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页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页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37节选2019·全国,6~82019·海南卷,21(1)2017·全国,1~22016·全国,6~7多以区域图、景观图、文字材料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环境要素:包括大气、、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物质和能量交换得以实现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考点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2019·全国,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回答(1)~(3):(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思路点拨:本题组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第(1),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第(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第(3),由上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答案:(1)A (2)D (3)C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019·福建厦门一中高考模拟)新疆巴里坤湖(如图所示)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砂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据此回答(1)~(2):(1)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A.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B.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C.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D.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2)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这反映了该地质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 B.湖泊面积扩大C.气候趋于干旱 D.河流侵蚀趋强解析:(1)C (2)C 第(1),从柳条河河口开始,河流带来的泥沙开始沉积。根据沉积规律,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从河口到湖心,颗粒物从大到小,故答案选C。第(2),河流流量越大,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说明河流能携带物质从大到小,反应河流流量逐渐减弱,可反应地质时期气候趋于干旱,故答案选C【教师备用】(2019·黑龙江高考模拟)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具有供肥、保肥和缓冲等功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还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及其退化进程。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岛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仝氦含量随季节变化的情况。该岛为一无人岛屿,面积为0.229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2):(1)同一季节土壤含水率升高将导致该土壤中(  )A.有机质分解减缓 B.生物生产量提高C.有机质来源增加 D.水体富营养加重(2)冬春季节有机质含量高表明该地(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气温年较差不断扩大C.地表水土流失加重 D.冬季植被处于落叶高峰期解析:(1)A (2)D  第(1),读图可知,同一季节土壤含水率升高时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升高,可知同一季节土壤含水率升高将导致该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减缓,A正确;生物生产量提高、有机质来源增加、水体富营养加重这些从材料和图中都无法得知,BCD错误。第(2),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春季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会明显增高,A错误;该岛屿冬春季节有机质含量高无法证明其年温差大小的问题,B错误;该岛屿冬春季节降水比较少,此时,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C错误;冬季降水较少且气温比较低,许多植被处在落叶时期,此时地表的有机质积累量比较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比较大,D正确。考点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9·全国,3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面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思路点拨:由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山脉隆起,导致图示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发生变化。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山脉隆起,阻挡地中海湿润气流的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区域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 (2019·湖南湘潭一中高考模拟)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林木茂密,空气湿度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其已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下图示意热带云雾林区云雾成因。据此回答(1)~(3):(1)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  )A.植株密度较大 B.林木相对矮小C.易被开发利用 D.分布面积较广(2)热带云雾林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  )A.树木茂密,土层深厚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云雾缭绕,养分充足(3)推测云雾林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的主要原因(  )A.气候湿润,位置偏远 B.人为进行开发保护C.地处山区,风力较弱 D.自然环境独特单一解析:(1)B (2)D (3)A  第(1),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风力大,林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小,B正确;海拔高不易被开发利用;由于山顶面积小,分布面积较小。第(2),热带云雾林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不会太深厚,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云雾缭绕,养分充足,D正确;人类活动影响和气温较低不是影响寄生、附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第(3),从图中看云雾林水汽充足,气候湿润,海拔高,位置偏远,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A正确;从材料和图中看不出有人为开发和保护;地处山顶,风力较强;自然环境单一,动植物种类也较单一。【教师备用】(2017·天津卷,13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矿泉水属于地下水,矿泉水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遭到破坏,地下水位降低,使地表水体获得的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充足水分,加之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使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2016·全国,3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2)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2019·海南卷,21)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解题思路: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 盐湖与清水河贯通的话,就与楚玛尔河相连通了,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变成外流河后,湖水流出,会导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答案: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