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第11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展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世界政治局势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1)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2)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针对训练]
1.(2019·广州调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A [由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中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可知,美国意在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而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而非美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51年宣告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在于西欧经济一体化、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重商主义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该理论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它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针对训练]
2.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里根政府( )
A.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B.减少货币流通量应对通胀
C.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D.国企私有化减轻财政负担
C [根据材料“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可知,美国政府减少了对社会保障层面的经济干预,由政府全权负责到鼓励民间资本共担责任,减少‘福利国家’中政府的干预和负担,这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
三、经济全球化的阶段特征
1.探险时代(1500-1750年)
(1)经济上出现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及商贸中心转移,商贸制度创新。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并扩展。
(2)国际关系上一个以近代欧洲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但不具有全球性。
(3)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体系逐渐出现。宗教、革命等思想在新旧大陆之间传播。
(4)全球联系主要限于贸易层次,全球性交往的紧密化和普遍性较低。
2.殖民时代(1750-1870年)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实力。国际分工、通讯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数量种类增加;工业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2)世界性政治体系出现。维也纳体系是全球化时代第一个世界性的政治体系。
(3)文化全球化形态初步形成。西方文化依靠近代大众传播媒介及自身的优越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例如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全球性交往加强但仍然有限。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建立庞大的殖民地,全球性交往程度加强,但全球性关系的制度化和正规化有限。
3.帝国时代(1870-1945年)
(1)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全面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垄断组织成为向外扩张的核心动力,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掠夺方式,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同时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封闭性,对全球化推动有限。
(2)国际社会初露端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建立,其成员具有世界性,标志着国际社会的初步形成。
(3)文化全球化加强。近代交通通信工具发展,人员流动频繁,科技与文艺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4.网络时代(1945年至今)
(1)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时代。科学技术对贸易全球化、生产、金融、消费的全球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3)全球政治体系由统治转向治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各种国际组织出现,国家间利益调整通过协商解决,遵守制度安排。
(4)网络社会迅速崛起。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力度空前加强。
[针对训练]
3.(2019·南宁一模)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至65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字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B [材料显示地中海航线运输商品数量多于好望角航线,说明地中海航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B项正确。]
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段 | 表现 |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 |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 |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针对训练]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15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进入21世纪,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使两国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0-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2008年美国爆发
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经济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2008-2015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1990-2000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54.7%升至2008年的76.1%,到2012年,这一比重已达到103%。
——摘编自胡鞍钢《美国正陷入“保罗·肯尼迪
陷阱”》
材料二 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从国际视角看,二十国集团(G20)综合国力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G20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这是“天时”机遇。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周边大国发展是中国的“地利”机遇。中国周边的六大国——俄、印、巴、印尼、韩、日,除了日本属于衰落型大国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成为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要抓住“天时、
地利、国和”的战略机遇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原因和影响。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导致自身经济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从国际视角看,二十国集团(G20)综合国力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周边大国发展是中国的‘地利’机遇”“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等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从“天时”“地利”“国和”等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趋势:霸权优势相对下降。
原因:发动对外战争,军费负担过重;次货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联邦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影响职能发挥;美国决策机制僵化,行政效率降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2)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中国是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经济交流的中心环节,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周边大国的崛起为中国提供了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大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影响:有利于加快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进程;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