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4编专题二 结构章法
展开第四编 专题二 结构章法
升格展台
对应学生用书P219
(2019·上海高考)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
病文呈现 | 升格优例 |
我们处在新时代 2019年上海一考生 今天,我们处在新时代,泱泱华夏,千百年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如今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中国的音乐响彻天际。说起中国的音乐,首先想起的便是中国的古典乐器,我认为其中最富有中国味的便是古琴了。古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喜欢的乐器,它所奏出的歌时而悲怆,时而悠扬,时而轻快明亮,那几根细细的弦,道不尽世间的悲欢离合。 而外国的音乐,能够明显地听出异域风情。像印度的音乐,节奏感极强;日本的音乐,有的比较热血,有时你会听出一点儿动漫的风格;西班牙的音乐,热情奔放,热辣张扬。 再想到的便是,现如今比较火的“古风圈”了,其中的歌曲大多使用中国古典诗词改编而成,朗朗上口而又悦耳动听。这些歌大多是流行唱法再加上一些戏剧的唱腔,富有鲜明特色。 如今的青年人比较迷恋一种打扮成古人的装束,他们互相称对方为“同袍”,举行各种活动也会按照古人的礼节来进行,我觉得这样确实有礼仪之邦的样子。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也隐藏着种种不礼貌的行为,比如在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也做过这样的“蠢事”呢? 日本和韩国有很多好的故事。在日本,人人都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走在日本的街道上,你不会看到一丁点儿垃圾,在垃圾站,垃圾也早已分好类分别投放进指定的垃圾箱中。在韩国,许多娱乐公司的练习生们也都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便是看见客人或是长辈领导,都站起身来边鞠躬边问好。其实这些“操作”并不难。 | 斟酌品味提取,比较升华借鉴 2019年上海一考生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与国外市场的接轨,“中国味”与“外国味”正尝试着各种碰撞与融合,新的“中国味”随即而来。在越发多元化的时代中,我们该如何为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保持“中国味”,需要在欣赏中比较彼此的不同。说起具有“中国味”的音乐,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中国的古典音乐。我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琴曲,时而悲怆低沉,时而轻快明朗,绵长,悠扬,意蕴丰厚。而外国的音乐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能够明显地听出其中的异域风情。像印度的音乐,节奏感极强;日本的音乐,自带各种不同的动漫风;西班牙的音乐,热情、奔放且张扬。 保持“中国味”,需要在继承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现如今“古风圈”比较火,其中许多歌曲的词是由中国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朗朗上口而又独具韵味。这些歌曲大多融合了流行唱法和戏剧唱腔,富有鲜明特色,可谓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后迸发的绚烂火花。 保持“中国味”,需要斟酌品味,从根本上做起。如今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汉服潮流,衣袂当风,裙带轻飘,清新淡雅。他们互称对方为“同袍”,人与人交往遵循古时的礼节,举行各种活动也会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我觉得这样确实有礼仪之邦的样子。但唯有表里一致者,方可称得上展现出真正的“中国味”。要想真正拥有“中国味”,还得从本质上做起,养成好习惯。 保持“中国味”,需要在借鉴中学习。相比起来,在打造新时代的“本国味”这件事上,有些国家比我们做得更胜一筹。许多日本人都有爱干净的好习惯,走在日本的街道上,很难看到一点儿垃圾,人们都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在指定的垃圾箱中。在韩国,许多娱乐公司的练习生也养成了好习惯——看见长辈、领导或客人,都会站起来鞠躬问好。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让我们也养成好习惯,让自己的心富含“中国味”。 |
病文呈现 | 升格优例 |
想必大家都玩过养成游戏,而这些习惯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养成,既然外国人能够养成这种习惯,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对于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在融合中进步,融合中创新。我们处在新时代,我们站在新起点上。 | 在越发多元化的时代中,我们如何为“中国味”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得认识“中国味”。认识“中国味”,要懂得将之与其他国家的“味”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懂得反复品味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懂得发掘现代文化的魅力,寻找古今文化的契合点。斟酌品味提取,比较升华借鉴,认识“中国味”如是,认识其他事物亦然。 但愿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文化能够迸发出新的活力,“中国味”能够发扬光大,耀眼世界! |
病因分析 考生选取了“音乐”“习惯”等关键词进行写作,所选素材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但文章在结构章法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一,段落和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随机性太强,导致文章没有清晰的思路,线索不明晰。其二,结尾简单化,缺乏画龙点睛之笔,缺乏对开头的照应,缺乏对论点的提炼。另外,本文还存在着观点不明确、论证的重点不突出、语句不通顺、语意不明等方面的问题。 | 升格点评 作文升格后,标题醒目亮睛,紧扣“中国味”拟写,同时隐含了“如何去认识事物”的答案,紧扣材料。首段结合“中国味”展开分析,原来的败笔立刻变成了亮点,扣题意识大大增强。主体部分涉及多种元素,从音乐、礼仪、良好习惯等角度认识“中国味”,内容充实。主体段落增加了分论点,让文章更富有逻辑性,行文思路变得清晰明了,论证说理也更有层次和力度。通过充分联系外国和我国的现实,写出当前应如何实现“中国味”的突破,并引出要如何去认识“中国味”。继而关照到“如何去认识事物”,主旨更加深刻。文章结尾扣题,首尾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