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展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
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3.填写下列内容,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大气增温
4.阴天的夜晚温度不会太低,主要得益于__C__(字母)。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2.因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大气的削弱作用:是指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4.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损失。
5.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
热
力
环
流
1.形成过程:
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1.热力环流是大气中最简单的环流,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理解热力环流的几个关键点:
(1)大气的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总是低空高于高空。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三)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读下面两图,图示区域均位于北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1、F2、F3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F1(填字母)。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
力的名称
对水平运动的影响
方向
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促使产生水平运动,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
向力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解读谚语
十雾九晴
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射降温,气温较低,故易形成雾。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
露重见晴天
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露。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
霜重见晴天
即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汽凝结为霜
(四)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题组冲关]
1.(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1)B (2)C 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2.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1)A (2)B 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
3.(2018·山东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1)~(2)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沙漠戈壁的暖空气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冷岛效应”发生在相邻的绿洲、湖泊和沙漠戈壁之间,其纬度、高度及海陆位置相近。第(2)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绿洲、湖泊近地面大气温度符合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的规律,而上层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一)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系
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
2.温压关系:(如上图中乙、甲两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二)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题组冲关]
1.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
(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入
解析:(1)D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2.(2018·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1)A (2)A 第(1)题,读图可知,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气压M高于N,O高于P,故O、P分别对应于N、M上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M流向N,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N地气压低,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进而判断出N地的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弯曲形状,故A项正确。
3.(2018·桂林模拟)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解析:选D 近地面a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此处为高气压,温度低;垂直方向上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近地面b地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气压低,温度高;水平方向气流总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
4.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1)C (2)D 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气温低,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题技法]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高低
(1)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PA>PC、PB>PD。
(2)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上图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低于B处。即PC>PD、PB>PA。
(3)综上PB>PA>PC>PD。
2.判读气流流向
(1)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近地面B处空气流向A处。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
(2)A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
(3)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上图B地。
[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
[全练题点]
1.(2013·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选B 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2.(2014·天津高考)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析:选D 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3.(2018·天津一模)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A (2)D 第(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2)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谨记要点]
(一)风向的判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二)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
注意: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图表专攻(四)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 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 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 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常考图示]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一)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二)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三)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四)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五)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六)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典例示法]
(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如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解题示范]
—————————————————————————————————————
1.题干信息
(1)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罕降暴雪,说明受到了强冷空气活动影响。
(2)图示为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2.图表解读
[答案] (1)A (2)C
—————————————————————————————————————
[应用体验]
1.如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
A.PA>PC>PB B.PAPA D.PA=PC=PB
(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3)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1)D (2)D (3)C 第(1)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项对。第(2)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项对。第(3)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由上题可知A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该地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约30°~45°,为东南风。
2.(2018·北京丰台区模拟)如图为某地区2015年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 )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 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 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2)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 ②近地面空气湿度小 ③东南风风力小 ④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1)A (2)D 第(1)题,由等压线可知①地分布稀疏,受弱偏南风影响;②地气压小于③地,④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云量小。第(2)题,据材料可知华北地区融雪导致地面湿度大;近地面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M地等压线稀疏,东南风风力小,且北部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故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逆温现象的存在,近地面空气湿度大,东南风风力小,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图示大气物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臭氧层的存在使甲增加
C.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丁增加
D.多雾夜晚丁明显减少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四种辐射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地方时),正确的是( )
A.甲14时达到最大值 B.乙13时达到最大值
C.丙12时达到最大值 D.丁14时达到最大值
3.东北平原平均海拔比华北平原高,但积温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种辐射的数值小有关(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C 2.D 3.B 第1题,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紫外线),对大气上界的甲(太阳辐射)没有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使丁(大气逆辐射)增加;多雾夜晚丁明显增加。第2题,甲、乙均为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丙为地面辐射,达到最大值时约为地方时13时;丁为大气逆辐射,达到最大值时约为地方时14时。第3题,东北平原的纬度比华北平原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比华北平原少。
(2018·定州模拟)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4~5题。
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4.A 5.B 第4题,由于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处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故气温比近地面的气温低,A正确、B错。大气的散射作用会使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早晚时呈红色,故与气温高低无关,排除C。a主要吸收的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主要吸收的是太阳辐射,故D错。第5题,b处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③④正确,选B。
(2018·江西模拟)甲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6~7题。
6.乙图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7.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解析:6.D 7.A 第6题,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也为长波辐射。第7题,7~8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读图,完成8~9题。
8.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9.城市通风廊道应( )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解析:8.B 9.D 第8题,城市通风廊道可以降低城市中心温度,减小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故B项正确,A项错误;风沙天气出现的频率与通风廊道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减少使用私家车才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D项错误。第9题,通风廊道应靠近主要道路,故A项错误;应接近上风地带,故B项错误;限制汽车通行不可取,故C项错误;降低建筑密度可减少障碍物从而增大风速,故D项正确。
如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10.B 11.A 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故B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 300 m,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如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8分)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8分)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12分)
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强弱与气温高低并不呈正相关。太阳辐射强弱取决于太阳高度大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等;分析气温高低除要考虑太阳辐射外,还要考虑大气逆辐射。第(2)题,辐射是能量传播的方式,短波的电磁波能量强,透过玻璃的能力强,反之则弱。暖棚内之所以温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辐射透过玻璃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滞留。第(3)题,热力环流是冷热差异造成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上,往往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内室和暖棚通过1、2两个通风口相通,形成热力环流,使热量得以交换。
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13.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下垫面
沥青
道路
混凝
土
砖
石
黑土
土壤
沙漠
草
水
吸收率
0.9~
0.95
0.65~
0.9
0.6~
0.8
0.65~
0.8
0.6~
0.95
0.55~
0.85
0.74~
0.84
0.9~
0.97
材料二 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10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和材料二中曲线分析,下垫面吸收率与小区温升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2)题,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温升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弱,反之越强。第(3)题,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城市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主要从下垫面铺设、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下垫面不同,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热量扩散快。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
(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
压
带
、
风
带
的
分
布
及
移
动
规
律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
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
2.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1)气压带:
A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E副极地低气压带,G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
B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
3.七月份,图中C气压带的位置会向北移动。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
(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
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二)
北
半
球
冬
、
夏
季
气
压
中
心
1.1月份,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B.亚洲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蒙古低压
答案:A
2.7月份,北半球因海陆热力差异被切断成块状存在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3.填写下表,认识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
(1)1月份
(2)7月份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5.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连线,找出下列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或风带的关联。
2.造成珠江三角洲与华北平原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D.地形
答案:A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类型
气压带与风带
气候类型
单一
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交替
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呈现“对称”“两相间”:即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高压带和低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风带分布剖面图
极点俯视分布图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
(一)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技巧
1.看纬度判断气压带的位置与名称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抓相间特点,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2)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3.依半球位置、判断风带风向
―→―→―→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 因
特 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
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冬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夏季)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题组冲关]
(2013·全国卷Ⅱ·节选)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
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选D S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2018·运城模拟)如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1)~(2)题。
(1)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 )
A.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
C.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D.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先减后增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
B.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
C.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
D.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图中冬雨率等值线大小及分布状况可知,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低于罗马;东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冬季降水集中,冬雨率高;的黎波里的冬雨率与雅典相差不大;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比较均匀,冬季降水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冬雨率低。
3.(2014·海南高考)甲地(位置如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1)B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正确。第(2)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项正确。
4.2017年12月20日某船只因遭遇暴风雪被困图中海域。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该船只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解析:(1)D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据风向可判断,①②均为北半球,③④均为南半球,图中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图中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②图中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③图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④图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故②④图符合。选D。第(2)题,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图示地点受西风带控制,带来降水天气;极地东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不易形成降水;极地高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东南信风不影响该地区。故该船只遭遇的暴风雪是由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造成的,选A。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二)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题组冲关]
(2015·重庆高考·节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A 题干中提到“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气温较低,寒露节气在我国的秋季,所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为蒙古高压(或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读某日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高温多雨 受东南信风影响
B.温和湿润 受西风带控制
C.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冷干燥 受东南信风影响
(2)与该季节②地盛行风形成有关的是( )
A.海陆轮廓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南赤道暖流的流动
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可知,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说明此时为当地夏季。①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且位于迎风坡,高温多雨。第(2)题,该季节②地盛行风为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的。
3.(2018·大连市模拟)如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b和c、b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1)B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同一垂直面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如果近地面是高压,3 000 m高空就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大;如果近地面是低压,3 000 m高空就是高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小。读图可知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所以不可能是冬季的海洋,因为冬季的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垂直气压差小;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最可能是夏季的海洋,因为夏季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垂直气压差大;b地气压差小,可能是白天的陆地,因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气压差小。第(2)题,综合上题分析可知,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三圈环流每两个气压带之间相差约30°,同一经线上,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 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由于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所以a、c两地气流流向b地;a、b和c、b之间可能盛行信风,也可能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a、c所代表的气压带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福州模拟)如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动力上升
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
D.④为东南信风
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解析:1.B 2.C 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①为热力上升过程、②为高空西风、③为动力下沉过程、④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第2题,③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
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以上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受以上四幅图中的气压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3.B 4.C 第3题,图①中风带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气压带已完全移动到赤道以南,为北半球冬至日。图②中风带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置在北回归线偏北,约为30°N附近,应为二分日。图③中风带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置在南回归线附近,相对30°S偏北,为北半球夏至日。图④中风带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且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冬至日。第4题,①图表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②图表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图表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④图表示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5.C 6.B 第5题,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后就是实际风向为西北风。第6题,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故B正确。
如图为陆地(用110° 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 °N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9.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解析:7.D 8.B 9.C 第7题,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第8题,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N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第9题,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2018·山东潍坊一模)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11.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解析:10.B 11.A 第10题,图示1960~1970年期间,冬季风指数距平值为正值,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则受其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低于平均值,故植物发芽较晚。同理,受冬季风影响较大的东北地区气温也较低而冻土厚度偏厚;南方冻雨频次偏高;天山雪线因气温较低而偏低。第11题,正常年份,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使7月份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而出现伏旱天气。1890年夏季风指数距平值为负值,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伏旱不明显。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4分)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6分)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6分)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4分)
(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10分)
解析:第(1)、(2)题,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④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①②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③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与二分日比)。
答案:(1)④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①②地 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③地 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高温多雨
(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13.(2018·福建六校联考)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4分)
(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6分)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及变化方向总结分布规律。对于甲地,因其位于大分水岭地区,主要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第(2)题,图中A、B两地的降水季节都分配不均,但受大气环流形势不同的影响,两地的降水季节不同,其中A地的降水集中于夏季,主要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而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与西风带控制有关。第(3)题,C地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影响农业生产。第(4)题,主要从海陆热力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3)④ 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一)
锋
与
天
气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填表,回忆知识。
气团
温度
湿度
密度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
冷气团
低
小
大
在锋面以下
暖气团
高
大
小
在锋面以上
3.将下列天气现象与所对应的锋面活动连线。
1.冷、暖锋活动与天气
注意: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2.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举例
冷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
暖锋
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
(2)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反气旋,B表示气旋。
(3)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高压,B表示低压。
(4)从气流运动方向分析,A形成于北半球,B形成于北半球。
(5)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当B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6)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东部吹偏北风,B的南部吹偏西风。
2.
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完成下列内容。
(1)锋面类型:甲处为冷锋,乙处为暖锋。
(2)A、B、C、D四地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D。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天气系统
气压
水平气流(低空)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低压(气旋)
中心气压值低,向外逐渐增高
由外围流向中心
辐合上升
常出现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
中心气压值高,向外逐渐降低
由中心流向外围
下沉辐散
常出现晴朗天气
2.按气压分布看,中心气压低的称为低压,中心气压高的称为高压;而按气流状况,低压被称为气旋,高压被称为反气旋。
3.锋面气旋
(1)含义: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出现在低压槽上,一般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3)常见地区:中高纬度地区。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雨区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二)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四看
一看符号:如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二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三看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四看降水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三)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题组冲关]
1.(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解析:(1)C (2)D 第(1)题,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层气流搬运到乙地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缓沉降到地面,乙地出现浮尘天气,俗称“落黄沙”,故C选项不符合乙地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第(2)题,读图可知,D选项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且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最可能出现浮尘天气。
2.(2015·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如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第(2)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
3.(2018·贵阳模拟)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4月份某日(14~24时)气象要素变化资料。据此完成(1)~(2)题。
时间/时
14
16
18
20
22
24
气温/℃
16.2
23.3
2
-2
-1.8
-1.8
气压/hPa
1 004
1 006
1 022
1 025
1 026
1 028
(1)资料反映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组合正确的是( )
A.高压 风和日丽 B.低压 大雾天气
C.暖锋 暴雨天气 D.冷锋 大风、沙暴
(2)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B.农牧业设施遭到破坏
C.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
D.附近山区出现泥石流
解析:(1)D (2)B 第(1)题,由表可知,当日16~18时,气温骤降,18~24时,气温降低,气压逐渐升高,说明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暴天气。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天气过程为冷锋过境,4月份我国西北地区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暴天气,农牧业设施可能会遭到破坏,大气环境质量将变差。大风、沙暴天气不能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泥石流多发于暴雨天气。
4.(2018·湖北孝感模拟)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处最大的气压差(hPa)可能为( )
A.15 B.25
C.29 D.39
(2)锋面过境时,郑州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B.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晴
解析:(1)D (2)C 第(1)题,图中任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为5 hPa,根据等压线的变化特点可以判断甲地的气压值范围1 035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解析:(1)B (2)C 第(1)题,图中的40°线为纬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A错;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B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C错;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错。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a。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只可能和b的数值相等。
2.(2018·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如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
A.4 ℃ B.6 ℃
C.8 ℃ D.10 ℃
(2)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B.距离海洋较远
C.受纬度影响 D.受洋流影响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可知,相邻等温线之差为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温度最高,为34~36 ℃;④地温度最低,为26~28 ℃,所以最大温差范围为大于6 ℃,小于10 ℃。第(2)题,由图可知M处等温线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图中显示M处等温线距离海洋较近;若受纬度因素影响,则等温线应该基本与纬线平行;夏季时沿岸洋流对气温影响较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澳大利亚,其M处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分水岭,海拔高,等温线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相同。
3.(2018·河南郑州质量预测)积温是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读我国局部地区积温分布图(单位:℃),回答(1)~(2)题。
(1)M、N两地积温的差值可能是( )
A.1 000 ℃ B.1 500 ℃
C.2 000 ℃ D.2 500 ℃
(2)导致M、N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等积温线的数值及其分布可知,M地积温介于5 500 ℃和6 000 ℃之间,N地积温介于4 000 ℃和4 500 ℃之间,两地的积温差介于1 000 ℃和2 000 ℃之间。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水系分布可知,M地位于四川盆地,N地地处云贵高原,地形(海拔高低)差异是导致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南湘潭模拟)下表为某市2016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据此完成1~2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力
天气状况
11月28日
22
11
微风
秋高气爽
11月30日
7
2
北风3级
小到中雨
12月2日
9
2
微风
晴
1.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中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⑥⑤④ D.③②①
2.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解析:1.D 2.A 第1题,首先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为冷锋过境前后变化。11月28日,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说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③;11月30日,阴雨天气,降水较多,说明受冷锋过境影响,对应②;12月2日,气温较低,天气转晴,说明冷锋已过境,受冷气团影响,对应①。第2题,在单一冷空气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气压升高,此时正值冬季,降水之后空气湿度大,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可能会有白霜。
(2018·苏锡常镇调研)如图是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11月2日至8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
B.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
C.该时段内,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
D.该时段内,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
4.8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前,扬起沙尘增多
B.秸秆燃烧时,烟尘浓度增大
C.暖锋过境后,悬浮颗粒物增多
D.供暖燃煤多,烟尘排放增加
解析:3.B 4.D 第3题,读图,3日北京、沈阳的气温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沈阳气温略有上升,A错。图中沈阳、北京都有气温持续下降趋势,属于冷锋过境,可能会有雨雪天气,B对。该时段南京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天气变化不会是最剧烈的,C错。广州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总体是增温,D错。第4题,11月为沈阳的冬季,气温较低,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冬季供暖燃煤,烟尘排放增加,大气中尘埃颗粒增加所致,D对。冬季地表结冰,扬起沙尘少,A错。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秸秆主要是还田,不是燃烧,B错。图示气温下降,应是冷锋过境,C错。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正常情况每年6月到7月初,图示地区都会出现该天气系统,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停留时间过长,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 )
A.南北皆涝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涝北旱
6.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的是( )
解析:5.D 6.C 第5题,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易出现阴雨天气。根据该地的地理纬度判断,应为我国南方地区。若该天气系统在此停留时间过长,南方降水时间长、北方降水时间短,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南涝北旱。第6题,锋面应在低压槽附近形成。北半球低压气流水平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故选C。
(2018·山东淄博一模)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7~9题。
7.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8.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9.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 B.强对流降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高温天气
解析:7.C 8.A 9.B 第7题,依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故C项正确。第8题,依题意,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是冷锋系统。第9题,长江中下游夏初,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强冷锋过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2018·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图回答10~11题。
10.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人类活动
11.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解析:10.A 11.D 第10题,图示积温等值线在兰州以西黄河河段向低值处弯曲,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原则,可知兰州以西黄河河段积温比南北两侧高,其原因是位于黄河谷地,地势低洼,温度高;在祁连山段,等值线向高值处弯曲,气温低,其原因是海拔高。故A项正确。第11题,“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青藏高原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江西九江七校一模)如图为2017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4分)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10分)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8分)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6分)
解析:第(1)题,图中等压差是5 hPa,A为锋面气旋,为低压系统,所以A的气压值为1 010~1 015 hPa。第(2)题,根据B地周围的风向标可知,该地气流呈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那么此天气系统是气旋(或低压)。B位于西北太平洋,时间为秋季,所以该天气系统加强最可能引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第(3)题,比较C、D两地的等压线疏密情况,C地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第(4)题,E是位于低压槽内的锋面系统,根据锋面两侧的风向判断,北侧的冷气团主动向南侧的暖气团移动,所以此天气系统是冷锋,那么受冷锋的影响,甲地的天气现象是雨雪、大风、降温。
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或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气象灾害:台风。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理由: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
13.如图为某年4月6日14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8分)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10分)
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等压线稀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第(3)题,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且常遭受寒潮天气影响,低温影响播种,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答案:(1)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
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第四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一)
全
球
气
候
的
变
化
读世界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近年来有加快的趋势。
(2)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②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CO2吸收减少,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1.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正确理解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
世
界
主
要
气
候
类
型
的
特
点
1.读图,回答问题。
(1)a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2)b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c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将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气候类型正确连线。
比较、理解记忆气候类型
1.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在26 ℃左右,全年皆夏;降水量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温和多雨;冬雨较多
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雨热不同期的独特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题组冲关]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选B 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 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17·天津高考)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解析:选D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顶部在夏季融化,成为活动层,活动层的厚度变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活动层的厚度变大会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在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河流的水源会增加,但随着冰雪蓄积量的减少,补给河流的水源随后会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更快,春播提前;由于全球变暖,大部分地区热量更为充足,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选C 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2016·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解析:选B 由题目材料可知,云杉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升高,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高纬度)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上升;而从乙到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稍向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故选项B正确。
5.(2018·云南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2)题。
温室
气体
浓度/(mg/m3)
年增
长率/
%
生存
期/年
温室效
应强度
(CO2
=1)
对全球气
候变暖的
现有“贡献”
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CFC
0
0.000 85
2.2
50~
102
3 400~
15 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1)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
解析:(1)D (2)B 第(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是有利于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师说考点]
(一)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纬度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 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二)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 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题组冲关]
1.(2016·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2)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解析:(1)B (2)C 第(1)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2.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中比例尺可知甲、乙距海都较近;据图中纬线、海陆分布判定图示地区受东南信风和暖流影响,甲、乙距离不远而降水差异大,其原因最可能是受地形的影响。第(2)题,根据地理位置南半球可知,气温曲线应向下凸;甲地处于亚热带,夏季均温不应只有15 ℃,故②曲线比较符合。
3.(2018·湖北新联考)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屿面积2 473 km2,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 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 mm,南部年降水量800 mm。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有一些农场。如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 D.地形地势
解析:(1)C (2)B 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有西风漂流流经,,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第(2)题,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B正确。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常见气候资料统计图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的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定位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
寒带气候
以水定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典题示例]
(2015·浙江高考·节选)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如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题。
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北纬30°附近”→限定了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位置;“与甲、乙两地相对应”→限定了选择的方向。
2.审图文
(1)甲地自然景观图→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为绿洲,判断为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乙地自然景观图→内容为远处雪山分布,景观以草原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少,热量少→应为北纬30°附近的高原高山气候。
(3)①地气候统计图→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②地气候统计图→夏季高温,冬季温暖,全年降水季节变化小。
③地气候统计图→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主要集中于夏季。
④地气候统计图→夏季高温,冬季温暖,全年降水稀少。
[答案] D
[题组冲关]
(2016·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示5个城市中( )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
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解析:选C 香港、东京、奥兰多3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A项错误;香港、东京、奥兰多3个城市受台风(飓风)的影响,B项错误;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常年受西风的影响,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C项正确;香港、东京和奥兰多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项错误。
2.(2018·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1)~(2)题。
(1)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解析:(1)B (2)B 第(1)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正确。第(2)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3.(2015·上海高考)如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解析:(1)B (2)A 第(1)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 000 m,中部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4.(2018·中山模拟)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3)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解析:(1)D (2)A (3)B 第(1)题,从表中数据看,①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年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应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应位于大陆东部;③地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④地的纬度较高,冬暖夏凉,年降水较多,且冬季降水较多,说明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明显,因此可能在西经130°附近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第(2)题,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迎风坡对受暖流影响的气流的阻挡抬升。第(3)题,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向变化明显,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盛行西风,降水均匀,气候湿润,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自然带都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题增分(二)
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 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典题示例]
(2015·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如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尼日利亚沿海地区”→限定了区域位置;“气候特点、需要防范的问题”→限定了分析的方向,从气候类型的降水、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气候特点,并分析此气候特点对环境的影响。
2.审图文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由图示信息可知,尼日利亚位于非洲热带的西部沿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沿海地区,地形多以平原为主。
3.调知识
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湿热;热带雨林地区蚊虫野兽多、环境恶劣;铁路修建多选择地形较为平坦地区,连接主要城镇。
[答案] 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
[技法点拨]
一、循思维流程——快解题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二、用答题术语——保高分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 ℃~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