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5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展开第5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最新考纲 | 探究线索 | 核心素养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
(对应学生用书第246页)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城市化
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②内涵: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b.农业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
②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③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4)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 表现 | 结果 |
产业结构变化 |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
工业结构变化 |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时间 | 1979~1990年 | 1990年以后 |
劣势 |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
优势 | 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
主导产业 |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业 |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
特点 |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
原因 | 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 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
(2)城市化进程
4.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②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 对策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加强规划与管理 |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最早的地区。 (×)
2.区域工业化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
3.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分布是北部高于南部。 (×)
4.区域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
二、区域认知——正确选择
1.我国下列四个工业基地中,目前区域城市化速度较慢的是(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地理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优势 ④丰富的矿产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
4.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 )
①第一产业 ②第二产业 ③第三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A 2.A 3.B 4.C
(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
(经典高考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 ❶图中折线代表城镇人口比重,其数值大小反映了城市化所处阶段 |
❷图中柱状代表就业结构,从中可看出三大产业所占比重 | |
教材寻因 |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
综合判断 | (1)结合信息❶,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中期阶段 (2)由信息❷,结合图中不同年份的对比可知,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就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比大,逐步转变为二、三产业占比大 |
[尝试解答] (1)B (2)D
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 能源资源丰富区 |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
教育发达地区 | 高新科技工业 | |
劳动力密集区 |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 |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 金属冶炼 | |
天然气丰富区 |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 |
区际协作 |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 |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
3.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同点 | 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 ②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 |
不同点 | 工业化、城市化特点 |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 |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
命题视角 利用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2019·内蒙古重点高中模拟)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
指标 | 1980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3年 | 2007年 | 2011年 | 2015年 |
N(%) | 50.02 | 41.14 | 44.48 | 45.49 | 47.16 | 49.69 | 56.32 |
M(%) | 9.47 | 12.26 | 16.32 | 28.20 | 34.94 | 43.50 | 51.50 |
β | 5.28 | 3.36 | 2.73 | 1.61 | 1.35 | 1.14 | 1.09 |
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墨西哥 B.英国
C.中国 D.坦桑尼亚
1.B 2.D 3.C [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β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经济结构失调;由于β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第2题,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3题,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与此符合。]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4.A 5.A [第4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第5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❶,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❷。
材料二 图a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b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图a❸ 图b❹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 ❶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城市化率较高 ❷呼包鄂榆城市群所在区域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❸图a中显示呼包鄂榆城市群面积广大,主要工业部门众多,以重工业为主 ❹图b中显示出该城市群随时间推移,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交通线路密度增大 |
教材寻因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快速推进,同时带动工业化发展,反过来工业化发展又推动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
综合判断 | (1)由信息❹可看出,该地区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交通线路密度增大;结合信息❶可知,该地区城市化率较高,由此可总结其城市化表现 (2)由信息❷可知,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依据这些资源分析可发展的优势产业即可 (3)由信息❶、❸可知,该地区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结合信息❷可推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带来环境污染 (4)由信息❸中可以看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由此可分析其发挥的主要作用 |
[尝试解答] (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分类 | 问题 | 解决对策 |
工业化问题 |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找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
城市化问题 |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
3.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命题视角 结合具体区域,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措施
(2019·广西桂林模拟)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1.C 2.D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背靠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面向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材料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求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下图为京津冀及附近地区资源分布图。
(1)简述天津滨海新区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天津滨海新区把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并作为发展重点。简要分析它们在本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3)滨海新区的建设,对于天津中心城区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试分析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充当的角色。
[解析] 第(1)题,位置优势的分析一般考虑交通条件、城市和区域依托、与其他区域的协作关系等方面。资源优势可从土地、石油、海洋等方面回答。第(2)题,工业区位分析从工业基础、资源、交通、人才等方面入手。第(3)题,城市新区的功能可从所学卫星城的作用中提取。第(4)题,从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位置优势:位于天津市的东部沿海,拥有我国北方重要港口天津港;地处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内,依托京津,背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邻近日韩,便于引进外资。资源优势:土地资源、石油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
(2)地处京津唐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雄厚;教育发达,人才众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
(3)分散中心城区人口和工业,减轻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所承受的压力;缓解中心城区因拥挤而产生的众多城市化问题;拓展城市化区域,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缓解中心城区就业压力;改善中心城区居住条件等。
(4)北京市作为中心城市,为我国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强大;作为一个巨型市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为天津、河北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强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