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新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第1部分复习学案()
2021版新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8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展开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纲定位
要点网络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及其应用。
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可简写为H2OH++OH-。
(2)25 ℃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1;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都相等。
2.水的离子积
3.c(H+)与c(OH-)的反比关系图像
(1)A、B线表示的温度AKw,平衡左移。或加入酸,H+与OH-反应生成H2O,水增多,实质仍是水的电离左移。
2.25 ℃时,pH=4的醋酸溶液与NH4Cl溶液中c(H+)H2O相等吗?为什么?
[答案] 不相等,醋酸电离出的H+抑制水的电离,而NH4Cl电离出的NH结合OH-,促进了水的电离。
命题点1 水的电离和影响因素
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2CO3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
D.将水加热,Kw增大,c(H+)不变
[答案] C
2.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酸的方法
B.b点对应的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6 mol·L-1
C.c点对应溶液的Kw大于d点对应溶液的Kw
D.T ℃时,0.05 mol·L-1 Ba(OH)2溶液的pH=11
D [a点对应的c(H+)和c(OH-)相等,c点对应的c(H+)和c(OH-)也相等,溶液一定呈中性,从a点到c点,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A错误;Kw只与温度有关,同温度下不同酸碱性溶液的Kw相同,a点和b点的Kw都是10-14,c点和d点的Kw都是10-12,酸和碱溶液都会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H+)与溶液中的c(OH-)相等,即b点时c水(H+)=c(OH-)=10-8mol·L-1,B、C均错误;T ℃时,Kw=10-12,0.05 mol·L-1 Ba(OH)2溶液中c(H+)=10-11 mol·L-1,pH=11,D正确。]
命题点2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H2O或c(OH-)H2O的计算
3.(2019·韶关模拟)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
H++SO。某温度下,向c(H+)=1×10-6 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c(H+)=1×10-2 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10 mol·L-1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c(H+)减小
D [A项,Kw=1×10-6×1×10-6=1×10-12,温度高于25 ℃;B、C项,NaHSO4电离出的H+抑制H2O电离,c(H+)H2O=c(OH-)=1×10-10 mol·L-1;D项,加H2O稀释,c(H+)减小,H+对H2O电离的抑制减小,c(H+)H2O增大。]
4.(1)25 ℃,pH=10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OH-)H2O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25 ℃,pH=4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H2O为_______。
(3)25 ℃,溶液中c(H+)H2O=1×10-10 mol·L-1的溶液的pH为________;溶液中c(H+)H2O=1×10-4 mol·L-1的溶液的pH为________。
[答案] (1)1×10-10 mol·L-1 1×10-4 mol·L-1
(2)1×10-10 mol·L-1或1×10-4 mol·L-1 (3)4或10 4或10
溶液中c(H+)H2O或c(OH-)H2O的计算
(1)酸溶液酸溶液中,H+来源于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而OH-只来源于水的电离。
(2)碱溶液
碱溶液中,OH-来源于碱的电离和水的电离,而H+只来源于水的电离。
(3)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c(H+)H2O=c(OH-)H2O=c(H+)。水电离出的OH-部分结合弱碱离子生成弱碱而减小。
(4)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c(OH-)H2O=c(H+)H2O=c(OH-)。水电离出的H+部分结合酸根而减小。
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一定要分清是酸、碱引起还是盐水解引起。
命题点3 酸碱反应过程中c(H+)H2O或c(OH-)H2O
5.(2018·郑州一模)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氨水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常数K约为1×10-5
B.b、d两点的c(H+)H2O=1×10-7 mol·L-1,说明两点溶液均为中性
C.c点表示恰好反应生成NH4Cl,其溶液中c(NH)=c(Cl-)
D.d点溶液的溶质只有NH4Cl
A [B项,b点溶液中有NH3·H2O和NH4Cl呈中性,d点溶液中有NH4Cl和HCl,呈酸性,错误;C项,c点溶液呈酸性,根据c(NH)+c(H+)=c(Cl-)+
c(OH-)知c(Cl-)>c(NH),错误;D项,d点溶液中盐酸过量,溶质有NH4Cl和HCl,错误。]
6.常温下,向20.00 mL 0.1 mol·L-1HA溶液中滴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g c水(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Ka(HA)约为10-5
B.M、P两点溶液对应的pH=7
C.b=20.00
D.M点后溶液中均存在c(Na+)>c(A-)
B [M点为HA与NaA的混合物,为中性,pH=7,N为恰好反应,pH>7,P点为NaA与NaOH的混合物,为碱性,pH>7,B错误。]
酸、碱反应过程中某些性质的变化
(以氨水中滴加盐酸为例)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1)酸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
(2)中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
(3)碱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
[补短板]
pH=7或c(H+)=10-7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常温时,pH=7或c(H+)=10-7 mol·L-1溶液呈中性,100 ℃时pH=6或c(H+)=1×10-6 mol·L-1呈中性。
2.溶液的pH
(1)定义式:pH=-lg_c(H+)。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室温下)
①由图示关系知,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②pH一般表示c(H+)≤1 mol·L-1的酸溶液或c(OH-)≤1 mol·L-1的碱溶液。
(3)测量
①pH试纸法
pH试纸的使用方法: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②pH计法
常用pH计精确测量溶液的pH,读数时应保留两位小数。
[补短板]
(1)pH试纸不能伸入待测液中。
(2)pH试纸不能事先润湿,用润湿的试纸测酸性溶液pH偏大,测碱性溶液pH偏小。
(3)用广泛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是1~14的整数,读数不会出现小数。
(1)任何温度下的酸性溶液中c(H+)大于c(OH-),且c(H+)>1×10-7mol·L-1。
( )
(2)任何温度下的中性溶液中c(H+)=。( )
(3)100 ℃时,pH=2和pH=12的任何溶液中c(H+)=c(OH-)=1×10-2
mol·L-1。( )
(4)测定醋酸钠溶液pH的操作为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 )
(5)25 ℃,pH=6的稀盐酸稀释100倍,溶液的pH=8。( )
(6)用pH试纸可以测定氯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pH。( )
[答案] (1)× (2)√ (3)× (4)× (5)× (6)×
1.25 ℃,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什么性质?请分析。
[答案] 当HA为强酸时,酸、碱恰好反应,溶液为中性;当HA为弱酸时,HA浓度较大,酸过量,溶液为酸性。
2.(1)25 ℃,0.01 mol·L-1的HA溶液(αHA=1%)的pH=_____。
(2)25 ℃,0.05 mol·L-1 Ba(OH)2溶液的pH=______。
(3)T ℃,纯水中pH=6,则该温度下,0.01 mol·L-1 NaOH溶液的pH=________。
(4)25 ℃,0.01 mol·L-1的BOH溶液[Kb(BOH)=1×10-8]的pH=________。
[答案] (1)4 (2)13 (3)10 (4)9
命题点1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常温下,溶液的pH最大的是( )
A.0.02 mol·L-1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B.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0.02 mol·L-1盐酸与0.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D.0.01 mol·L-1盐酸与0.03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A [A项混合后得到0.01 mol·L-1氨水,NH3·H2O不能完全电离,则
c(OH-)Ka2,则- lgKa1c(OH-)=c(H+),D项错误。]
(1)lg Ka1约为________。
(2)当pH=5.0时,lg________lg(填“>”或“c(K+)>c(OH-)
C [A项,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正确;B项,由图像知,a点到b点,HA-转化为A2-,b点导电能力相对于a点增强,可判断Na+和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正确;C项,b点为反应终点,发生的反应为2KHA+2NaOH===Na2A+K2A+2H2O。因为H2A为弱酸,所以Na2A、K2A溶液显碱性,pH>7,错误;D项,c点为Na2A、K2A和NaOH的混合溶液,由图像经分析可知c(Na+)>c(K+)>c(OH-),正确。]
2.(2018·全国卷Ⅲ)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C [根据滴定曲线,当加入25 mL AgNO3溶液时,Ag+与Cl-刚好完全反应,AgCl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溶液中c(Ag+)=c(Cl-)=10-4.75
mol·L-1,Ksp(AgCl)=c(Ag+)·c(Cl-)=10-9.5≈3.16×10-10,A项正确;曲线上各点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符合c(Ag+)·c(Cl-)=Ksp(AgCl),B项正确;根据图示,Cl-浓度为0.050 0 mol·L-1时消耗25 mL AgNO3溶液,则Cl-浓度为0.040 0 mol·L-1时消耗20 mL AgNO3溶液,a点对应AgNO3溶液体积为15 mL,所以反应终点不可能由c点移到a点,C项错误;由于AgBr的Ksp小于AgCl的Ksp,初始
c(Br-)与c(Cl-)相同时,反应终点时消耗的AgNO3溶液体积相同,但Br-浓度小于Cl-浓度,即反应终点从曲线上的c点向b点方向移动,D项正确。]
3.(2019·全国卷Ⅱ,节选)成品中S2-的含量可以用“碘量法”测得。称取m 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移取25.00 mL 0.100 0 mol·L-1的I2KI溶液于其中,并加入乙酸溶液,密闭,置暗处反应5 min,有单质硫析出。以淀粉为指示剂,过量的I2用0.100 0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反应式为I2+2S2O===2I-+S4O。测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V mL。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
样品中S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解析] 淀粉溶液遇到I2溶液变蓝,当Na2S2O3将I2消耗完后,溶液由浅蓝色变至无色,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会由浅蓝色变至无色。设Na2S2O3消耗的I2的物质的量为n1。
由化学方程式可得:
I2 + 2S2O === 2I-+S4O
1 mol 2 mol
n1 0.100 0 mol·L-1×V×10-3 L
则n1=V×0.100 0×10-3 mol
设样品中S2-的含量为w,则由反应I2+S2-===2I-+S↓可得:
I2 ~ S2-
1 mol 32 g
25.00×10-3 L×0.100 0 mol·L-1
-V×0.100 0×10-3 mol m g×w
由此可得:w=×100%。
[答案] 浅蓝色至无色 ×100%
4.(2018·全国卷Ⅲ,改编)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的纯度。
称取1.200 0 g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配制成100 mL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取0.009 5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
应:I2+2S2O===S4O+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解析] 利用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来判断滴定终点时,当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根据题中反应可得:Cr2O~3I2~6S2O,则1.200 0 g样品中含有Na2S2O3·5H2O的质量=××248 g·mol-1=1.140 g,样品纯度=×100%=95.0%。
[答案] 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95.0
5.(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I2===2I-+S4O)。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 (1)本实验为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如果扰动水体表面,会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是为了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由题意知,反应物为O2和Mn(OH)2,生成物为MnO(OH)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Mn(OH)2===2MnO(OH)2。
(3)配制溶液时还需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煮沸可以使蒸馏水中的氧气排出,达到除去氧气的目的。
(4)由于混合液中含有碘单质,加入淀粉时,溶液为蓝色;滴定时,Na2S2O3与碘反应,当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色。由各反应关系可建立如下关系式:O2~2MnO(OH)2~2I2~4S2O,由题意知,滴定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ab×10-3 mol,因此0.1 L水样中溶解氧的物质的量=×10-3 mol,质量为×10-3 mol×32 g·mol-1=8ab×10-3 g=8ab mg,即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 mg·L-1。
(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使最后的读数偏小,测得消耗Na2S2O3的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结果偏低。
[答案] (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2+2Mn(OH)2===2MnO(OH)2
(3)量筒 氧气
(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80ab
(5)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