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第1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第2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展开

    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会判读等温线分布图分析逆温现象的特征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正确解读受热过程示意图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大气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影响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正确判断主要的影响因素热力环流及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正确判读等压面分布图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与现实应用会解释常见热力环流现象成因形成风的原动力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会绘制风的受力分析图等压线分布图中的风向判断会比较风力大小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5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越强。(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特别提醒]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弱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三、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特别提醒]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特别提醒]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高处不胜寒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处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少(×)2夜晚的大气逆辐射比白天强。(×)3热力环流中气体都是由高压向低压运动的。(×)4在风的形成中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风速。()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ab表示等压面且ba)回答问题。1一般情况下ABCD四地中处在近地面的是BC(字母)处在高空的是AD(字母)2BC两处中,形成高气压的是B(字母)气温较低的是B(字母)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4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海陆风山谷风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请解释巴山地区夜雨较多的原因?[提示] 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地中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2每年夏秋季节形成于我国东南洋面上的许多强台风登陆之后其强度往往会迅速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大洋上的洋面摩擦力小而陆地上由于地形、植被分布的影响地面摩擦力增大会大大减弱台风的风速。  (2017·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对越冬的葡萄植株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保温效果良好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图中四条曲线中曲线平均气温高且变化较小②③④均变化明显教材寻因(1)双层覆膜技术充分利用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2)丰雪年、枯雪年反映出了降水多少对天气状况的影响综合判断(1)由信息可知图中曲线③④所示温度变化幅度说明是膜外温度日变化曲线①②所示温度较高应是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阴天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气温日变化较小对应曲线;枯雪年晴天多薄膜上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对应曲线(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①②反映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的温度日变化(3)结合信息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在当地地方时14左右由此可推知该地位于东六区附近应是我国新疆地区[尝试解答] (1)B (2)C (3)D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应用(1)分析某地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分析白天气温的高低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主要看大气逆辐射的强弱(1)解释常在夜晚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为逆温。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命题视角一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原理(2019·河北衡水中学测试)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 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实验的模拟图如下。请结合文字材料和图片信息回答13题。1下面关于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C甲升温快于乙     D.甲升温慢于乙2甲、乙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 到实验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B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对上部空气加热的结果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3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  )A与初始状态一致     BPPCP>P     DP<P1D 2.C 3.C [1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温度计上的度数反映的为容器内的大气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速度慢所以向外辐射的能量较沙子少其辐射强度较弱所以在短时间内甲容器内升温慢于乙。第2如果是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或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温度计的读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排除AB两项;水和干沙子温度差异较大对上部空气加热会造成较大的温度差异C正确;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D错误。第3由于装有沙子的容器内的气温升高快而装有水的容器升温慢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装有沙子的容器气压低于装有水的容器。]命题视角二 分析逆温现象的特征和影响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完45题。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4A 5.C [4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A项对;逆温强度在4时左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项错;逆温现象15时左右出现10时左右消失C项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项错。故选A项。第5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因为夜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空气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成分相关与昼夜无关与高度无关。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质相关。综上所述ABD项错C项正确。]命题视角三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的具体应用(2019·江苏高考改编)2019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1      图26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  )A增大     B增大C增大     D减小6D 7.B [6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第7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减小、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增大。]  (2019·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来自下垫面的水汽随对流上升运动温度下降而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教材寻因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地面的冷热不均产生热力环流受热的一地空气受热产生对流上升运动变冷的一地大气收缩下沉综合判断(1)由信息可知积云是大气对流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因此存在对流上升运动的区域多云而对流下沉运动的区域云层较少如果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则形成的积云往往呈间隔团块状(2)由信息可知常出现对流上升运动的区域积云出现的频率较高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3)由信息可知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结合信息可知有些区域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的高度因此地面温度低的时段形成的积云的云底高度较低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往往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这个时段形成的积云云底高低较低[尝试解答] (1)C (2)D (3)A1热力环流的形成分析(1)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2)常见的热力环流分析海陆风a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b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山谷风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b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产生污染的工业。城市热岛效应a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b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2风向与风力分析(1)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2)在等压线图上比较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小。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且相邻两条等压线图上距离相同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图上距离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命题视角一 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与现实应用(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824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C偏北风     D.偏西风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1C 2.D [1由材料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11时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第2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2019·河南商丘九校联考)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利用的原理是(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不同物质比热容存在差异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4根据图示可知(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3D 4.C [3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使图中左侧气温上升进而引起室内空气循环。第4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辐射应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流进空气隔层。]命题视角二 等压线分布图中的风向判断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下题。5图中甲地14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B [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高于西北侧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偏南风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62009414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B.乙C     D.丁B [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向岸风;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害。] 地理图表专攻()| 等压面图的判读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图流程][尝试解答] B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表受热均匀时的等压面状况 地表受热不均时的等压面状况A       图B(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2019·烟台适应性考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2)完成12题。1      图2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FHGE     BGEFHGCGEHFG     DGHFEG2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1D 2.C [1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E为郊区G为城区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区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F。垂直方向城区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第2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区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区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2E处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区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2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该时段为夜间 该时段为白天 该时段吹谷风 该时段吹山风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3B 4.D [3由图可知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故选B。第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边山坡气流下沉为夜间吹山风河谷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较多故选D]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