谨(敬辞)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2)表谦卑:窃、忝、猥、伏惟。“猥(谦辞)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7.指代性副词(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指代‘我’)遣归。”(《孔雀东南飞 并序》)(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前置的“我”。“生孩六月,慈父见(指代‘我’)背。”(《陈情表》)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1.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何以(凭借)战?”(《曹刿论战》)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3.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因为)己悲。”(《岳阳楼记》)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有朋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引出主动者,表示被动:于、乎。“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赤壁赋》)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与、及、且、而、且……且……、载……载……。“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而且)直!”(《孔雀东南飞 并序》)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尚……况……、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尚且)不相欺,况(何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选择关系:如、抑、其、或、非……则……。“天之苍苍,其(是)正色邪?其(还是)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4.表示承接关系: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锲而(表承接关系)舍之,朽木不折。”(《劝学》)5.表示转折关系:而、然、则、但、乃、顾、虽。“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6.表示因果关系:以、为、因、故、是故、是以。“是故(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7.表示假设关系:若、苟、今、使、虽、则、向使、假令。“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8.表示修饰关系:而、以。可译为“地”或不译。“木欣欣以(表修饰关系)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序》)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1.结构助词(1)之:常作为定语、补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宋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公输》)(2)所: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一切’)。”(《桃花源记》)2.语气助词(1)陈述语气词:也、矣、焉、耳。“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2)疑问语气词:乎、与、欤、耶、邪。“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3)感叹语气词:哉、夫。“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4)句首语气词:唯、夫、盖。“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之、者、其、言、有、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二、6大推断技法练中悟通[文言精读](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纯礼字彝叟以❶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❷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❸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❹不知此?将❺必有说。”他日,众质之❻,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❼与❽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❾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自主推断]❶以:介词,凭借 ❷于:介词,给❸以:介词,把 ❹岂:语气副词,难道❺将:副词,一定 ❻之:代词,指纯礼❼乃:副词,竟然 ❽与:介词,和❾之:代词,它,赋役税金等 乎:语气助词,呢为:动词,做 以:介词,凭借一:副词,一概之:代词,代边事、调度等其:代词,其中 于:介词,向于:介词,在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之:代词,代范纯礼 则:副词,就足:副词,值得 但:副词,只以:连词,因为 之:助词,的以:连词,来 其:代词,那些以:介词,凭借 以:介词,用方:副词,正 务:副词,尽力犹:副词,尚且 岂:语气副词,哪里由是:连词,因此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于:介词,在 为:介词,被所:结构助词 若:连词,如果以:介词,按照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以:介词,用 辄:副词,总是 文言虚词推断6法1.语境推断法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因此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上文“今乃与百县均赋”中的“乃”,结合上句“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可以推断出“乃”是副词,竟然。2.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句子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上文中的“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一句,从语法结构上分析,主语是承后省略的“吾”,谓语是“杀”“忍”。句中的“以”用在前一分句中,应该是连词,作“因为”讲;第一个“之”放在修饰语“棼然”和中心词“丝”之间,可判断应该是助词,的;“而”连接前面事件,作了轻微转折,应该为连词,表转折,但;第二个“之”,作了动词“杀”的宾语,应该为代词,他(指库吏)。3.标志推断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宾语前置的“之”“是”;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是以”“无以”“有所”等。如上文“遂为匠擒”中的“为”,是被动句的标志,所以译为“被”。4.句位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秦王恐其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5.对称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6.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两句,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通过词性即可推断二者不一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选D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知”是“担任”的意思,作谓语;“荫”是“恩荫”的意思,不能作“担任”的主语;“荫”和“知”中间要断开,排除B、C两项。“永昭陵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京西转运使”作下句的主语,据此可以排除A项。故选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解析:选C “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解析:选D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错,原文是“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意思是曾布畏惧他,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译文: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译文: 解析: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1)方:正。务:致力,尽力。苛:苛严。犹:尚且。(2)村野:粗暴,鲁莽。若:如果。蔽罪:定罪。蔽,判决案件。参考答案:(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其他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在本县),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廷之后,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凭借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京管理遂州。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舍中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地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而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被任命为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前府尹治政苛刻严酷,纯礼说:“宽柔刚猛相济,是圣人的教诲。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大处事。皇帝直接下诏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么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惩戒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想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降职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掌管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