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展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一、概念
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
由能量守恒可得: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
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
(4)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H的单位总是KJ/mol,但△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
板书设计:
一、概念
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3.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练习:
1、请解读下面的热化学方程式:
(1)H2(g)+1/2O2(g)=H2O(l) △H=-285.8 kJ/mol
(2)C3H8(g)+5O2(g)=3CO2(g)+4H2O(l) △H =-2220.0 kJ/mol
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1mol乙烷燃烧生成CO2(g)和4H2O(l),放出1559.8 kJ热量。
(2)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
【作业布置】课本:P5 -2、3、4
【教学反思】1.重点讲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重点图解化学反应热。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共8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节 电解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节 电解池教案设计,共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