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提升(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展开阶段提升(三)
模块 | 命题角度 | 考频 | 考情说明 |
政治 | (2018·全国Ⅰ,25)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 | 5年5考 | 1.从模块内容看,本专题为高考的高频点之一。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政治、思想考查比例较高,经济考查有增多的趋势。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政治经济综合或思想、经济综合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及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影响及出现的原因等。 |
(2018·全国Ⅱ,26)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 |||
(2017·全国Ⅰ,26)唐代历史事实的史料辨析 | |||
(2017·全国Ⅱ,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特点 | |||
(2016·全国Ⅱ,25)唐代科举制的作用 | |||
经济 | (2017·全国Ⅱ,26)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 5年3考 | |
(2017·全国Ⅲ,26)唐代土地制度与自耕农的关系 | |||
(2015·全国Ⅱ,26)考查农业技术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 |||
思想 文化 | (2016·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 5年4考 | |
(2016·全国Ⅲ,26)唐代统治者的观点对艺术地位的影响 | |||
(2016·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 | |||
(2014·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
主题一 通史角度认识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
【主题综述】
经济上 |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士族经济遭到冲击 |
文化上 |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
政治上 | 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
【针对训练1】 (2018·重庆四模)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世袭政治的瓦解 B.理学思想的传播
C.选官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隋唐以前,选官制度推行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因而官府定有谱局以考门第,隋唐至宋推行按才学选官的科举制,不再按门第选官,因而没必要再设谱官,故选C项。战国至秦汉时期,世袭政治即已瓦解,A项错误;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建伦理纲常,这与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无关,B项错误;材料中由官修变为私修,体现家谱重要性的降低,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主题二 从位高权重到分散相权的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
【主题综述】
(1)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汉初丞相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2)皇权与相权矛盾激烈,汉武帝开始设置内侍机构,作为皇帝的辅助,以牵制相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发展成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实质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封建社会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围绕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行,客观上有利于防止专权、惩治腐败。
【针对训练2】 (2019·河北保定模拟)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
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据题干“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信息,可知只是宰相权力的分割,从而相互制约的因素产生,故选C项。
答案 C
主题三 隋唐科举制体现的相对公平、开放思想
【主题综述】
(1)隋唐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2)科举制是面向全阶层的读书人,实行相对公平的竞争,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4)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针对训练3】 (2019·四川内江模拟)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
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
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解析 据题干“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信息,可见科举制把用人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到对官僚政治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两种制度在方法上的不同,B项错误;材料无法得知是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项错误。
答案 C
突破高考压轴大题——观点提炼开放探究题
(2016·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图文类观点论述型,且为求同类论证题,解题的题眼是“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第二步:紧扣题眼,概括观点。根据材料中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可知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按照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思考,迁移有关“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中国古代史实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角度,论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步:紧扣图文信息,论证说明。迁移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论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等,注意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1)历史观点论证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第一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第二步:我对观点的态度“如何”(怎么样);第三步: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
(2)解答要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