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教案()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专题四第四讲 散文理解词义和句意2类题
展开第四讲 散文理解词义和句意2类题
散文的语言优美、含蓄,富有意蕴,因此,散文命题时常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理解词的意义包含词语的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等;理解短语的意义要注意短语的丰富内涵和隐喻、象征的意义,它与词语相比,涉及的理解空间更大一些。
高考常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③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教材联想]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小狗包弟》)
参考答案: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两个“包袱”的含义,需瞻前顾后,联系相关语段,确定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为课文第七至十段。第七至九段写了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十段写了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这两点分别是两个“包袱”的具体含义。
[教你审题]
审题定向 | 题干示例 |
(1)题干中“说明”“含义”等字样明示了答题的方向。 (2)题干中有“赏析”字样,表明了题目是将理解含义与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这类题与鉴赏表达技巧题有交叉之处,因此,答题时除分析含义外,还要注意分析某种技巧运用的效果 | (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
|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
|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
1.“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联 | 一“联” |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
| 二“联” |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
| 三“联” |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
1依 |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
2.“3步骤”理解标题含义题
标题词,是文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语。考查对标题词的理解也是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
理解标题含义,要遵循以下3步骤:
第一步,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
第二步,看标题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修辞手法。
第三步,弄清楚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挖掘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请你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本题考查文章中的核心词“窗子”的含义,“窗子”也是标题的关键词。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题目“窗子以外”表明了立意的方向,全文内容由窗子以外写到窗子以内,由生活中常见不同类型的窗子写到“无形的窗子”,“窗子”的含义包括表层义和象征义两个方面:
表层义 | 第②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③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④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⑤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这些窗子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
象征义 | 第⑦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2.阅读《粮食》,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第三讲“即学即练”3题)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请你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这是一道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篡改”出自文章第二段,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九段和第十段。
第二步:落实“3联”“1依”,理解词语的含义。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可知所谓“篡改”主要是指人们对粮食的看法的改变。再联系相关的第九段和第十段,找出“篡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机器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二是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没有了敬意。
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题型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
2.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
3.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
4.文眼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
[教材联想]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勇敢面对反动统治者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愤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英勇斗争、献身革命为最大的幸福。
答案分析:本题属于理解句子的含意题。先抓关键词“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哀痛者”“幸福者”来理解字面意。这句话说的对象是革命志士,他们勇敢地面对血腥屠杀。再结合“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文章主旨来分析其语境意,可知句子是在赞颂革命志士勇敢面对统治者的血腥屠杀,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英勇斗争、献身革命为最大的幸福。
[教你审题]
审题定向 | 题干示例 |
题干中有“分析”“解释”“理解”“含意”“内涵”等字样,答题指向十分明确 | (2017·全国卷Ⅲ)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多看+多联”理解句子含意
[提示] 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意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 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能看到的距离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地。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时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当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⑧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⑨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始终以乡下少年为视角,展现了作者对大地的敬畏、感激、热爱与怀念等复杂感情。
B.第①段以村庄的渺小反衬出平原大地的广阔、无垠,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C.第④段连用三个“一棵一棵”,运用反复手法强化出庄稼人插秧劳作是一种缓慢、持久而艰辛的过程。
D.第⑧段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肩负着表现大自然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解析:“全文始终以乡下少年为视角”错,文章只是在第②段中显示了“少年视角”的一面。
答案:A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请你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请你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思考角度 | 分析 |
看句中的关键词 | 第一句抓住“迷人”“折磨人”两个词;第二句抓住“鹅黄”“悲壮”两个词 |
联上下文语境 | 第一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因此要瞻前顾后地理解:第一句结合上文“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可知“迷人”的含义,再结合下文“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不寒而栗”等内容可知,劳作的辛苦让“我”对大地又爱又恨 |
| 第二句是第④段的总结句,因此结合“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可知,这是写其壮观的特点;“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可知,这是写其悲 |
答案:①平原的大可以使人极目远望,抵达视野的极限,但平原的大也使人体验到无尽劳作的艰辛。表达了“我”对大地又爱又恨的情感。
②鹅黄是新秧苗的颜色,鹅黄布满“我”老家的土地,构成了一派辽阔而壮观的景象,同时鹅黄又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所以说,鹅黄是“悲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