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第1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第2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与测试教案,共7页。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我国西南某乡的发展经验(教材中)问题1.该乡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思维线索]问题2.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家乡经济的建议。[思维线索]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社会经济畜牧业区平原区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调整[学思心得]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方向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势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2区域内部农业发展差异的分析思路在一个小的区域内自然条件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并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有着明显影响因此掌握区域内部差异对深刻认识区域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影响案例纬度地带性差异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差异造成热量条件在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东北地区内部自南向北经过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树种也有相应的分布度地带性差异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形成水分条件的差异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来说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垂直地带性差异区域内部由于海拔高低的差异在不同的高度形成了不同的水热组合状况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的其他方面东北地区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使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的思路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1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读表回答(1)(3)题。评价类别农作A农作B农作C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与最主要优势因素分别是    (  )光照 热量 降水 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B农作物BC农作物C   D农作物BC(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1)C (2)A (3)C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从表中信息可知土壤养分满足率最高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因素是土壤。第(2)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第(3)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区域发展的条件与方向近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头不论是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西部的成渝、关中天水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或是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中部的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1区域发展条件(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任何一个区域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从而形成区域共有和特殊的地理特征。如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都地处河流入海口都是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但由于纬度的差异在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征上差异明显。(2)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形成了区域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特征。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西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内陆距海远降水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落后。而东部的经济区则具有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等经济特征。2区域发展方向在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后针对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方向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84华西都市报报道 省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个规划贯彻落实了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体现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图材料二 20104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9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11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沈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等8市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之一。与京津冀都市圈相比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在资源、能源和交通方面有哪些明显的优势或不足?(2)简析沈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3)长江三角洲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给成渝经济区提供了哪些借鉴经验?[解析] (1)成渝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相比资源的主要差异是水资源华北地区缺水更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该地区水能、天然气等能源相对较充足;交通则明显落后于京津冀都市圈。第(2)当地金属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防止酸雨的产生和危害附近的丘陵山区还要防止水土流失。第(3)结合长三角的发展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化。[答案] (1)优势:水资源丰富;能源相对充足。不足之处:交通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钢铁工业等导致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解决措施:禁止乱堆乱弃尾矿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生产设备更新尾气回收;改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

    相关其他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共14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5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本册综合教案,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