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区域联系
展开
第33讲 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b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d
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1)对口帮扶。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
(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1)南水北调
①东、中、西三条输水路线对比分析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调水
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
线路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可调
水量
最大
较少
最少
水质
最差
较好
最好
②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分析
a.东线:可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建设成本低;水量大;但黄河以南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受益范围小;水污染严重等。
b.中线:水质好;受益范围较大;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低;建设成本较高;水量较东线方案小等。
c.西线:水质好,但地质条件复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等。
(2)西气东输
我国西气东输主要有三条线路。
一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二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
三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
(3)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有三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西电东送”北部通道。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
输出区
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不利影响: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输入区
有利影响:增加水域,有利于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西气东输
输出区
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
不利影响: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
输入区
有利影响: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
西电东送
输出区
有利影响:促进中西部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
输入区
有利影响: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而向内地转移。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但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产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导致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部分工业进行了二次转移,广东的边远地区出现产业集群效应。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了接受转移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破坏。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世界重要的跨区域调水工程
(1)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南部干旱少雨。通过调水,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侧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给东部城市。
(4)以色列的北水南调工程: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利用南方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4.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初期) 重工业,(中期) 高科技工业,(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5.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
产业移入地
产业移出地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增加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从事产品设计和组织营销
(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A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把资源环境承载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规模的科学依据。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4.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
B.在合作中,西部地区受益,东部地区经济无影响
C.有利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D.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信息
解析:第3题,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是许多江河的水源地,但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根据题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可知,要想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生态投入。第4题,东、西部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东部经济、技术发达,可为西部提供资金、技术;在合作中东、西部是双赢的;西部可为东部提供大量劳动力。
答案:3.D 4.C
5.(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 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热议,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58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 km2的绿洲,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该工程全长为6 188 km,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1)判断“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其理由。
(2)简述“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调水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4)分析西部调水引起受水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解析:(1)调入水量最大的季节应从两个方面分析,调入地水资源需求量最大的季节,调出地水资源供给量最大的季节。(2)水资源调配工程面临的困难主要从地质、地形、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量等方面分析。(3)对调入区的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从保障水资源供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分析。(4)盐碱化的原因从降水、蒸发、农业灌溉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夏季。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且夏季农业用水量大;水源调出区夏季降水丰富,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2)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地形起伏大,线路长;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修复困难。
(3)增加西北地区的可用水资源量,扩大绿洲、牧场和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开发与发展。
(4)受水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灌溉水无法排出;蓄水库区及灌渠渗透、大量引水灌溉都会提升地下水水位,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盐碱化加剧。
(2020·温州质检)“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有(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解析: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第2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第3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干流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
答案:1.C 2.A 3.D
下图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阶段示意图,图中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5.该企业在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 )
A.技术优势 B.市场优势
C.成本优势 D.管理优势
解析:第4题,第一阶段(①),该企业的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都在发达国家,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和本国,此时主要是企业开始发展的时期;到了第二阶段(③),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将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扩大市场范围;第三阶段(②),企业将研发基地转移出去,主要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第5题,企业在①阶段,产品研发和生产都位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生产成本较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成本优势。
答案:4.B 5.C
(2020·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联考)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的廊坊市积极对接京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环保型产业体系,以环境优势打造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维护环境优势,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实现真正的绿色崛起。据此回答6~7题。
6.廊坊市吸引京津地区企业迁入的最主要优势是( )
A.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B.科技力量雄厚
C.工业基础好
D.交通发达
7.京津地区产业向廊坊市转移将( )
A.带动廊坊市发展技术指向型产业
B.促进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廊坊市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廊坊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解析:第6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京津地区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廊
坊市转移,提高了经济效益,故A项正确。第7题,京津地区迁往廊坊市的主要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传统重工业,故A项错误;产业转移对京津地区和廊坊市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故B项正确;廊坊市通过吸引产业转移会促进当地工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化发展,但也会使当地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故C、D项错误。
答案:6.A 7.B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两年,我国游客曾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也销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在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
(1)试分析日本企业选择在我国杭州市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措施。
(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生产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解析:(1)主要从劳动力、地价、交通、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2)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主要是因为其质量较好,因此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要在产品质量、品牌、产品研发、营销方式等方面努力。(3)结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日本产业长期向海外转移,会造成本国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增高。生产企业回归本土是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且可以防止技术的扩散。生产企业回归本土还跟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有关。
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地租较低;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有政策优惠。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产品;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增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利润下降;本国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
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人将当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这说明( )
①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②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联系日益密切
③各国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并未缩小国家或地区间的差距,因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3.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4.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第2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第3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2.B 3.A 4.D
(2020·舟山质检)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5~6题。
5.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B.a、c、b C.c、a、b D.b、c、a
6.a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①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③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对文物古迹没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5.C 6.A
2018年4-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沿线受水区进行首次大规模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量达8.68亿立方米。据此完成7~8题。
7.选择此时段补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水源短缺 B.南方降水较多
C.北方地面沉降 D.南方移民较易
8.本次补水会( )
A.改善供水区水环境
B.保障受水区用水安全
C.降低供水区地下水水位
D.解决受水区塌陷问题
解析:第7题,由题可知,补水时段为2018年4-6月,为春季和夏初时期,此时段华北地区温度回升、蒸发强烈,而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少,加之小麦返青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故此时间段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选在此时间段补水主要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春旱问题。第8题,供水区大量水资源的调走会使得当地水资源减少,可能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对其水环境起不到改善作用,调水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会使调出地地下水水位降低,A、C项错误;大量水资源的调入对受水区来说,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保障用水安全,但是不能解决受水区地面塌陷问题,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7.A 8.B
(2020·舟山质检)下图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为保证稳定的气源,计划在新疆建设“煤制气”(即将煤转化成燃气)工程。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晴天较多,运输连续性强
B.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
C.地广人稀,建设用地成本低
D.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燃气输送
10.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
B.“煤制气”生产成本低,储量大
C.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有限
D.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甲为河西走廊,该地形区地形平坦,易于管线的铺设。第10题,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答案:9.B 10.D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被称为草原皮都。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北京雅宝路服装出口交易市场的部分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乌兰察布市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
11.乌兰察布市吸引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有( )
①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
②经商历史悠久,商贸产业基础雄厚
③邻近蒙古等国际市场
④地理位置独特,市场辐射范围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科技水平
B.合理布局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
C.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宜居城市
D.提供就业岗位,延伸皮革产业链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故①正确;由图可知,乌兰察布市距离北京较近,地理位置独特,且市场辐射范围广,故④正确。乌兰察布市产业基础薄弱,蒙古国市场狭小,故②③错误。第12题,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后,产业数量和规模发生变化,乌兰察布市就业机会增多,皮革产业链得以延伸,故D项正确。服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乌兰察布市提升科技水平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对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故C项错误。
答案:11.B 12.D
(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13~15题。
1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1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1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第1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第14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选项B正确。第15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选项D正确。
答案:13.C 14.B 15.D
16.(2020·金华新高考模拟)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个能源消费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的差异。
(2)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分析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的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1)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的差异可从图中获知。(2)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3)不利影响可从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1)东部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西部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3)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b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d
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1)对口帮扶。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
(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1)南水北调
①东、中、西三条输水路线对比分析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调水
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
线路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可调
水量
最大
较少
最少
水质
最差
较好
最好
②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分析
a.东线:可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建设成本低;水量大;但黄河以南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受益范围小;水污染严重等。
b.中线:水质好;受益范围较大;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低;建设成本较高;水量较东线方案小等。
c.西线:水质好,但地质条件复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等。
(2)西气东输
我国西气东输主要有三条线路。
一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二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
三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
(3)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有三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西电东送”北部通道。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
输出区
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不利影响: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输入区
有利影响:增加水域,有利于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西气东输
输出区
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
不利影响: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
输入区
有利影响: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
西电东送
输出区
有利影响:促进中西部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
输入区
有利影响: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而向内地转移。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但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产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导致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部分工业进行了二次转移,广东的边远地区出现产业集群效应。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了接受转移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破坏。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世界重要的跨区域调水工程
(1)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南部干旱少雨。通过调水,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侧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给东部城市。
(4)以色列的北水南调工程: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利用南方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4.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初期) 重工业,(中期) 高科技工业,(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5.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
产业移入地
产业移出地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增加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从事产品设计和组织营销
(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A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把资源环境承载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规模的科学依据。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4.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
B.在合作中,西部地区受益,东部地区经济无影响
C.有利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D.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信息
解析:第3题,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是许多江河的水源地,但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根据题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可知,要想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生态投入。第4题,东、西部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东部经济、技术发达,可为西部提供资金、技术;在合作中东、西部是双赢的;西部可为东部提供大量劳动力。
答案:3.D 4.C
5.(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 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热议,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58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 km2的绿洲,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该工程全长为6 188 km,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1)判断“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其理由。
(2)简述“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调水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4)分析西部调水引起受水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解析:(1)调入水量最大的季节应从两个方面分析,调入地水资源需求量最大的季节,调出地水资源供给量最大的季节。(2)水资源调配工程面临的困难主要从地质、地形、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量等方面分析。(3)对调入区的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从保障水资源供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分析。(4)盐碱化的原因从降水、蒸发、农业灌溉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夏季。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且夏季农业用水量大;水源调出区夏季降水丰富,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2)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地形起伏大,线路长;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修复困难。
(3)增加西北地区的可用水资源量,扩大绿洲、牧场和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开发与发展。
(4)受水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灌溉水无法排出;蓄水库区及灌渠渗透、大量引水灌溉都会提升地下水水位,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盐碱化加剧。
(2020·温州质检)“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有(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解析: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第2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第3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干流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
答案:1.C 2.A 3.D
下图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阶段示意图,图中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5.该企业在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 )
A.技术优势 B.市场优势
C.成本优势 D.管理优势
解析:第4题,第一阶段(①),该企业的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都在发达国家,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和本国,此时主要是企业开始发展的时期;到了第二阶段(③),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将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扩大市场范围;第三阶段(②),企业将研发基地转移出去,主要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第5题,企业在①阶段,产品研发和生产都位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生产成本较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成本优势。
答案:4.B 5.C
(2020·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联考)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的廊坊市积极对接京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环保型产业体系,以环境优势打造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维护环境优势,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实现真正的绿色崛起。据此回答6~7题。
6.廊坊市吸引京津地区企业迁入的最主要优势是( )
A.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B.科技力量雄厚
C.工业基础好
D.交通发达
7.京津地区产业向廊坊市转移将( )
A.带动廊坊市发展技术指向型产业
B.促进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廊坊市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廊坊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解析:第6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京津地区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廊
坊市转移,提高了经济效益,故A项正确。第7题,京津地区迁往廊坊市的主要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传统重工业,故A项错误;产业转移对京津地区和廊坊市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故B项正确;廊坊市通过吸引产业转移会促进当地工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化发展,但也会使当地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故C、D项错误。
答案:6.A 7.B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两年,我国游客曾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也销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在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
(1)试分析日本企业选择在我国杭州市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措施。
(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生产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解析:(1)主要从劳动力、地价、交通、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2)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主要是因为其质量较好,因此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要在产品质量、品牌、产品研发、营销方式等方面努力。(3)结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日本产业长期向海外转移,会造成本国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增高。生产企业回归本土是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且可以防止技术的扩散。生产企业回归本土还跟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有关。
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地租较低;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有政策优惠。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产品;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增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利润下降;本国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
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人将当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这说明( )
①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②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联系日益密切
③各国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并未缩小国家或地区间的差距,因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3.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4.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第2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第3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2.B 3.A 4.D
(2020·舟山质检)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5~6题。
5.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B.a、c、b C.c、a、b D.b、c、a
6.a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①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③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对文物古迹没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5.C 6.A
2018年4-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沿线受水区进行首次大规模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量达8.68亿立方米。据此完成7~8题。
7.选择此时段补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水源短缺 B.南方降水较多
C.北方地面沉降 D.南方移民较易
8.本次补水会( )
A.改善供水区水环境
B.保障受水区用水安全
C.降低供水区地下水水位
D.解决受水区塌陷问题
解析:第7题,由题可知,补水时段为2018年4-6月,为春季和夏初时期,此时段华北地区温度回升、蒸发强烈,而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少,加之小麦返青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故此时间段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选在此时间段补水主要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春旱问题。第8题,供水区大量水资源的调走会使得当地水资源减少,可能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对其水环境起不到改善作用,调水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会使调出地地下水水位降低,A、C项错误;大量水资源的调入对受水区来说,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保障用水安全,但是不能解决受水区地面塌陷问题,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7.A 8.B
(2020·舟山质检)下图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为保证稳定的气源,计划在新疆建设“煤制气”(即将煤转化成燃气)工程。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晴天较多,运输连续性强
B.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
C.地广人稀,建设用地成本低
D.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燃气输送
10.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
B.“煤制气”生产成本低,储量大
C.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有限
D.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甲为河西走廊,该地形区地形平坦,易于管线的铺设。第10题,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答案:9.B 10.D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被称为草原皮都。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北京雅宝路服装出口交易市场的部分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乌兰察布市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
11.乌兰察布市吸引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有( )
①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
②经商历史悠久,商贸产业基础雄厚
③邻近蒙古等国际市场
④地理位置独特,市场辐射范围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科技水平
B.合理布局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
C.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宜居城市
D.提供就业岗位,延伸皮革产业链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故①正确;由图可知,乌兰察布市距离北京较近,地理位置独特,且市场辐射范围广,故④正确。乌兰察布市产业基础薄弱,蒙古国市场狭小,故②③错误。第12题,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后,产业数量和规模发生变化,乌兰察布市就业机会增多,皮革产业链得以延伸,故D项正确。服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乌兰察布市提升科技水平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对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故C项错误。
答案:11.B 12.D
(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13~15题。
1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1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1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第1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第14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选项B正确。第15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选项D正确。
答案:13.C 14.B 15.D
16.(2020·金华新高考模拟)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个能源消费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的差异。
(2)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分析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的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1)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的差异可从图中获知。(2)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3)不利影响可从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1)东部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西部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3)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