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展开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卷别
频次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海南卷
区域的概念、特征
——
2017·T1
——
2016·T13~15
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6·T36
2015·T37
2017·T1~3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16·T36
——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T36
——
——
——
产业转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T1~3
2018·T1~3
2016·T3~5
2016·T1~3
2015·T3~5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类型及特征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空间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4.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地区差异
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时间变化
发展前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时期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二)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水平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逐步提高
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少而稀疏
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市化特点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三)区域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差异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2.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环境
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
对工农业
生产的影响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
①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典题例析]
下图示意天山南侧某冲积扇耕地面积和耕地平均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分析阶段Ⅰ和阶段Ⅱ耕地平均海拔升高的不同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阶段Ⅲ和阶段Ⅳ耕地面积减少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依据。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日照充足,耕地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和绿洲上。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天山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劣势,注意“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和“自然环境”这一限定信息,侧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第(2)、(3)问分别考查不同阶段耕地海拔和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对第(1)问的深化和拓展,考生只有在具体情境中联想到人口变化和政策变化这两个隐藏点才能准确答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该冲积扇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的积累;但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第(2)问,阶段Ⅰ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发生土地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耕地需求增加,河流中上游海拔较高且水源较充足的土地被开垦成耕地。第(3)问,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土地荒漠化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据图判断,阶段Ⅲ耕地平均海拔升高,可能是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阶段Ⅳ耕地平均海拔降低,可能是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1)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积累。劣势: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2)阶段Ⅰ因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河流末端)海拔较低的耕地发生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冲积扇海拔较高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
(3)阶段Ⅲ:海拔较低处发生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升高。阶段Ⅳ:海拔较高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降低。
[答题策略]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二)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三)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集训冲关]
(2019·梅州调研)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示意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河网密度/(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系数
河流曲度
1960
3.73
11.55
3.61
1.09
1980
3.44
10.75
3.12
1.07
2000
2.93
9.29
2.25
1.06
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支流增加 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宽 D.河道加深
2.1980年以后比1980年以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河道淤积 B.年降水量减少
C.垦荒造田 D.快速城市化
3.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汛期水位上升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 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解析:1.B 2.D 3.A 第1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不断降低,说明支流减少,故A项错误;河流曲度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平直,故B项正确;水面率不断下降,说明河面逐渐变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河道深浅变化,故D项错误。第2题,由表中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该流域支流减少。河道淤积是支流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错误;太湖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大,但不可能持续减少,故B项错误;垦荒造田需引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流水量,但不是流域水系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快速城市化会使河流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会直接减小河网密度、水面率和河网发育系数,从而影响水系发育,故D项正确。第3题,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水面率减小、河网发育系数降低、河流曲度减小,会导致河网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汛期水位上升,故A项正确、D项错误;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B项错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水系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4.(2019·兰州模拟)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休斯敦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部,滨海平原西南部,平均海拔约15 m。该市创立于1836年,建城伊始,洪灾多发。19世纪中期以后,棉花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1901年该市附近发现石油,随后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进驻该市,休斯敦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衰落,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把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与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休斯敦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超过200万,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与金属制品的集中地、著名航天中心。如图示意休斯敦的位置。
(1)分析休斯敦建城伊始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
(2)与19世纪中期相比,说出现在休斯敦城郊农业生产的不同点。
(3)分析休斯敦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
(4)简述休斯敦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解析:第(1)题,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量、地势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休斯敦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第(2)题,与19世纪中期相比,现在休斯敦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城郊农业的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但生产过程精细化。第(3)题,休斯敦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作为石油城市,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从交通、纬度位置、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区位优势。第(4)题,休斯敦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政策等方面考虑。
答案:(1)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
(3)休斯敦以前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的区位优势:休斯敦是美国南部重要港口,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火箭发射节省燃料;科技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
区域差异
[典题例析]
(2019·保定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全长491 km,流域面积30 260 km2。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流域内农牧经营方式多有变化,径流量随之变化,历史上无定河清浊无常,故有“无定河”之名。榆溪河是无定河的北部支流,有“清水河”之称。如图示意黄河及无定河流域的水系。
(1)判断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说出和纳林河相比,榆溪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榆溪河水量较大(或较小)的原因。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材料和示意图可知,无定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北依毛乌素沙地,流经黄土高原,处于温带季风区内,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两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2)问考查河流特征,但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相比”,实则考查两条河流的特征差异。两个设问为并列式设问,针对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结合无定河流域所在地形区的特点、河流总体流向等信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可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特点、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比对;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流域面积的大小、流域内降水的多少等因素影响。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流域西北部(或北部)主要位于毛乌素沙地,地表较平坦,流域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特征:榆溪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网密;河流水量大且较稳定;含沙量较小。榆溪河水量较大,原因:榆溪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纳林河流经毛乌素沙地),榆溪河流域内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植被状况较好,支流多,补给多。
[答题策略]
(一)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二)区域差异类试题的必备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
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农业
农业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校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
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解析:1.D 2.B 第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有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而可发展风电产业;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
3.(2019·石家庄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h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
(1)分析 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答案:(1)R 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一、国内热点区域——黄河三角洲
[在哪里]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E~119°18′E和36°55′N~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
[有什么]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于开发的宝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区内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现如何]
区内石油资源开采较多,基本枯竭,东营市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怎发展]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区的管理。
(2)加强对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保护力度,在冬季适当投放食物。
(3)加快东营市的城市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国外热点区域——英国
[在哪里]
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岛国。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有什么]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英国动植物资源丰富,英国有1 149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现如何]
人口老龄化问题、经济问题、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宗教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
[怎发展]
(1)鼓励生育,积极吸纳外来移民。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就业率。
(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青少年犯罪。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解析:1.A 2.D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3~5题。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3.B 4.A 5.D 第3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4题,乙为宁夏平原,三者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第5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由此可得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019·合肥质检)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北 B.吉林
C.山东 D.江苏
7.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 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
8.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6.B 7.A 8.C 第6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第7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第8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
(2019·滨州一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
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解析:9.A 10.D 11. B 第9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10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第11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
二、非选择题
12.(2019·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如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筑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廊屋对桥梁及其上的行人具有遮蔽风雨、太阳光照的作用,可从此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甲附近丙处是一个峡谷地形,易发山洪使河水快速上涨;同时从河流形态看,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上游来水不易下泄,此处水位上涨较高,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对古廊桥造成毁坏。第(3)题,注意理解“夏伐”是指夏季砍伐树木,“秋晾”是指在秋季使被砍伐的树木自然晾晒变干燥;还要注意图示伐木区位于山区,至乙地之间没有陆路运输;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建筑材料、建筑难易度等角度分析。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盖廊屋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挟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至桥址。
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13.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下面为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巴基斯坦年等降水量线图(图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印度河流域上下游径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印度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对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巴基斯坦西部、北部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数值可以推断,巴基斯坦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第(2)题,印度河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并且有冰川分布,所以上游径流量大;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量、下渗量大,再加上农业引水灌溉,径流量较小。第(3)题,根据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并结合棉花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即可。棉花喜温好光,印度河流域降水少,光照强、热量充足,生长期和成熟期天气晴好,加上有印度河河水灌溉以及沙质土壤,极有利于棉花生长。对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污染加剧;干旱地区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造成滨海湿地系统破坏。
答案:(1)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2)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原因:上游降水多,有冰川(雪)融水补给河流;下游气候干旱,下渗和蒸发严重,人类活动用水量大。
(3)有利条件:该地区光照强、热量充足;有印度河河水灌溉,水源充足;生长期天气晴好,成熟期基本无雨,有利于棉花的收摘;沙质土壤,适宜棉花生长。
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污染加剧;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水倒灌,造成滨海湿地系统破坏等。
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一 区域经济联系及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区域经济联系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
线路
A东线
B中线
C西线
起点
江苏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3.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环境效益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经济效益
提高了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社会效益
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站,B黄河上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E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
终点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典题例析]
(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如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
(3)推测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图示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输出区为我国新疆地区,经济落后,天然气资源丰富;输入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2)问考查该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影响,此两问属于递进式设问,正确回答第(1)问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第(3)问考查冬季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考生需联系相关地理环境来作答。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问,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第(3)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大风天数多,可能遇到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2)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工程建设不利等。
[答题策略]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答题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污染、浪费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
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调出地、沿
线、调入地、
有利、不利
经济角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
[集训冲关]
(2019·安阳模拟)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 cm,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 %,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③投资巨大,工期长 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解析:1.C 2.D 3.C 第1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2题,图示工程由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第3题,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水量有所增长。
4.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
(2)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3)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
(4)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可以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同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调入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第(3)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能作为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
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
(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华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该地区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气源地包括中亚地区,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3)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4)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如图)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
(1)简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有哪些?
(3)如果你作为规划者,是否支持“疆煤东运”“疆电外送”等项目的实施?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看,新疆资源丰富而需求量小,东部地区资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第(2)题,从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若支持,要从资源外运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若反对,则要强调这些项目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
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2)减小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环境。
(3)支持。理由: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或者反对。理由:大幅度开采煤炭会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疆电外送”项目的大范围开展,会引起水、大气的严重污染;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国内热点区域——山西省
[在哪里]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临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
[有什么]
山西省三分之一的地下埋藏着煤,世界第一产煤国——中国的煤有四分之一来自这里。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1)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开采条件: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3)市场条件:能源消费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
(4)区位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
(5)交通条件: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现如何]
山西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地面塌陷破坏地表生态,结构单一导致产业后劲不足,不合理开发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等。
[怎么办]
(1)以技术为先导,大力推动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交通运输压力。
二、国外热点区域——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北水南调)
[为什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北加州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南加州却雨量很少、干旱而阳光充沛。
[怎么办]
从北部山区奥罗维尔湖引水向南,经费瑟河、萨克拉门托河及人工沟渠水道逐步将水调到南部。从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达660英里,是目前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
[何影响]
(1)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2)南加州得到北加州水的滋润而繁荣起来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应该是搞“北水南调”时没有想到的。“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确实对减少北加州的洪流起了作用。但是后来发现,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考点二 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一般规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4.一般规律
(二)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2)影响: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原因: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2)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原因: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2)影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典题例析]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题干材料及示意图可知,该公司成立于浙江温州,后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其生产也由自己生产变为外包加盟生产厂。温州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上海科技和信息发达。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问题可知:第(1)题要求回答目的,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题要求分析原因,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分析发展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个问题依时间循序设问,步步深入,利于考生分析、解答问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把握M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结合变化,联系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等相关知识,分析其成因和目的。第(1)题,在多家生产厂加盟之后选择关闭自有生产厂,可联想到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第(2)题,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这就要求考生从温州与上海的差异及其转移的目的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是对(1)(2)题的延伸和M公司发展过程的概括,抓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关闭自有生产厂”“研发中心、总部先后迁向上海”“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等,结合选项即可快速判定。
[答案] (1)A (2)D (3)A
[答题策略]
(一)产业转移成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如图所示: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转移思路分析
首先是分析产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
↓
↓
1.对产业部门的分析: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转移方向为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对于资源和资金的要求很高,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受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其转移方向先是接近煤炭产区,然后转向铁矿产区,后又转向交通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
2.对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析: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具有技术、信息、交通、市场等优势;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优势。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
影响
转出地
转入地
促进区域产
业结构调整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区域
产业分工
与合作
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
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改变劳动
力就业的
空间分布
随着产业移出,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四)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市联考)OLED屏是新一代高清显示屏幕,韩国LGD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是LGD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据此完成1~3题。
1.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市场
C.政策 D.原料
2.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促进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
D.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3.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有( )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 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 ③限制LGD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 ④降低LGD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1.B 2.D 3.C 第1题,技术研发环节仍保留在韩国,则在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中国市场;材料中看不出中国政策的因素;原料、设备使用以韩国为主;广州劳动力成本较高。第2题,在中国广州建厂可以扩大销售市场,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技术研发仍在韩国,不会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第3题,条件中的“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利于保持韩国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利于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与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无关。
(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如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4~5题。
4.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 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 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5.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解析:4.D 5.A 第4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5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6.(2019·河南调研)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 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一、国内热点区域——雄安新区
[在哪里]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中国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区面积约100 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 km2。
[有什么]
(1)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有和已经在规划多条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
(2)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3)国家政策的支持。
[何意义]
(1)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3)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4)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二、国外热点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和新动向。制造业转移不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低成本优势,而是更加侧重于消费市场、技术体系、营商环境以及创新生态等高端要素。
(一)全球制造业转移呈现五大新趋势
1.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向发达国家转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引燃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优化了劳动力、资本、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了生产及管理效率,颠覆了传统制造业更多倾向成本洼地的布局理念,企业选址更多地关注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等综合水平。
2.以“按需生产”为导向开展全球化布局
按需生产是消费者直接将消费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达给生产企业,企业按消费者的意见设计生产个性化定制的商品,再送到消费者手中。按需生产模式对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工厂规模越来越小,交货周期缩至最短,库存成本大幅降低,供应链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无限拉近。
3.以“下一岸外包”为导向向潜在市场转移
“下一岸外包”即靠近需求、靠近创新、建立多元、灵活的生产地组合,构建丰富的创新网络如极强的技术资源。“下一岸外包”不是将制造活动简单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为制造环境变化所需而做好准备。
4.以“现地市场”为导向向消费地转移
现地化是日资企业提出的一个理念,目的是让日资企业在中国(海外)扎根,融入当地文化、社会,培养当地的管理人员,由现地管理人员来管理工厂。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
5.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导向向营商环境高地转移
随着近些年基于知识产权的贸易摩擦、经济纠纷的不断加剧,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成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技术企业为了避免关键核心技术的泄露和复制,选择将新产品的制造转移至有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或地区。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发挥成本优势,吸引成本敏感型产业转移。
2.突出市场优势,吸引市场导向型产业转移。
3.巩固供应链优势,以集群为磁场吸引产业转移。
4.挖掘创新潜力,吸引产业高价值环节转移。
5.借力智能制造,抢滩新业态、新模式阵地。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2019·武汉模拟)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1~3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 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1.C 2.A 3.D 第1题,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A、B两项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第3题,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能够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并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③④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
(2019·武威模拟)如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5.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4.A 5.C 第4题,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都以火电为主;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第5题,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2019·遵义检测)我国是世界上玉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蜚声远播。北京自古以来是全国的玉雕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产品以精雕细琢著称。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近年来,北京玉雕加工业逐渐向玉器产地转移,缅甸、云南昆明等地成为新的产业转移区。大部分制玉厂家把采矿地点放在缅甸,加工地点放在云南。据此完成6~8题。
6.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能源充足 ②政策支持 ③劳动力丰富 ④加工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缅甸吸引北京玉雕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产业基础好
C.环境优美 D.消费市场广
8.和缅甸相比,在云南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高额关税 B.劳动力价格低
C.减少运输成本 D.加工技术成熟
解析:6.C 7.B 8.A 第6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可知政府的支持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是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②④正确,故选C项。第7题,缅甸是玉器的产地,玉雕产业基础好,有利于玉雕产业的发展;缅甸消费市场没有中国大;环境优美和交通便利对玉雕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故选B项。第8题,玉雕产业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在中国加工可以避开高额关税,减少成本,故选A。
(2019·太原一模)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完成9~11题。
9.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单位能源消耗低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劳动生产率高 D.科技投入比重高
10.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 )
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 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
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 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11.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应对措施是( )
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 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
C.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 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
解析:9.C 10.B 11.D 第9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或总产出高,或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劳动总报酬不可能低;则主要原因是总产出量大或劳动生产率高。第10题,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会使产品成本较高,则不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第11题,图示中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2012年以来已经相差不大,即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应对措施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附加值方面考虑,即向高端制造业转化。注意缩小规模、向外转移都是被动或消极措施,不利于国内就业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2019·郑州质量检测)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如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中俄原油管道终点选择在大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中俄原油管道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等可判断出,修建过程中会遇到气候寒冷、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等障碍。第(2)题,可从对沿线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等的影响方面入手分析。第(3)题,可从大庆的地理位置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
(3)距离俄罗斯泰纳线较近,可以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与投资;大庆石油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加工能力强,石油需求量大;大庆有输油管道通向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大庆距离我国东北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较近。
13.(2019·菏泽模拟)郴州市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东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如图是湖南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有人建议“十三五”期间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资源、交通、劳动力、地价、与珠三角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优势条件。第(2)题,可从产业升级、城市化、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换代和改善环境的角度分析可行性,也可从环境、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劣势。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地价低廉;距粤港澳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政策扶持等。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环境等。
或不赞成。郴州的城市等级较低;高校少,科技实力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环境较差,因而郴州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卷别
频次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海南卷
区域的概念、特征
——
2017·T1
——
2016·T13~15
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6·T36
2015·T37
2017·T1~3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16·T36
——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T36
——
——
——
产业转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T1~3
2018·T1~3
2016·T3~5
2016·T1~3
2015·T3~5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类型及特征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空间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4.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地区差异
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时间变化
发展前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时期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二)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水平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逐步提高
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少而稀疏
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市化特点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三)区域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差异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2.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环境
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
对工农业
生产的影响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
①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典题例析]
下图示意天山南侧某冲积扇耕地面积和耕地平均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分析阶段Ⅰ和阶段Ⅱ耕地平均海拔升高的不同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阶段Ⅲ和阶段Ⅳ耕地面积减少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依据。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日照充足,耕地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和绿洲上。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天山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劣势,注意“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和“自然环境”这一限定信息,侧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第(2)、(3)问分别考查不同阶段耕地海拔和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对第(1)问的深化和拓展,考生只有在具体情境中联想到人口变化和政策变化这两个隐藏点才能准确答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该冲积扇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的积累;但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第(2)问,阶段Ⅰ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发生土地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耕地需求增加,河流中上游海拔较高且水源较充足的土地被开垦成耕地。第(3)问,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土地荒漠化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据图判断,阶段Ⅲ耕地平均海拔升高,可能是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阶段Ⅳ耕地平均海拔降低,可能是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1)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积累。劣势: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2)阶段Ⅰ因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河流末端)海拔较低的耕地发生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冲积扇海拔较高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
(3)阶段Ⅲ:海拔较低处发生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升高。阶段Ⅳ:海拔较高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降低。
[答题策略]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二)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三)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集训冲关]
(2019·梅州调研)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示意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河网密度/(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系数
河流曲度
1960
3.73
11.55
3.61
1.09
1980
3.44
10.75
3.12
1.07
2000
2.93
9.29
2.25
1.06
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支流增加 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宽 D.河道加深
2.1980年以后比1980年以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河道淤积 B.年降水量减少
C.垦荒造田 D.快速城市化
3.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汛期水位上升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 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解析:1.B 2.D 3.A 第1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不断降低,说明支流减少,故A项错误;河流曲度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平直,故B项正确;水面率不断下降,说明河面逐渐变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河道深浅变化,故D项错误。第2题,由表中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该流域支流减少。河道淤积是支流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错误;太湖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大,但不可能持续减少,故B项错误;垦荒造田需引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流水量,但不是流域水系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快速城市化会使河流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会直接减小河网密度、水面率和河网发育系数,从而影响水系发育,故D项正确。第3题,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水面率减小、河网发育系数降低、河流曲度减小,会导致河网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汛期水位上升,故A项正确、D项错误;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B项错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水系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4.(2019·兰州模拟)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休斯敦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部,滨海平原西南部,平均海拔约15 m。该市创立于1836年,建城伊始,洪灾多发。19世纪中期以后,棉花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1901年该市附近发现石油,随后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进驻该市,休斯敦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衰落,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把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与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休斯敦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超过200万,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与金属制品的集中地、著名航天中心。如图示意休斯敦的位置。
(1)分析休斯敦建城伊始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
(2)与19世纪中期相比,说出现在休斯敦城郊农业生产的不同点。
(3)分析休斯敦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
(4)简述休斯敦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解析:第(1)题,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量、地势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休斯敦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第(2)题,与19世纪中期相比,现在休斯敦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城郊农业的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但生产过程精细化。第(3)题,休斯敦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作为石油城市,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从交通、纬度位置、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区位优势。第(4)题,休斯敦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政策等方面考虑。
答案:(1)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
(3)休斯敦以前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的区位优势:休斯敦是美国南部重要港口,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火箭发射节省燃料;科技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
区域差异
[典题例析]
(2019·保定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全长491 km,流域面积30 260 km2。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流域内农牧经营方式多有变化,径流量随之变化,历史上无定河清浊无常,故有“无定河”之名。榆溪河是无定河的北部支流,有“清水河”之称。如图示意黄河及无定河流域的水系。
(1)判断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说出和纳林河相比,榆溪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榆溪河水量较大(或较小)的原因。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材料和示意图可知,无定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北依毛乌素沙地,流经黄土高原,处于温带季风区内,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两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2)问考查河流特征,但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相比”,实则考查两条河流的特征差异。两个设问为并列式设问,针对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结合无定河流域所在地形区的特点、河流总体流向等信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可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特点、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比对;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流域面积的大小、流域内降水的多少等因素影响。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流域西北部(或北部)主要位于毛乌素沙地,地表较平坦,流域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特征:榆溪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网密;河流水量大且较稳定;含沙量较小。榆溪河水量较大,原因:榆溪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纳林河流经毛乌素沙地),榆溪河流域内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植被状况较好,支流多,补给多。
[答题策略]
(一)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二)区域差异类试题的必备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
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农业
农业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校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
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解析:1.D 2.B 第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有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而可发展风电产业;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
3.(2019·石家庄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h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
(1)分析 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答案:(1)R 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一、国内热点区域——黄河三角洲
[在哪里]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E~119°18′E和36°55′N~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
[有什么]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于开发的宝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区内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现如何]
区内石油资源开采较多,基本枯竭,东营市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怎发展]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区的管理。
(2)加强对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保护力度,在冬季适当投放食物。
(3)加快东营市的城市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国外热点区域——英国
[在哪里]
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岛国。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有什么]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英国动植物资源丰富,英国有1 149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现如何]
人口老龄化问题、经济问题、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宗教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
[怎发展]
(1)鼓励生育,积极吸纳外来移民。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就业率。
(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青少年犯罪。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解析:1.A 2.D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3~5题。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3.B 4.A 5.D 第3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4题,乙为宁夏平原,三者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第5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由此可得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019·合肥质检)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北 B.吉林
C.山东 D.江苏
7.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 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
8.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6.B 7.A 8.C 第6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第7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第8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
(2019·滨州一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
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解析:9.A 10.D 11. B 第9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10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第11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
二、非选择题
12.(2019·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如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筑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廊屋对桥梁及其上的行人具有遮蔽风雨、太阳光照的作用,可从此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甲附近丙处是一个峡谷地形,易发山洪使河水快速上涨;同时从河流形态看,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上游来水不易下泄,此处水位上涨较高,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对古廊桥造成毁坏。第(3)题,注意理解“夏伐”是指夏季砍伐树木,“秋晾”是指在秋季使被砍伐的树木自然晾晒变干燥;还要注意图示伐木区位于山区,至乙地之间没有陆路运输;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建筑材料、建筑难易度等角度分析。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盖廊屋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挟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至桥址。
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13.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下面为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巴基斯坦年等降水量线图(图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印度河流域上下游径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印度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对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巴基斯坦西部、北部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数值可以推断,巴基斯坦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第(2)题,印度河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并且有冰川分布,所以上游径流量大;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量、下渗量大,再加上农业引水灌溉,径流量较小。第(3)题,根据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并结合棉花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即可。棉花喜温好光,印度河流域降水少,光照强、热量充足,生长期和成熟期天气晴好,加上有印度河河水灌溉以及沙质土壤,极有利于棉花生长。对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污染加剧;干旱地区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造成滨海湿地系统破坏。
答案:(1)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2)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原因:上游降水多,有冰川(雪)融水补给河流;下游气候干旱,下渗和蒸发严重,人类活动用水量大。
(3)有利条件:该地区光照强、热量充足;有印度河河水灌溉,水源充足;生长期天气晴好,成熟期基本无雨,有利于棉花的收摘;沙质土壤,适宜棉花生长。
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污染加剧;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水倒灌,造成滨海湿地系统破坏等。
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一 区域经济联系及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区域经济联系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
线路
A东线
B中线
C西线
起点
江苏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3.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环境效益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经济效益
提高了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社会效益
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站,B黄河上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E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
终点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典题例析]
(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如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
(3)推测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图示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输出区为我国新疆地区,经济落后,天然气资源丰富;输入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2)问考查该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影响,此两问属于递进式设问,正确回答第(1)问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第(3)问考查冬季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考生需联系相关地理环境来作答。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问,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第(3)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大风天数多,可能遇到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2)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工程建设不利等。
[答题策略]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答题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污染、浪费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
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调出地、沿
线、调入地、
有利、不利
经济角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
[集训冲关]
(2019·安阳模拟)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 cm,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 %,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③投资巨大,工期长 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解析:1.C 2.D 3.C 第1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2题,图示工程由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第3题,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水量有所增长。
4.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
(2)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3)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
(4)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可以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同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调入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第(3)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能作为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
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
(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华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该地区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气源地包括中亚地区,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3)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4)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如图)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
(1)简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有哪些?
(3)如果你作为规划者,是否支持“疆煤东运”“疆电外送”等项目的实施?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看,新疆资源丰富而需求量小,东部地区资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第(2)题,从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若支持,要从资源外运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若反对,则要强调这些项目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
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2)减小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环境。
(3)支持。理由: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或者反对。理由:大幅度开采煤炭会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疆电外送”项目的大范围开展,会引起水、大气的严重污染;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国内热点区域——山西省
[在哪里]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临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
[有什么]
山西省三分之一的地下埋藏着煤,世界第一产煤国——中国的煤有四分之一来自这里。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1)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开采条件: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3)市场条件:能源消费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
(4)区位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
(5)交通条件: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现如何]
山西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地面塌陷破坏地表生态,结构单一导致产业后劲不足,不合理开发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等。
[怎么办]
(1)以技术为先导,大力推动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交通运输压力。
二、国外热点区域——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北水南调)
[为什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北加州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南加州却雨量很少、干旱而阳光充沛。
[怎么办]
从北部山区奥罗维尔湖引水向南,经费瑟河、萨克拉门托河及人工沟渠水道逐步将水调到南部。从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达660英里,是目前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
[何影响]
(1)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2)南加州得到北加州水的滋润而繁荣起来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应该是搞“北水南调”时没有想到的。“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确实对减少北加州的洪流起了作用。但是后来发现,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考点二 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一般规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4.一般规律
(二)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2)影响: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原因: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2)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原因: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2)影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典题例析]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题干材料及示意图可知,该公司成立于浙江温州,后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其生产也由自己生产变为外包加盟生产厂。温州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上海科技和信息发达。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问题可知:第(1)题要求回答目的,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题要求分析原因,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分析发展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个问题依时间循序设问,步步深入,利于考生分析、解答问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把握M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结合变化,联系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等相关知识,分析其成因和目的。第(1)题,在多家生产厂加盟之后选择关闭自有生产厂,可联想到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第(2)题,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这就要求考生从温州与上海的差异及其转移的目的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是对(1)(2)题的延伸和M公司发展过程的概括,抓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关闭自有生产厂”“研发中心、总部先后迁向上海”“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等,结合选项即可快速判定。
[答案] (1)A (2)D (3)A
[答题策略]
(一)产业转移成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如图所示: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转移思路分析
首先是分析产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
↓
↓
1.对产业部门的分析: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转移方向为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对于资源和资金的要求很高,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受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其转移方向先是接近煤炭产区,然后转向铁矿产区,后又转向交通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
2.对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析: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具有技术、信息、交通、市场等优势;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优势。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
影响
转出地
转入地
促进区域产
业结构调整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区域
产业分工
与合作
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
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改变劳动
力就业的
空间分布
随着产业移出,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四)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市联考)OLED屏是新一代高清显示屏幕,韩国LGD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是LGD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据此完成1~3题。
1.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市场
C.政策 D.原料
2.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促进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
D.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3.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有( )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 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 ③限制LGD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 ④降低LGD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1.B 2.D 3.C 第1题,技术研发环节仍保留在韩国,则在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中国市场;材料中看不出中国政策的因素;原料、设备使用以韩国为主;广州劳动力成本较高。第2题,在中国广州建厂可以扩大销售市场,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技术研发仍在韩国,不会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第3题,条件中的“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利于保持韩国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利于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与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无关。
(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如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4~5题。
4.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 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 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5.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解析:4.D 5.A 第4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5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6.(2019·河南调研)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 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一、国内热点区域——雄安新区
[在哪里]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中国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区面积约100 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 km2。
[有什么]
(1)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有和已经在规划多条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
(2)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3)国家政策的支持。
[何意义]
(1)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3)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4)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二、国外热点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和新动向。制造业转移不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低成本优势,而是更加侧重于消费市场、技术体系、营商环境以及创新生态等高端要素。
(一)全球制造业转移呈现五大新趋势
1.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向发达国家转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引燃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优化了劳动力、资本、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了生产及管理效率,颠覆了传统制造业更多倾向成本洼地的布局理念,企业选址更多地关注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等综合水平。
2.以“按需生产”为导向开展全球化布局
按需生产是消费者直接将消费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达给生产企业,企业按消费者的意见设计生产个性化定制的商品,再送到消费者手中。按需生产模式对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工厂规模越来越小,交货周期缩至最短,库存成本大幅降低,供应链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无限拉近。
3.以“下一岸外包”为导向向潜在市场转移
“下一岸外包”即靠近需求、靠近创新、建立多元、灵活的生产地组合,构建丰富的创新网络如极强的技术资源。“下一岸外包”不是将制造活动简单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为制造环境变化所需而做好准备。
4.以“现地市场”为导向向消费地转移
现地化是日资企业提出的一个理念,目的是让日资企业在中国(海外)扎根,融入当地文化、社会,培养当地的管理人员,由现地管理人员来管理工厂。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
5.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导向向营商环境高地转移
随着近些年基于知识产权的贸易摩擦、经济纠纷的不断加剧,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成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技术企业为了避免关键核心技术的泄露和复制,选择将新产品的制造转移至有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或地区。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发挥成本优势,吸引成本敏感型产业转移。
2.突出市场优势,吸引市场导向型产业转移。
3.巩固供应链优势,以集群为磁场吸引产业转移。
4.挖掘创新潜力,吸引产业高价值环节转移。
5.借力智能制造,抢滩新业态、新模式阵地。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2019·武汉模拟)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1~3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 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1.C 2.A 3.D 第1题,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A、B两项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第3题,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能够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并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③④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
(2019·武威模拟)如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5.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4.A 5.C 第4题,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都以火电为主;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第5题,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2019·遵义检测)我国是世界上玉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蜚声远播。北京自古以来是全国的玉雕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产品以精雕细琢著称。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近年来,北京玉雕加工业逐渐向玉器产地转移,缅甸、云南昆明等地成为新的产业转移区。大部分制玉厂家把采矿地点放在缅甸,加工地点放在云南。据此完成6~8题。
6.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能源充足 ②政策支持 ③劳动力丰富 ④加工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缅甸吸引北京玉雕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产业基础好
C.环境优美 D.消费市场广
8.和缅甸相比,在云南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高额关税 B.劳动力价格低
C.减少运输成本 D.加工技术成熟
解析:6.C 7.B 8.A 第6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可知政府的支持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是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②④正确,故选C项。第7题,缅甸是玉器的产地,玉雕产业基础好,有利于玉雕产业的发展;缅甸消费市场没有中国大;环境优美和交通便利对玉雕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故选B项。第8题,玉雕产业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在中国加工可以避开高额关税,减少成本,故选A。
(2019·太原一模)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完成9~11题。
9.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单位能源消耗低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劳动生产率高 D.科技投入比重高
10.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 )
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 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
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 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11.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应对措施是( )
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 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
C.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 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
解析:9.C 10.B 11.D 第9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或总产出高,或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劳动总报酬不可能低;则主要原因是总产出量大或劳动生产率高。第10题,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会使产品成本较高,则不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第11题,图示中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2012年以来已经相差不大,即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应对措施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附加值方面考虑,即向高端制造业转化。注意缩小规模、向外转移都是被动或消极措施,不利于国内就业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2019·郑州质量检测)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如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中俄原油管道终点选择在大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中俄原油管道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等可判断出,修建过程中会遇到气候寒冷、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等障碍。第(2)题,可从对沿线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等的影响方面入手分析。第(3)题,可从大庆的地理位置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
(3)距离俄罗斯泰纳线较近,可以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与投资;大庆石油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加工能力强,石油需求量大;大庆有输油管道通向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大庆距离我国东北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较近。
13.(2019·菏泽模拟)郴州市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东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如图是湖南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有人建议“十三五”期间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资源、交通、劳动力、地价、与珠三角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优势条件。第(2)题,可从产业升级、城市化、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换代和改善环境的角度分析可行性,也可从环境、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劣势。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地价低廉;距粤港澳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政策扶持等。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环境等。
或不赞成。郴州的城市等级较低;高校少,科技实力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环境较差,因而郴州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