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三统考人教经典版地理一轮学案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展开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全面梳理
一 地面高度的表示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二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地形部位
序号
地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在图中有黑三角图例)
B
山谷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
C
山脊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4.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 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
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埋藏深度。
1.小王到黄土高原旅游时,发现该地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非常有规律。该地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是怎样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提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梯田的修筑使土地变得平整,梯田田埂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能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降低坡面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2.在古代,为了观察敌情,常建设瞭望台。从等高线地形图角度说明如何选择瞭望台地址?
提示:选择合适的地形部分,如山顶;选择视野开阔的地点,没有障碍物。
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登山路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山顶与出发地的相对高度;山顶的海拔;选择坡度和缓的线路,即等高线较为稀疏等。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1.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部位
(2)地形类型的判断
特征
小于200米
200~500米
大于500米,
等高线密集
大于500米
等高线稀疏
中间低
四周高
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则H相=H高-H低。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