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
2021届高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实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展开实验 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装置及器材 | 操作要领 |
(1)竖直: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2)适当: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 (3)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4)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5)作图:先描点,然后将这些点拟合成一条直线,不要画折线。 |
二、数据处理
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直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钩码标值不准确和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①弹簧长度的测量造成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②作图时的不规范易造成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画图时要用细铅笔作图,所描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落在直线上的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教材原型实验
【典例】 如图1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图1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2)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B.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C.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D.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E.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A________FG。
(3)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2所示图象。则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甲”或“乙”)。
图2
(4)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同学们对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有价值的是 ( )
A.实验中钩码不能挂太多,不能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解析 (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伸长量。
(2)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EBD。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此规律不成立,所以图象上端为曲线是因为弹簧的形变量超过其弹性限度。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甲== N/m≈66.7 N/m,k乙== N/m=200 N/m,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在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形变量大的弹簧,故选弹簧甲。
(4)实验中应以所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且保证拉力和钩码重力平衡,所以选项A、B正确。
答案 (1)刻度尺 (2)CEBD (3)弹簧的形变量超过其弹性限度 200 甲 (4)AB
实验拓展创新
命题角度 实验情景的变化
【例1】 (2018·全国卷Ⅰ,22)如图3(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3
解析 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 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 cm+15×0.05 mm=3.7 cm+0.075 cm=3.775 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 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 N=0.980 N,弹簧伸长x=3.775 cm-1.950 cm=1.825 cm=0.018 25 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 N/m。
答案 3.775 53.7
命题角度 实验情景的拓展
【例2】 (1)某次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4 a所示的F-L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原长L0=________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图4
(2)按如图b的方式挂上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G=1 N),使(1)中研究的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b,则指针所指刻度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可推测图b中所挂钩码的个数为________个。
解析 (1)由胡克定律F=k(L-L0),结合题图a中数据得L0=3.0 cm,k=200 N/m。
(2)由题图b知指针所示刻度为1.50 cm,由F=k(L0-L),可求得此时弹力为F=3 N,故所挂钩码的个数为3个。
答案 (1)3.0 200 (2)1.50 3
命题角度 实验目的的变更
【例3】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 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的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图5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
x0(cm) | 2.04 | 4.06 | 6.06 | 8.05 | 10.03 | 12.01 |
x(cm) | 2.64 | 5.26 | 7.81 | 10.30 | 12.93 | 15.41 |
n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k(N/m) | 163 | ① | 56.0 | 43.6 | 33.8 | 28.8 |
(m/N) | 0.006 1 | ② | 0.017 9 | 0.022 9 | 0.029 6 | 0.034 7 |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6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n图象。
图6
(3)图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___N/m。
解析 (1)k= N/m=81.7 N/m,=0.012 2 m/N。
(2)根据实验数据描点,并用一条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
(3)由图象上取两点即可求得k= N/m,而=,解得k= N/m。
答案 (1)81.7 0.012 2 (2)-n图象如图所示
(3)
1.(2019·济南测试)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L0,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实验时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
图7
(1)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答案只取整数部分)
解析 (1)图象如图
(2)由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5 cm,弹簧的劲度系数 = N/m=37 N/m。
答案 (1)如解析图所示 (2)5 37 N/m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图8
(1)小盘中无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的示数为7.73 cm;图8甲是小盘中有若干个砝码时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 cm。
(2)从图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g=10 m/s2);
(3)本实验通过在小盘中放置砝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添加砝码,记下每增加一只砝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砝码总重
B.随意增减砝码,记下增减砝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砝码总重
(4)另一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列做法,其中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未考虑小盘的重力
B.刻度尺零刻度未与弹簧上端对齐
C.读取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时,选择弹簧指针上下运动最快的位置读取
D.在利用x-m图线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时舍弃图中曲线部分数据
解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 cm,图甲的读数为18.00 cm,则伸长量Δl=18.00 cm-7.73 cm=10.27 cm。
(2)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的倒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 N/m=0.30 N/m。
(3)逐一增挂钩码,便于有规律地描点作图,也可避免因随意增加钩码过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而损坏弹簧。
(4)本实验中采用图象进行处理,所以小盘的重力可以不考虑,故选项A中做法是正确的;读数时开始时的零刻度应与弹簧上端对齐,才能准确测量,故选项B中做法是错误的;在读指针的位置时,应让弹簧指针静止之后再读取,故选项C中做法是错误的;当拉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图线将变成曲线,不再符合胡克定律,所以曲线部分应舍去,故选项D中做法是正确的。
答案 (1)10.27 (2)0.30 (3)A (4)AD
3.如图9为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的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弹簧不挂物体时下端指针所指的刻度为x0,在弹簧下用足够长的轻质细线挂上4个相同的钩码(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静止置于烧杯T内,控制阀门S通过细胶管向烧杯中缓慢注水,依次浸没4个钩码,记录每浸没一个钩码时指针所指的刻度x1、x2、x3、x4,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以xn为纵坐标,n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作出xn和浸没钩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求得图线斜率为a,纵截距为b,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每个钩码所受浮力为________。(用a、b、m、g和x0表示)
图9
解析 设每个钩码所受浮力为F,由题意可列关系式k(xn-x0)=4mg-nF,则xn=-n+,解得k=,F=。
答案 (1) (2)
4.(2019·江苏无锡模拟)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猜想如下: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
弹簧受到的 拉力(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甲 | 弹簧的 长度(cm) | 6.0 | 6.6 | 7.2 | 7.8 | 8.4 | 9.0 | 9.6 | 10.6 |
乙 | 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
丙 | 9.0 | 9.9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__两根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__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若他们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可以选用原长更__________(填“长”或“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弹簧。
解析 (1)通过甲和乙的数据对比发现,原长都是6.0 cm,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伸长的长度小于乙伸长的长度。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弹簧形变的大小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就只能让弹簧长度改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因为甲和丙是同种材料,只有长度不同,所以选择甲和丙两根弹簧的数据。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伸长量越大,弹簧就越灵敏,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乙弹簧的伸长量大,所以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且从方便的角度分析,选用乙弹簧的原长越短越好,这样不至于出现由于弹簧的总长度太长而制作不方便的情况。
答案 (1)小于 (2)甲和丙 (3)伸长量 (4)短 乙
5.某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10甲所示装置来研究橡皮筋的劲度系数(遵循胡克定律且实验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原长为L0的橡皮筋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由拉力传感器显示其大小)作用于N点,静止时记录下N点的位置a,请回答:
图10
(1)若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大小为F,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ON的长为L及N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橡皮
筋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2)若换用另一个原长相同的橡皮筋,重复上述过程,记录静止时N点的位置b,发现O、a、b三点刚好在同一直线上,其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第二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较大
B.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
C.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
D.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大
解析 (1)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重物重力为G,结点N在竖直拉力(重物重力G)、橡皮筋拉力T和水平拉力F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满足图示关系,则sin θ=,而sin θ=,T=k(L-L0),联立得k=。
(2)由受力图知F=Gtan θ,两次中G、θ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选项A错误,B正确;同理,两次橡皮筋的拉力也相同,而橡皮筋的原长相同,第二次的伸长量大,由胡克定律知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1) (2)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