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第11章第33讲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展开第33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 | 试剂或方法 | 实验现象 |
Na+ | 焰色反应 | 黄色火焰 |
K+ | 焰色反应 | 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 |
Mg2+ | NaOH溶液 | 白色沉淀,不溶于过量的碱 |
Al3+ | NaOH溶液 | 白色沉淀,溶于过量的强碱 |
Fe2+ | ①NaOH溶液 | ①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
②先加KSCN溶液,再加氯水 | ②先无明显现象,再变血红色 | |
Fe3+ | ①NaOH溶液 | ①生成红褐色沉淀 |
②KSCN溶液 | ②溶液呈红色 | |
③苯酚溶液 | ③溶液呈紫色 | |
Cu2+ | NaOH溶液 | 蓝色沉淀 |
Ag+ | ①含Cl-的溶液,稀硝酸 | ①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②稀氨水 | 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 |
Ba2+ | 稀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溶液 | 白色沉淀 |
NH | NaOH溶液,加热 |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 阴离子 | 试剂或方法 | 现象 |
Cl- | 硝酸银溶液与稀HNO3 | 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Br- | 硝酸银溶液与稀HNO3 | 浅黄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氯水和四氯化碳 | 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 |
I- | 硝酸银溶液与 稀HNO3 | 黄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氯水和四氯化碳 | 溶液分层,下层为紫色 | |
氯水和淀粉溶液 | 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 |
SO | 先加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 开始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
SO | 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先沉淀,后溶解,品红溶液褪色 |
CO | 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先沉淀,后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HCO | 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SiO | 稀HCl |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
AlO | 稀HCl |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 |
3.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 检验方法 | 有关反应的方 程式或说明 |
Cl2 | 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 |
NH3 | ①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 ①NH3+H2O NH3·H2ONH+OH- ②NH3+HCl===NH4Cl |
SO2 | 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变红色 | SO2有漂白性 |
CO2 | 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a2++2OH-+CO2=== CaCO3↓+H2O |
续表
气体 | 检验方法 | 有关反应的方 程式或说明 |
NO |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 2NO+O2===2NO2 |
NO2 | 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溶于水后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 3NO2+H2O===2HNO3+NO |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 、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和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方法、装置 | 适用范围 | 注意事项 |
把不溶性固体和溶液进行分离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 |
除去溶液中的溶剂 | 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飞溅; ②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 |
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 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③萃取剂与溶质、原溶剂不反应; 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续表
方法、装置 | 适用范围 | 注意事项 |
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 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下进上出” | |
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 应与物质的分解变化区分,如NH4ClNH3↑+HCl↑ NH3+HCl===NH4Cl | |
分离提纯胶体与小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混合液 | 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或用流动水)以提高渗析效果 | |
利用蛋白质在加某些无机盐[如Na2SO4、 (NH4)2SO4等] 时,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性质来分离的方法 | 盐析后过滤 |
3.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方法 | 原理 | 杂质成分 |
沉淀法 |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 Cl-、SO、CO、Ba2+、Ca2+、Fe3+、Ag+ |
气化法 |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 CO、HCO、SO、HSO、 S2-、NH |
杂转 纯法 |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对应的酸或碱) |
氧化还 原法 |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
热分 解法 |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
酸碱溶 解法 |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的差异进行分离 |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错因:使品红褪色的气体还有Cl2等。
(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Cl2。(×)
错因: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还有NO2、O3等。
(3)某溶液做焰色反应时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只含Na+,不含K+。(×)
错因: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溶液中一定含Na+,但不一定不含K+,因黄色能掩盖K+的焰色——紫色。
(4)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SO3溶液。(×)
错因:Na2SO3溶液能吸收SO2,生成NaHSO3。
(5)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可加入铜粉除去。(×)
错因:FeCl3与Cu生成CuCl2(杂质)。
(6)某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SO。(×)
错因:SO能被HNO3氧化为SO。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10T7)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和CO
C.通入少量Cl2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有Ca2+
答案 C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溶液中NH与OH-反应生成NH3·H2O,要生成氨气需要给溶液加热;BaSO4、BaCO3都是白色沉淀;CaCO3、BaCO3都是不溶于水且可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 装置②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故试剂X应为无水硫酸铜,A错误;装置③用于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3气体生成,若存在,则装置③中会产生白色沉淀,并可用盐酸除去NH3 ,B正确;取①中固体残留物与稀硫酸反应并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则①中固体残留物中也可能含有Fe3O4,不一定有Fe2O3,C错误;若分解产物中有NH3,则氨气被装置③吸收,装置⑤不可能收集到氨气,D错误。
[答案] B
1.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物质检验的“三原则”: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①生成气体,如NH、CO的检验;
②生成沉淀,如Cl-、SO的检验;
③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苯酚的检验;
④焰色反应:如Na+、K+的检验。
(2)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和程序
如固态物质的检验程序:
2.物质的鉴别与鉴定的区别
(1)鉴别与鉴定的区别
①鉴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别。
方法:根据一种物质的某些性质区别于另一种或另几种物质。
②鉴定——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
方法: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或组成元素,鉴定实验要比鉴别实验更全面,更复杂。
(2)物质鉴别的方法
| 鉴别 方法 | 适用范围 | 举例 |
物理方法 | 观察法 | 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不同 | 如CuCl2、FeCl3与NaCl溶液;O2与Cl2等 |
嗅试法 | 气体或有挥发性物质气味不同(有毒气体禁用) | 如NH3与O2等 | |
水溶法 | 被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 如Na2CO3与CaCO3 | |
焰色 反应法 | 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 | 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 |
化学方法 | 加热法 | 易分解的物质 | 如含HCO、NH的盐类;难溶性碱;结晶水合物失水等 |
显色法 | 某些离子在特定试剂中显示特殊颜色 | 如用石蕊、酚酞、pH试纸检验H+或OH-;利用Fe3+遇SCN-呈红色等 | |
水溶法 | 被鉴别物质加水后有特殊现象 | 如无水CuSO4遇H2O(g)变蓝,CaC2加水产生气体 | |
点燃法 | 可燃物的燃烧现象、产物不同 | 如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 | |
指定试 剂法 | 待鉴别物质性质存在差异性 | 如(NH4)2SO4、Na2SO4、 NH4Cl、NaCl四种无色溶液,可选择Ba(OH)2来鉴别 | |
分组法 | 被鉴别物较多 | 如Na2CO3、NaOH、H2O、 BaCl2、H2SO4、盐酸六种物质,可选择石蕊试液把上述六种物质分成三组(碱性、酸性、中性),然后再对各组进行鉴别 |
(3)鉴定和鉴别物质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会污染,所以要有“取少许”字样。
②不能“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
1.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 C
解析 SO2和SO3都能与KOH溶液反应且反应现象几乎相同,不能鉴别,A错误;Br2和NO2都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错误;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入CH3COONa溶液中不反应,可以鉴别,C正确;BaCl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D错误。
2.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NH、Mg2+、Al3+、SO、NO、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NO+8Al+5OH-+2H2O3NH3↑+8AlO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Mg2+、SO和NO
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答案 B
解析 由气体1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的现象,确定气体1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存在NH;由沉淀2与酸反应的现象判断其成分中一定有碳酸钡,可能存在氢氧化铝,所以B错误;由溶液2与Al/OH-反应:3NO+8Al+5OH-+2H2O3NH3↑+8AlO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NO;由沉淀1加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确定其中沉淀溶解的部分为氢氧化镁,未溶解的部分为硫酸钡,所以确定溶液中存在SO和Mg2+,A正确;Na+、Cl-无法确定是否存在,C、D正确。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
[解析] 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应用渗析的方法而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因为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A错误;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碘水中的碘的萃取剂,B错误;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需要在HCl氛围中加热,目的是抑制Mg2+的水解,直接蒸发得不到无水MgCl2固体,C错误;丁醇和乙醚互溶,但丁醇分子间形成氢键,沸点较高,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D正确。
[答案] D
[解析] SO2与NaHCO3反应生成Na2SO3和CO2,从而除去SO2,A合理;加入饱和Na2CO3溶液,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B合理;加NaOH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且CuCl2也会与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应加CuO调溶液pH除去Fe3+,C不合理;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D合理。
[答案] C
1.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
(1)“四原则”: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
(2)“四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必须选最佳除杂途径;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2.混合物分离(提纯)物理方法的选择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从溶液中获取FeCl3、CuCl2、AlCl3、MgCl2时,应在HCl气流中加热,以抑制水解。
3.实验室按照如下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可以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氯化钠
答案 C
解析 试样的溶解性未知,操作Ⅰ可以是过滤,也可以是溶解,A错误;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应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B错误;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时应使用重结晶法:先向试样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结晶、过滤即得较纯的KNO3,其中操作Ⅰ是溶解,操作Ⅱ是结晶,操作Ⅲ是过滤,C正确;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氯化钠时一般使用加热法,使I2升华而除去,若按图示操作则是萃取分液法,除加水外,还应加入萃取剂,故D错误。
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① | 氯化钠溶液(碘化钠) | 氯水、四氯化碳 | 萃取、分液 |
② | 氯化铵溶液(氯化铁) | 氢氧化钠溶液 | 调节pH=4,过滤 |
③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氧化铜粉末 | 加热 |
④ | CO2(HCl)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洗气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Cl2氧化I-生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可得碘的四氯化碳溶液,①正确;②中引入了杂质Na+,选取的除杂试剂错误;CO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生成CO2,③正确;CO2与碳酸钠也能反应,除去CO2中的HCl,应该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④错误,故C正确。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72分)
1.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萃取法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液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直接蒸馏酒精溶液得到无水乙醇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B
解析 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应使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A错误;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可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B正确;直接蒸馏酒精溶液得不到无水乙醇,应在酒精中加入CaO再蒸馏,C错误;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应通入足量的Cl2,D错误。
2.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提纯的是( )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D.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答案 C
解析 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能反应,而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故A不符合题意;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时,过滤,得到Al(OH)3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二者都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故C符合题意;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不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故D不符合题意。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及分离方法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或操作 |
A | BaCO3(BaSO4) | 饱和Na2CO3溶液 | 搅拌、过滤 |
B | CO(CO2) | CuO粉末 |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
C | SO2[SO3(g)] | 饱和Na2SO3溶液 | 洗气 |
D | 苯(Br2) | 水 | 分液 |
答案 A
解析 加入饱和Na2CO3溶液,Qc(BaCO3)>Ksp(BaCO3),Ba2+(aq)+CO(aq)BaCO3(s),消耗Ba2+使BaSO4(s)Ba2+(aq)+SO(aq)不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然后过滤,A正确;CO与CuO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CO2,CO反而变为CO2,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气,B错误;SO2能够与饱和Na2SO3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主要成分减少了,应该用浓硫酸或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洗气,C错误;溴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不能达到除去溴的目的,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然后分液,D错误。
4.对某溶液中部分离子的定性检测流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
B.可以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无色气体
C.步骤②反应为Al3++3HCO===Al(OH)3↓+3CO2↑
D.Fe2+遇铁氰化钾溶液显蓝色
答案 A
解析 步骤①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为氨气,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X溶液为偏铝酸钾,A正确;无色气体是氨气,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错误;步骤②反应为AlO+H2O+HCO===Al(OH)3↓+CO,C错误;Fe2+遇铁氰化钾产生蓝色沉淀,D错误。
5.(2019·贵州重点中学高考教学质量测评)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用排水法收集铜粉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气体
C.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再滴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生成以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SO
D.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备溴苯,得到粗溴苯后,经过水洗、NaOH溶液洗涤、水洗、干燥、蒸馏等步骤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答案 D
解析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B错误;氯化钡能形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或氯化银沉淀,故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银离子,C错误;粗溴苯中含有苯、溴苯、溴化铁和溴,提纯时,先用水洗,可除去溴化铁和少量溴,然后加入NaOH溶液洗涤,可除去溴,再用水洗除去碱液,经干燥后进行蒸馏可得溴苯,D正确。
6.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试剂B | 湿润试纸A | 现象 | 结论 |
A | 碘水 | 淀粉试纸 | 变蓝 | 碘具有氧化性 |
B | 浓氨水,生石灰 | 蓝色石蕊试纸 | 变红 | 氨气为碱性气体 |
C | Na2SO3,硫酸 | 品红试纸 | 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 | Cu,浓硝酸 | 淀粉KI试纸 | 变蓝 | NO2为酸性气体 |
答案 C
解析 A项,淀粉遇I2变蓝是I2的特性,而不体现氧化性,错误;B项,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D项,NO2使淀粉KI试纸变蓝是因为NO2氧化KI生成了单质碘,体现了NO2的氧化性,错误。
7.(2019·内江高三调研)下列实验的试剂、装置选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选用试剂 | 选用装置 |
A | 除去Cl2中少量的HCl、H2O | 试剂a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 甲 |
B | 除去NH3中少量的H2O | 试剂b为无水氯化钙 | 乙 |
C | 除去H2中少量的HCl、H2O | 试剂b为碱石灰 | 乙 |
D | 除去N2中少量的O2 | 足量铜网 | 丙 |
答案 B
解析 A选项合理,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B选项不合理,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吸收NH3;C选项合理,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HCl和H2O;D选项合理,在加热条件下,O2可与丙装置中的铜网反应而被除去。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提纯方法 |
A | BaSO4 | BaCO3 | 水 | 溶解、过滤、洗涤 |
B | CO2 | SO2 | 饱和Na2CO3溶液 | 洗气 |
C | 乙酸乙酯 | 乙酸 | 稀NaOH溶液 | 混合振荡、静置分液 |
D | 蛋白质 | 葡萄糖 | 浓(NH4)2SO4溶液 | 盐析、过滤、洗涤 |
答案 D
解析 BaSO4和BaCO3均不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洗涤的方法分离,A项错误;CO2和SO2都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B项错误;乙酸乙酯在稀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C项错误;蛋白质在浓(NH4)2SO4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盐析,葡萄糖能溶于(NH4)2SO4溶液中,过滤洗涤即可除去葡萄糖,D项正确。
9.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Cl-、Mg2+、Ba2+、CO、SO,现取三份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干燥后得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K+一定存在;②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 CO;
③Cl-可能存在;④Ba2+一定不存在;⑤Mg2+可能存在
A.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与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的离子有:Cl-、CO、SO;(2)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气体是氨气,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H,并且物质的量为0.04 mol;(3)不溶于盐酸的2.33 g沉淀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01 mol;6.27 g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碳酸钡质量为6.27 g-2.33 g=3.94 g,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SO,则一定没有Mg2+、Ba2+;再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NH)=0.04 mol;n(-)=2n(CO)+2n(SO)=0.06 mol,正电荷总物质的量小于负电荷,故原溶液中一定有K+,至少为0.02 mol;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K+、CO、SO,一定没有的离子Mg2+、Ba2+,可能存在Cl-,则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0.(12分)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 mol/L。
阳离子 | K+ | Cu2+ | Fe3+ | Al3+ | Fe2+ |
阴离子 | Cl- | CO | NO | SO | SiO |
甲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请推断:
(1)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Ⅲ中加入少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取100 mL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Fe2+、Cu2+ Cl-、NO、SO (2)3Fe2++NO+4H+===3Fe3++NO↑+2H2O (3)1.6
解析 (1)根据实验Ⅰ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K+;根据实验Ⅱ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Fe3+;根据实验Ⅲ可判断,生成的无色气体为NO,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推知原溶液中存在NO、Fe2+,又由于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一定存在Cl-,CO、SiO能与加入的盐酸反应导致阴离子发生变化,所以CO、SiO不存在;根据实验Ⅳ可知原溶液中存在SO。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Cl-、SO、NO,已经确定的阳离子有Fe2+,由于阴、阳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确定一定存在Cu2+,而不存在Al3+。
(2)在酸性环境中,Fe2+被NO氧化为Fe3+,同时生成NO、H2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4H+===3Fe3++NO↑+2H2O。
(3)加入NaOH溶液后,Cu2+、Fe2+与NaOH溶液反应分别生成Cu(OH)2、Fe(OH)2,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最终得到CuO和Fe2O3固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得到0.01 mol CuO,0.005 mol Fe2O3,其总质量为0.01 mol×80 g/mol+0.005 mol×160 g/mol=1.6 g。
11.(2019·资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16分)乙二酸(COOHCOOH)又名草酸,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现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草酸分解反应的产物。
资料查阅:
Ⅰ.草酸熔点为102 ℃,150~160 ℃升华,157 ℃时开始分解。在人体中C2O容易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导致肾结石。
Ⅱ.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2HCl+Pd(黑色粉末)。
(1)A中盛放草酸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B中CuSO4粉末变蓝,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的试剂为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填现象),可以证明有CO气体生成。
(3)下面是该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向装置中通入适量N2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装入相关试剂
E.再次通入N2并熄灭酒精灯
(4)为准确证眀A中有CO2气体产生,需取少量C中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装置A应改为装置F,请结合信息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草酸粉末溅入眼睛里,应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就医。
答案 (1)硬质玻璃管
CuSO4+5H2O===CuSO4·5H2O
(2)PdCl2溶液 有黑色沉淀(或黑色粉末)生成
(3)CDABE
(4)排除草酸蒸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H2C2O4H2O+CO↑+CO2↑
(5)草酸在分解前已经熔化,该改进可以避免液态草酸流出硬质玻璃管 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解析 (1)实验中观察到B中CuSO4粉末变蓝说明草酸分解有水生成。
(2)装置E的目的是检验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根据信息Ⅱ可知,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有黑色沉淀(或黑色粉末)生成。
(3)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相关试剂,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点燃酒精灯前应该向装置中通入适量N2,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熄灭酒精灯前应该再向装置中通入适量N2排出CO,以防污染环境,故答案为CDABE。
(4)由于草酸在150~160 ℃时会升华,所以分解的混合气体中会混有草酸蒸气,草酸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为准确证眀有CO2气体产生,应向沉淀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5)实验过程中,草酸分解前已经熔化,液态草酸可能会流出硬质玻璃管影响实验,所以最好将装置A改为装置F;草酸溶液显酸性,如果草酸粉末溅入眼睛里,会对眼睛产生刺激作用,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