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01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02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展开
    第39讲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b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c
    2.自然资源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c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b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b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c
    (5)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d
    3.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c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b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d
    (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b
    4.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c
    (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b

     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的主要表现: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
    表现
    原因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
    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③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
    土地资源问题
    耕地资源短缺,整体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严重
    ①建设占用耕地;②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③灾毁耕地;④农业结构调整
    矿产资源问题
    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人口多,利用不合理等
    5.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石油枯竭的影响
    世界石油供应出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上涨;我国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产生的环境问题
    措施
    地下开采
    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露天开采
    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
    开掘时保护好地表土层,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
    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1)可再生资源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在农耕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将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3)过度用水将导致水资源短缺,过度抽取地下水将会造成地面沉降或者海水倒灌;不合理处理污水排放,将出现水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
    8.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1)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解决淡水紧缺的对策
    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抽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
    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等
    9.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土地荒漠化
    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少,大风天数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但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森林资源减少
    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等
    草地退化
    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原因是大面积森林被砍伐、火烧和农垦、工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10.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11.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北京冬春季节会遭到沙尘暴袭击的原因: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量的松散沉积物,冬春季节,在强劲的西北风吹拂下,这些松散沉积物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来源,而北京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
    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不合理地发展农、牧业和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
    1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
    环境污染问题
    原因
    形成过程
    危害
    水污染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
    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等;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水污染还会改变水生生态系统,使其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续 表
    环境污染问题
    原因
    形成过程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酸性气体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转化为硫酸或亚硫酸以及硝酸,混入雨水或雪水中,使其酸度增加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质
    人类对固体废弃物排放不断增加,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垃圾堆放占据空间;污染环境、空气,滋生蚊、蝇,传播疾病
    噪声污染
    由声源做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
    把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可以使人产生头痛、脑涨、多梦、失眠、心慌和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
    14.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污染类别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防治措施
    污水达标排放,建污水处理厂,污染水资源的工厂布局在河流下游
    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建绿化隔离带
    及时清除,对垃圾分类回收,对残体作无害处理后还田作肥料
    布局上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建绿化带进行隔离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解析:(1)黄河三角洲不断改道,主要是河流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从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我国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治理,使得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从而黄河三角洲河道也未发生摆动。(2)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从而导致水质下降,土壤的盐分增加;再加上在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3)本题主要考查治理盐碱化的措施。读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对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排盐碱的速度较快。
    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2.(2017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
    540.0
    901.0
    273.0
    90.9
    材料三 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结合洋流、入海河流等方面分析;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答案: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 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3.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

    材料二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答案: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1.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①地以上流域是A城的饮用水水源地。图乙为图甲中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②水文站实测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A城进行水源地保护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1)地点②的COD数值夏季(夏秋季)较低,冬季(冬春季)较高。说明该河段夏季水质好,冬春季水质差。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汛期在夏季,夏季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河流的自净能力强。(2)从保护植被、减少污染源、限制排放污染物的工业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建立水源保护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特点:夏秋季节水质好,冬春季节水质差。
    原因:相比冬春季节,夏秋季节降水更多,河流水量更大、流速更快,自净能力更强。
    (2)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制定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关闭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与工厂;加强对生活污水与垃圾的管理与处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2.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解析: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在河流水资源利用基础上,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
    答案: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统一管理与调配”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4.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以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与对策。一般而言,建立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最佳措施。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故疲劳饥饿是中华秋沙鸭致死的主要原因;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是最主要的保护措施。而一般性的动物保护措施,如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组织志愿者在迁徙路线上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他还有如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在迁徙路途上人工投食等。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等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等。
    5.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土地集中连片,集约化规模经营优势明显。曾以传统产业闻名且占半壁江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发展缓慢,一些矿产城市面临衰落。
    材料二 东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大庆石油资源面临衰竭,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应对石油资源的危机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思考。开源比如加强石油勘探,节流比如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等。
    答案: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勘探;依靠科技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树立节约意识;加强环境治理。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张家口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矿产地158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发达。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携手张家口市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做好京津生态屏障,张家口市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结合张家口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分析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文字描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针对性地分析相应措施。
    答案: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体系;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禁止滥采乱挖,保护地表植被;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

    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臭氧层破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
    B.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
    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且坡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排除A;图中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加之过度经济活动,地表植被大量减少,荒漠化严重,B对;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冷工业排放的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形成的,主要发生在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与图示区域不符,排除C;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排除D。第2题,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理安排产业活动。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也会加剧用水紧张;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更会直接加剧环境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会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漠化,选D。
    答案:1.B 2.D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右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水分 D.植被
    4.“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解析:第3题,灌木下的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因此植物是影响灌木“沃岛”形成的关键因素。第4题,由材料可知,“沃岛效应”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的现象,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故选B。
    答案:3.D 4.B
    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5~6题。

    5.种植沙柳可以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吸烟滞尘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6.造纸产业链条(  )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解析:第5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因此种植沙柳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故选B。第6题,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沙柳的种植,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D正确;造纸产业的原料是平茬后的柳条,不会造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反而能推动沙柳的种植,A错误;图片显示“污水回收 98%”,B错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为了减少废弃物排放, 保护环境,而非生产重点,C错误。故选 D。
    答案:5.B 6.D
    7.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江苏盐城有“东方湿地、鹤鹿故乡”之称,沿海滩涂湿地面积683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的栖息生长地。在广阔的淤泥滩涂上长满了盐蒿草,古有“煮海为盐”(支起大锅用蒿草生火煮熬出盐)的生产习惯,曾有“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盛景。目前,盐城正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及盐城市位置略图。

    说明大规模“煮海为盐”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大规模“煮海为盐”说明需要大量砍伐蒿草以持续提供燃料,这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大量燃烧燃料又会产生废气,造成大气污染;而规模大则需大量侵占滩涂,破坏湿地资源。
    答案:大量砍伐蒿草,破坏生物多样性;煮盐时燃烧燃料,易产生大气污染;大规模侵占海岸滩涂,造成湿地退化。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地形简图,图2为该地区气候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牛油果以其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生产1千克牛油果需要46千克灌溉用水,生产受到了限制。智利是世界最重要的牛油果生产国,该国98%的牛油果分布在图1中所示地区。近些年来,智利通过优选品种、缩小植株间距、扩大种植面积等措施,使得牛油果的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同时在采摘、筛选、包装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使其成为世界品质最好的牛油果出口国,市场价格也不断上升。
    指出智利发展牛油果生产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智利发展牛油果生产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结合牛油果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牛油果需水量大,大量种植会导致水资源紧张,且土地肥力下降,同时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水资源紧张;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沪杭甬大湾区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入海河流水量不足,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推测图示区域咸潮最可能发生的季节,并说出咸潮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解析:图示区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相对较低,是咸潮最可能发生的季节。发生咸潮会使得近海水域水质恶化或盐度增加,导致水体不能正常利用,从而导致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质下降等,用此类水体浇灌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答案:冬季。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质下降。
    10.图1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解析:(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给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3)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注重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