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学案
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章第4课时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展开第4课时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型标签:实验课 基础课]
知识点一 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检验
(1)常规检验法
①用NaOH溶液能检验出Cu2+、Fe3+、Fe2+、Al3+、N。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
—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
白色沉淀又会逐渐消失—与强碱共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的气体
②焰色反应:用焰色反应可检验出溶液中的K+和Na+。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Na+—火焰呈黄色
(2)特殊检验法
—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Fe2+—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红色;或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Fe3[Fe(CN)6]2沉淀
2.常见阴离子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
[名师点拨] 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
离子检验一般是根据离子的特性(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确定离子的种类,在实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离子,如检验S时,要先用盐酸排除Ag+引起的干扰,且选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而不是 Ba(NO3)2溶液,以免酸性条件下N将溶液中的S氧化成S而造成新的干扰。其一般检验流程为:
先溶解后检验→先物理后化学→先取样后反应→排干扰加试剂→依现象得结论
3.常见气体的检验
(1)酸性气体的检验
(2)碱性气体的检验(NH3)
(3)还原性气体的检验
(4)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4.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 结构特点 | 检验方法或试剂 | 现象 |
乙烯 | 分子中有 碳碳双键 | 溴水或酸性 KMnO4溶液 | 褪色 |
淀粉 |
| 碘水 | 变蓝 |
蛋白质 |
| ①点燃; ②遇浓HNO3显色 | ①烧焦羽毛的气味; ②变黄 |
葡萄糖 | 多羟基醛 | 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②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 | ①试管内壁镀上一层光亮的银; ②产生砖红色沉淀 |
5.物质检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物质检验的“三原则”: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2)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①生成气体,如N、C的检验;②生成沉淀,如Cl-、S的检验;③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④焰色反应,如Na+、K+的检验。
(3)尽可能选择特效反应以减少干扰,如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KSCN溶液检验Fe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1.(2019·福建三明期中)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C )
A.检验试液中的S: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Fe2+:试液无明显现象红色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棕黄色溶液蓝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溶液中如含有S,加入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先向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没有现象,亚铁离子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铁离子,但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干扰现象,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亚铁离子,故B错误;试液加入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离子检验实验合理,故C正确;若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试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均溶解,故D错误。
2.(2019·天津七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解析: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可能有Fe2+,故A错误;无水硫酸铜结合水分子生成胆矾,粉末变蓝,故B正确;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可能有K+,故C错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原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故D错误。
知识点二 物质的鉴别
1.物质鉴别的物理方法
鉴别方法 | 适用范围 | 举例 |
观察法 | 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不同 | 如CuCl2、FeCl3与NaCl溶液;O2与Cl2等 |
水溶法 | 被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 如Na2CO3与CaCO3 |
焰色反 应法 | 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 | 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
2.物质鉴别的化学方法
鉴别 方法 | 适用范围 | 举例 |
加热法 | 易分解的物质 | 如含HC、N的盐类,结晶水合物失水等 |
显色法 | 某些离子在特定试剂中显示特殊颜色 | 如用石蕊、酚酞、pH试纸检验H+或OH-;利用Fe3+遇SCN-呈红色等 |
水溶法 | 被鉴别物质加水后有特殊现象 | 如无水CuSO4加水变蓝,CaC2加水产生气体 |
点燃法 | 可燃物的燃烧现象、产物不同 | 如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 |
指定试 剂法 | 待鉴别物质性质存在差异性 | 如(NH4)2SO4、Na2SO4、 NH4Cl、NaCl四种无色溶液,可选择Ba(OH)2来鉴别 |
[名师点拨] (1)鉴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别。
方法:根据一种物质的某些性质区别于另一种或另几种物质。
(2)鉴定——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
方法: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或组成元素,鉴定实验要比鉴别实验更全面、更复杂。
(3)不能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污染,不能继续使用,所以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4)不能“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
1.(2019·北京101中学模拟)下列鉴别实验中,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A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和己烯
B.用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乙酸和乙醇
解析: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和己烯,A不合理;苯的密度小于水,而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两者都不溶于水,所以在下层的是四氯化碳,在上层的是苯,可以鉴别,B合理;碳酸钠可与乙酸反应产生气泡,而碳酸钠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鉴别,C合理;乙酸能使新制氢氧化铜溶解,而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合理。
2.现有①K2SO4、②Ba(NO3)2、③Al2(SO4)3、④KOH、⑤CuCl2五种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其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A )
A.⑤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⑤
C.⑤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首先根据CuCl2溶液呈蓝色,鉴别出CuCl2溶液;再用CuCl2溶液鉴别出KOH溶液;用KOH溶液鉴别出Al2(SO4)3溶液;再用Al2(SO4)3溶液鉴别出Ba(NO3)2溶液;最后剩余的是K2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