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2课时 微观探离子(1)——“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全落实 教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3课时 微观探离子(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 教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4课时 微观探离子(3)——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教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5课时 追根知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全落实 教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7课时 追根知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 教案 0 次下载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章第6课时 追根知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展开
第6课时 追根知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考点一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物质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也与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有关,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一律”判断
(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②同周期元素对应单质的还原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3)依据元素周期律判断
①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则氧化性:Cl2>S>P>C>Si。
②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Al(OH)3,则还原性:Na>Mg>Al。
3.依据产物中元素价态的高低判断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例如: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例如:
4.依据反应条件判断
浓度
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温度
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考法精析]
考法一 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典例1] 根据下列反应,可以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④H2S+I2===S↓+2HI
A.H2S>I2>Fe3+>Cl2 B.Cl2>Fe3+>I2>S
C.Fe3+>Cl2>H2S>I2 D.Cl2>I2>Fe3+>H2
[解析] 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反应③可知氧化性:Fe3+>I2;由反应④可知氧化性:I2>S,则氧化性:Cl2>Fe3+>I2>S。
[答案] B
[归纳总结] 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①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稀H2SO4>S
②氧化性:>Fe3+
③还原性:Cl-
[对点练1] (2019·深圳三校联考)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反应Ⅱ:5Cl2+I2+6H2O===10HCl+2HI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性:Co2O3>Cl2>HIO3
D.还原性:CoCl2>HCl>I2
解析:选C 反应Ⅰ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为还原剂,故A错误;反应Ⅱ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反应Ⅰ中氧化性:Co2O3>Cl2,反应Ⅱ中氧化性:Cl2>HIO3,则氧化性:Co2O3>Cl2>HIO3,故C正确;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Ⅰ中还原性:HCl>CoCl2,反应Ⅱ中还原性:I2>HCl,故还原性:I2>HCl>CoCl2,D错误。
考法二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典例2] 已知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H2O2>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2I-===2Fe2++I2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弱氧化性和弱还原性的物质。若A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Fe2+,正确;若B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I-,正确;若C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H2O2>SO2,错误;若D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I->Fe2+,正确。
[答案] C
[备考方略] 假设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
[对点练2] (2019·延安质检)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2++Cl2===2Fe3++2Cl-
解析:选A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判断B中氧化性:Cl2>I2;C中氧化性:Co2O3>Cl2;D中氧化性:Cl2>Fe3+,这些结论与题给信息一致。对于A,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Fe2+,所以Cl2应先氧化I-,而不是先氧化Fe2+。
考法三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实验探究
[典例3]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同学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图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活塞a,逐滴加入H2SO3溶液至过量,烧瓶内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SO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
②再打开活塞b,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刚开始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橙黄色,变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O2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2)为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现品红溶液不褪色,由此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一定不是SO2分子
b.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一定是H2SO3分子
c.此实验无法确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
d.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酒精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由此可猜想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可能是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打开活塞a,逐滴加入H2SO3溶液至过量,烧瓶内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溴与亚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Br2+H2O===4H++SO+2Br-,说明亚硫酸的氧化性比溴的弱;②再打开活塞b,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刚开始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橙黄色,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变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Br-+H2O2===Br2+2H2O,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2)SO2与四氯化碳不反应,能够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能够电离出HSO、SO,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现品红不褪色,而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会褪色,证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是SO2,可能为H2SO3或HSO或SO,该实验不能确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故a、c正确。
[答案] (1)①H2SO3+Br2+H2O===4H++SO+2Br- 弱 ②2H++2Br-+H2O2===Br2+2H2O 强
(2)ac H2SO3或HSO或SO
[备考方略] 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实验方法
(1)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证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对点练3]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制取的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甲
有Fe3+无Fe2+
有SO
乙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丙
有Fe3+无Fe2+
有Fe2+
解析:(5)甲、乙、丙在过程Ⅳ B溶液中都可确定含有Fe3+,则可证明氧化性Cl2>Fe3+;甲在过程Ⅳ B溶液中如果含有Cl2,可把SO2氧化成SO,无法证明氧化性Fe3+>SO2,故甲不合理;由乙在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知溶液中无Cl2,通过Ⅵ B溶液中含有SO可证明Fe3+>SO2,故乙合理;在丙中Ⅵ B溶液中含有Fe2+可知在此过程发生还原反应,由Fe3+―→Fe2+可推SO2―→SO,氧化性Fe3+>SO2,故丙合理。
答案:(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NaOH溶液
(3)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2MnO+5SO2+2H2O===2Mn2++5SO+4H+
(5)乙、丙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1.守恒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转化规律
(1)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如:
不会出现⑤中H2S和H2SO4反应,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高,或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低。
3.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
[考法精析]
考法一 守恒规律的应用
[典例1] (2015·海南高考)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3Cl-+5H2O。则RO中R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解析] 该氧化还原反应中,Cl元素由+1价降至-1价,设RO中R为x价,R(OH)3中R为+3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同,有2×(x-3)=3×[+1-(-1)],解得x=+6。
[答案] D
[备考方略] 电子守恒法解题“三步流程”
[提醒]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反应物和最终产物,略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对点练1] (2017·海南高考)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2M3++4H2O===M2O+Cl-+8H+,M2O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解析:选C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设M2O中M的化合价为x,化学方程式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下降6,M的化合价升高,则6=2×(x-3),解得x=6,故C项正确。
考法二 转化规律的应用
[典例2] 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解析] 由①得出Q中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Cl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答案] A
[备考方略]
(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对点练2] 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l2+KOH―→KX+KY+H2O(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可知,KX、KY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根据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KZ中Cl元素化合价>KX中Cl元素化合价(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元素为+a价,KZ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分别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b=7符合题意。则KX中Cl的化合价为+5价。
考法三 先后规律的应用
[典例3] 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FeSO4反应生成Fe3+和Cr3+。现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
C.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25 mol
D.K2Cr2O7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解析] 根据图像,AB阶段Fe3+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段应为K2Cr2O7和KI的反应,K2Cr2O7为氧化剂,A正确;在BC段Fe3+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说明Fe3+和I-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B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关系式
为K2Cr2O7~6Fe3+~6I-,共消耗的n(I-)=1.5 mol,则开始加入的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1.5 mol×=0.25 mol,C正确;在BC段反应消耗KI的物质的量是0.9 mol,则n(Fe2+)=n(I-)=0.9 mol,K2Cr2O7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5 mol∶0.9 mol=5∶18,D错误。
[答案] D
[备考方略]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
[对点练3] 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只从反应顺序角度考虑反应情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解析:选B 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A项,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3+,则I-全部被氧化,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正确;B项,Fe2+可能全部被氧化,也可能是部分氧化,错误;C项,溶液变为红色只能说明Fe2+被氧化成Fe3+,而Br-可能被氧化,正确;D项,根据题意知有I2生成,I2易溶于有机溶剂,则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正确。
考点一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物质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也与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有关,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一律”判断
(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②同周期元素对应单质的还原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3)依据元素周期律判断
①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则氧化性:Cl2>S>P>C>Si。
②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Al(OH)3,则还原性:Na>Mg>Al。
3.依据产物中元素价态的高低判断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例如: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例如:
4.依据反应条件判断
浓度
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温度
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考法精析]
考法一 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典例1] 根据下列反应,可以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④H2S+I2===S↓+2HI
A.H2S>I2>Fe3+>Cl2 B.Cl2>Fe3+>I2>S
C.Fe3+>Cl2>H2S>I2 D.Cl2>I2>Fe3+>H2
[解析] 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反应③可知氧化性:Fe3+>I2;由反应④可知氧化性:I2>S,则氧化性:Cl2>Fe3+>I2>S。
[答案] B
[归纳总结] 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①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稀H2SO4>S
②氧化性:>Fe3+
③还原性:Cl-
[对点练1] (2019·深圳三校联考)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反应Ⅱ:5Cl2+I2+6H2O===10HCl+2HI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性:Co2O3>Cl2>HIO3
D.还原性:CoCl2>HCl>I2
解析:选C 反应Ⅰ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为还原剂,故A错误;反应Ⅱ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反应Ⅰ中氧化性:Co2O3>Cl2,反应Ⅱ中氧化性:Cl2>HIO3,则氧化性:Co2O3>Cl2>HIO3,故C正确;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Ⅰ中还原性:HCl>CoCl2,反应Ⅱ中还原性:I2>HCl,故还原性:I2>HCl>CoCl2,D错误。
考法二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典例2] 已知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H2O2>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2I-===2Fe2++I2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弱氧化性和弱还原性的物质。若A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Fe2+,正确;若B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I-,正确;若C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H2O2>SO2,错误;若D反应可以发生,则还原性:I->Fe2+,正确。
[答案] C
[备考方略] 假设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
[对点练2] (2019·延安质检)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2++Cl2===2Fe3++2Cl-
解析:选A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判断B中氧化性:Cl2>I2;C中氧化性:Co2O3>Cl2;D中氧化性:Cl2>Fe3+,这些结论与题给信息一致。对于A,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Fe2+,所以Cl2应先氧化I-,而不是先氧化Fe2+。
考法三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实验探究
[典例3]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同学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图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活塞a,逐滴加入H2SO3溶液至过量,烧瓶内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SO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
②再打开活塞b,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刚开始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橙黄色,变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O2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2)为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现品红溶液不褪色,由此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一定不是SO2分子
b.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一定是H2SO3分子
c.此实验无法确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
d.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酒精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由此可猜想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可能是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打开活塞a,逐滴加入H2SO3溶液至过量,烧瓶内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溴与亚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Br2+H2O===4H++SO+2Br-,说明亚硫酸的氧化性比溴的弱;②再打开活塞b,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刚开始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橙黄色,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变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Br-+H2O2===Br2+2H2O,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2)SO2与四氯化碳不反应,能够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能够电离出HSO、SO,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现品红不褪色,而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会褪色,证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是SO2,可能为H2SO3或HSO或SO,该实验不能确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粒子,故a、c正确。
[答案] (1)①H2SO3+Br2+H2O===4H++SO+2Br- 弱 ②2H++2Br-+H2O2===Br2+2H2O 强
(2)ac H2SO3或HSO或SO
[备考方略] 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实验方法
(1)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证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对点练3]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制取的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甲
有Fe3+无Fe2+
有SO
乙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丙
有Fe3+无Fe2+
有Fe2+
解析:(5)甲、乙、丙在过程Ⅳ B溶液中都可确定含有Fe3+,则可证明氧化性Cl2>Fe3+;甲在过程Ⅳ B溶液中如果含有Cl2,可把SO2氧化成SO,无法证明氧化性Fe3+>SO2,故甲不合理;由乙在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知溶液中无Cl2,通过Ⅵ B溶液中含有SO可证明Fe3+>SO2,故乙合理;在丙中Ⅵ B溶液中含有Fe2+可知在此过程发生还原反应,由Fe3+―→Fe2+可推SO2―→SO,氧化性Fe3+>SO2,故丙合理。
答案:(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NaOH溶液
(3)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2MnO+5SO2+2H2O===2Mn2++5SO+4H+
(5)乙、丙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1.守恒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转化规律
(1)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如:
不会出现⑤中H2S和H2SO4反应,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高,或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低。
3.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
[考法精析]
考法一 守恒规律的应用
[典例1] (2015·海南高考)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3Cl-+5H2O。则RO中R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解析] 该氧化还原反应中,Cl元素由+1价降至-1价,设RO中R为x价,R(OH)3中R为+3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同,有2×(x-3)=3×[+1-(-1)],解得x=+6。
[答案] D
[备考方略] 电子守恒法解题“三步流程”
[提醒]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反应物和最终产物,略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对点练1] (2017·海南高考)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2M3++4H2O===M2O+Cl-+8H+,M2O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解析:选C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设M2O中M的化合价为x,化学方程式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下降6,M的化合价升高,则6=2×(x-3),解得x=6,故C项正确。
考法二 转化规律的应用
[典例2] 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解析] 由①得出Q中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Cl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答案] A
[备考方略]
(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对点练2] 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l2+KOH―→KX+KY+H2O(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可知,KX、KY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根据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KZ中Cl元素化合价>KX中Cl元素化合价(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元素为+a价,KZ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分别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b=7符合题意。则KX中Cl的化合价为+5价。
考法三 先后规律的应用
[典例3] 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FeSO4反应生成Fe3+和Cr3+。现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
C.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25 mol
D.K2Cr2O7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解析] 根据图像,AB阶段Fe3+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段应为K2Cr2O7和KI的反应,K2Cr2O7为氧化剂,A正确;在BC段Fe3+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说明Fe3+和I-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B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关系式
为K2Cr2O7~6Fe3+~6I-,共消耗的n(I-)=1.5 mol,则开始加入的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1.5 mol×=0.25 mol,C正确;在BC段反应消耗KI的物质的量是0.9 mol,则n(Fe2+)=n(I-)=0.9 mol,K2Cr2O7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5 mol∶0.9 mol=5∶18,D错误。
[答案] D
[备考方略]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
[对点练3] 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只从反应顺序角度考虑反应情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解析:选B 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A项,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3+,则I-全部被氧化,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正确;B项,Fe2+可能全部被氧化,也可能是部分氧化,错误;C项,溶液变为红色只能说明Fe2+被氧化成Fe3+,而Br-可能被氧化,正确;D项,根据题意知有I2生成,I2易溶于有机溶剂,则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正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