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教学案()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章第6节第二课时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展开
第二课时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多维探究
角度1 测量距离问题
【例1-1】 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Q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段长度为300 m且和P,Q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AB=90°,∠PAQ=∠PBA=∠PBQ=60°,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m.
解析 由已知,得∠QAB=∠PAB-∠PAQ=30°,
又∠PBA=∠PBQ=60°,
∴∠AQB=30°,∴AB=BQ.
又PB为公共边,∴△PAB≌△PQB,
∴PQ=PA.
在Rt△PAB中,AP=AB·tan 60°=900,故PQ=900,
∴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 m.
答案 900
规律方法 距离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1)类型:两点间既不可达也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
(2)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角度2 测量高度问题
【例1-2】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 )
A.5 B.15 C.5 D.15
解析 在△BCD中,∠CBD=180°-15°-30°=135°.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C=15.
在Rt△ABC中,
AB=BCtan ∠ACB=15×=15.
答案 D
规律方法 1.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2.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
3.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问题的答案,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角度3 测量角度问题
【例1-3】 已知岛A南偏西38°方向,距岛A3海里的B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向岛屿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处截住走私船,D为岛A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海里,则BC=0.5x,AC=5,依题意,
∠BAC=180°-38°-22°=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BC2=AB2+AC2-2AB·ACcos 120°,
所以BC2=49,所以BC=0.5x=7,解得x=14.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BC===,所以∠ABC=38°,
又∠BAD=38°,所以BC∥AD,
故缉私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
规律方法 1.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2.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
【训练1】 (1)(角度1)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
(2)(角度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
(3)(角度3)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等于( )
A.30° B.45° C.60° D.75°
解析 (1)如图,设炮台的顶部为A,底部为O,两只小船分别为M,N,则由题意得,OM=AOtan 45°=30(m),
ON=AOtan 30°=×30=10(m),
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
MN=
==10(m).
(2)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
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BC=300(m).
在Rt△BCD中,CD=BC·tan 30°=300×=100(m).
(3)依题意可得AD=20 m,AC=30 m,
又CD=50 m,
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CAD==
==,
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