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页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页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展开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基础全面梳理

    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二 黄赤交角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示意图如下: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的最大值。

    (2)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3.四季的划分
    (1)天文含义上的划分
    季节
    意义
    夏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
    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春、秋季
    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居中
    (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一般把3、4、5月划分为春季,其他季节依次类推。
    4.五带的划分


    1.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为了便于采光,房屋南侧窗户较大。阳光透过窗户照射面积如何变化?
    提示:阳光透过窗户照射面积会发生日变化和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大,照射面积小于上午和下午;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时,阳光照射面积小于冬季。
    2.冬季的作息时间和夏季作息时间不同,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受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的影响,作息时间会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作息时间的调整还受气温、生活规律等的影响。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和五带分布。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一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二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思维探究]

    [答案] (1)D (2)D

    考向1 地球的公转
    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快后变慢 B.一直变慢
    C.先变慢后变快 D.一直变快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一直向南移 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B
    解析 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6月5日位于夏至日之前,故丁位置符合题意,D项正确。
    考向2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据此完成(1)~(2)题。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答案 B
    解析 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温带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A、C、D三项错误。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误;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是0°,④错误。故C项正确。

     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考点2 昼夜长短与太阳视运动
    1.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变化
    除赤道外,各地昼夜长短都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③赤道上没有昼夜长短变化,常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为24小时。
    ④两极地区,极昼极夜期间,没有昼夜长短变化。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注: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3)根据纬度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3.太阳视运动
    (1)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点(24点)太阳高度最小,因此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2017·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思维探究]

    [答案] B

    考向1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
    读寒带不同纬度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天数变化图,回答(1)~(2)题。

    (1)若为极昼现象,则T地极昼开始的时间大约在( )
    A.3月21日 B.4月22日
    C.5月23日 D.6月22日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T地极昼持续时间为60天,没有南北半球信息,极昼应在夏至日或冬至日前一个月开始。
    (2)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列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国庆节 B.儿童节 C.劳动节 D.植树节
    答案 B
    解析 北京位于北半球,越接近夏至日,昼越长,日出越早。
    考向2 昼夜长短的计算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
    (2)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读图可知,该日甲地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
    (3)该日图中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
    A.9时 B.7时30分
    C.6时 D.4时30分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日丙地的昼长为15小时,根据公式“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知,丙地该日4时30分日出,故D项正确。
    考向3 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某科考队员在黄河站(78°55′N,11°56′E)拍摄的太阳一天的视运动轨迹合成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最有可能为我国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答案 B
    解析 黄河站纬度是78°55′N,该日有极昼现象。恰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与直射点纬线度数互余,说明太阳直射点纬度应高于11°N。端午节为阴历五月初五,为公历六月份,符合题意,B项正确;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时,黄河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C、D三项错误。
    (2)当太阳位于图中P位置时,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的朝向为( )
    A.东北 B.正北 C.西北 D.东南
    答案 C
    解析 图中每两小时拍摄一次,根据太阳高度判断,当太阳位于图中P位置时,当地时间大约是2时,即11°56′E的地方时约为2时。此时,北京时间约是9时,太阳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部天空,旗杆杆影的朝向为西北方向,C项正确。
    考向4 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客车向南行驶,该路段距离为240千米,限速80 km/h,因而从重庆到遵义最少需要3小时。上午太阳从东方照射,下午太阳从西方照射。客车向南行驶,汽车行驶时间为上午,应坐在右侧靠窗位置,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汽车行驶时间为下午时,应坐在左侧靠窗位置,故D项错误。


    1.利用“对称法则”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
    (1)纬度对称: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
    (2)日期对称:若同一地点两日期为二分二至日的对称日期。两对称日期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方位有如下特点:
    同一地点两日期对称特点
    昼夜
    长短
    正午太
    阳高度
    日出、日
    落方位
    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
    相反


    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
    相等
    相等
    相同

    (3)太阳高度的对称
    ①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同一地点,以地方时12时为中心,上午、下午距12时时段相等的两个时间,太阳高度相等。
    2.日出日落方位特征
    (1)一般地区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②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极昼地区
    ①北极地区,日升正北,日落正北。
    ②南极地区,日升正南,日落正南。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2.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长度(实线)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太阳直射点)。

    (4)计算楼间距。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5)计算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图)。


    (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内变化示意图。α为山西某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

    计算该地P、Q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并指出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
    [思维探究]

    [答案] 47°;P日大于Q日;西北—东南走向。

    考向1 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判断
    下图示意某地6月22日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学校旗杆影长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夏至日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是( )
    A.60° B.70° C.80° D.90°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影子最短为0,这说明该地夏至日最大太阳高度为90°,故D项正确。
    (2)该地位于( )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西亚
    答案 B
    解析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北回归线穿过该地。读图可知,北京时间为15时,当地影长最短为0,即当地12时,故该地经度为75°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亚,故B项正确。
    考向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016·江苏高考)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则太阳能热水器应布局在朝南的方位,据此可判断图示右侧为南、左侧为北。图③中房屋南侧为落叶阔叶树,冬季树木会落叶,利于阳光照进房屋,起到增温作用;夏季树叶繁茂,能够阻挡阳光照进房屋,起到降温作用。同时图③中房屋北侧为常绿针叶树,对冬季风起到阻挡作用。故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图③。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图中角度为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时,太阳能利用效果最好,冬季华北某社区(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左右,图④中夹角为60°,故图④热水器安装角度最合理。

     房屋遮阳、采光问题
    1.正午房屋内阳光照射面积大小的判断

    2.遮阳、采光的实际应用
    (1)房屋朝向
    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有关。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坐南朝北。
    (2)房前栽树(我国北方地区)
    在房前栽种落叶阔叶林树种原因:夏季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树叶茂盛可以遮阳;冬季树木落叶,不影响采光。
    素能专项突破
    聚焦核心素养5 地球公转与生活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日6时10分,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东方一缕朝霞,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核心素养定位:地理实践力
    1.昼夜长短影响作息时间
    夏季白昼长,日出较早,日落较晚,上班、上学时间早,下班、放学时间晚;冬季白昼短,日出较晚,日落较早,上班、上学时间晚,下班、放学时间早。
    2.正午太阳高度与楼间距
    楼间距取决于楼高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修建楼房的基本要求是底层住户在冬至日正午时可获得阳光照射。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楼高可计算楼间隔。
    3.坐车位置的选择
    冬季时可选择有阳光照射的一侧坐车,夏季时可选择避开阳光照射的一侧坐车。根据太阳方位、乘车时间、行驶方向选择合理的位置。上午太阳位置偏东,下午太阳位置偏西,正午时太阳偏南(或北)。
    4.升旗时间的选择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做到与日出同步。因而夏至日升国旗时间最早,冬至日升国旗时间最晚。



    (2018·天津高考)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答案 B
    解析 读图,对比“天塔”位置示意图和“天塔”景观照片道路分布特点可知,“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的影子指向的主干道为南北道路,与“天塔”紧临的小路为东西道路,故“天塔”影子指向西北,这说明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因而此时为上午时间,故排除C、D两项;北半球冬季,5:00~7:00天津还未日出,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故A项错误,B项正确。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 C
    解析 据“天塔”景观照片可知,此时“天塔”的影长短于“天塔”的高度,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还没有到正午,因而此时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突破图表技能5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统计图

    (2015·上海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答案] (1)C (2)B (3)B

    1.区分坐标含义
    (1)横坐标一般是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统计图的横坐标为一年,常用二分二至表示;太阳高度统计图的横坐标为一日,标注的时间可能是某地地方时,也可能是某时区的区时。
    (2)纵坐标一般是昼夜长短或太阳高度。
    2.读取特殊数值
    (1)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年变化图一般读取二分二至日的数值。
    (2)太阳高度日变化图一般读取地方时12时、0时的太阳高度。
    3.判断地理位置
    (1)判断经度:一般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判断经度。
    (2)判断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纬度。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①>②>③=④
    B.四地由南向北的排序为③②④①
    C.②③两地位于南半球,①④两地位于北半球
    D.四地纬度值位于23°26′~66°34′之间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①地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④两地,说明②地纬度比③④两地低;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说明②地位于北半球。③④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③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北半球。④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南半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地自转线速度关系是①>②>③=④;四地由南向北排序为④①②③。
    2.下列四地中,昼长变化与⑤曲线最接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C
    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北半球,③地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且③④两地纬度较高。图中⑤曲线表示夏至日昼长达一年最大值,该地应位于北半球,且昼长为18小时30分,纬度较高,与③地最为接近。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