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
学
方
法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 析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加热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 ———→ 水+氧气;
(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
(2)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解释备注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塞好橡皮塞;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 ;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气
6.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
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
7.熄灭酒精灯。
【交流与讨论】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答:瓶口有气泡冒出。
2.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答:正放,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3.反应前后试管内固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答:变小,因为反应放出了氧气。
二氧化锰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产生气体;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以便于排尽空气。
【活动与探究】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交流与讨论】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瓶中已集满氧气。
2.比较讨论方法一与方法二,试说说方法二的优点。
答:不需要加热;产物无污染;操作简便、安全。
3.在该实验中,分液漏斗有哪些作用?
答:(1)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
(2)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观察与思考】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出氧气。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速放出氧气。
3.向步骤2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4.待步骤3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木条复燃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质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二氧化锰
加热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反应中,二氧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气的是( B )
A.空气 B.高锰酸钾 C.贮存在钢瓶中的液氧 D.河水
五.归纳总结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二氧化锰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二氧化锰
加热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文件包含江苏省2022年新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3讲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解析版docx、江苏省2022年新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3讲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原卷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体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及重,教学过程方法,比一比,我观察,我发现,想一想,理一理,诗歌赏析,辩证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碳在氧气中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