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精品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精品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 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 盆地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 丘陵500米以下


    近海 大陆架200米以下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激情导入,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