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2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3页
    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展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与地球仪
    1.读图,填出下列内容。

    2.思考:在地球仪上赤道上某一点到两极点的距离是相等的。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如上图A点)到两极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提示:不相等。

    1.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3.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5.地球表面每1°纬度之间对应经线弧长约为111 km。
    6.地球仪是正球体的地球模型。
    (二)经纬线与经纬网

    1.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的特点,填写下表。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
    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东经度,本初子午线向西到180°经线为西经度
    赤道以北到北极点为北纬,赤道以南到南极点为南纬

    2.下列经线位于东半球的是(  )
    A.0°经线      B.30°W经线
    C.170°E经线 D.180°经线
    答案:A
    3.下列地点属于低纬地区,又位于温带的是(  )
    A.(20°N,120°E) B.(28°N,120°E)
    C.(35°N,120°E) D.(62°N,120°E)
    答案:B
    1.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为东经,数值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自南向北数值增大的为北纬,数值减小的为南纬。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经线圈划分,其中从20°W经线向东到160°E经线为东半球,向西到160°E经线为西半球。
    3.地球上方向的特点
    (1)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2)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在北极点所有方向都朝南,而在南极点所有方向都朝北。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常见类型
    侧视图
    俯视图
    经典母图


    演变简图



    (一)抓住不同图示的构成特点
    1.侧视图中:竖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经线,横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纬线。
    2.俯视图中:放射状直线多为经线,弧状曲线多为纬线。
    (二)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侧视图中,依据经纬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确定经度、纬度,通常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
    2.俯视图中,先依据自转方向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从而判断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再结合自转方向和经度变化特点,判断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三)掌握主要的判定经纬度位置的技巧
    1.依据北极星仰角确定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依据对称特点确定对称点经纬度。
    (1)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2)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
    (3)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题组冲关]
    (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读某运河图(如图),回答下题。

    1.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运河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D.运河穿过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
    解析:选C 由经纬网可判断图示为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国境内;是美国西部通往美国东部的最短海上航线;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运河穿过的地区,海拔大多低于500 m;图示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2.(2014·全国卷Ⅱ·节选)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读图,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解析:选D 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
    3.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
    解析:(1)D (2)C 第(1)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图示四地坐标分别是:①(20°N,110°E)、②(40°S,170°W)、③(0°,45°W)、④(30°N,135°W)。第(2)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点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纬线为界,②点位于中纬度;根据顺时针自转,可知③点位于以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赤道上,经度为45°W,位于大西洋;根据逆时针自转,可知④点位于以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30°纬线上,位于北温带。

    [解题技法]
    经纬线的判定方法
    1.标注法: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读、分析即可。
    2.关系法: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
    3.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中,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线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L线是纬线,S线是经线)。

     [以“应用”为目的——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典题示例]
    甘德国际机场(如图1)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甲国(如图2)为南美某国,读图回答(1)~(2)题。

    (1)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 km/h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53°N        B.60°N
    C.66.5°N D.40°N
    (2)飞机从甘德机场飞往甲国首都,从图上看主要的飞行方向是(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第(1)题,“飞行速度”、结合理论知识“1°=111 km”→飞机1小时后经纬度位置。
    第(2)题,飞机飞行起点和终点的坐标→相对位置。
    2.审图文
    (1)从图1中可知甘德机场经纬度位置约为49°N,54°W。
    (2)从图2中可知甲国首都经纬度位置约为10°N,68°W。
    [答案] (1)A (2)B
    [应用指导]

    利用经纬网定向

    1.经纬网定向的原理及流程
    (1)定向原理
    (2)定向流程
    ―→―→
    2.两类经纬网图方向的辨别方法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
    ①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②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如图:甲地(55°N,25°W),乙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

    此类图中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如图所示,对A、C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流程如下:

    [对点训练]
    (2015·山东高考·节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考察路线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把C、D、S对应观测点的经纬度列出来,可以看出观测点的大致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因此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2.(2018·广东佛山月考)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
    B.由C点到D点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同
    D.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C 如图,设圆心为O,因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O点为南极点;作OM⊥AB、ON⊥CD,点M、N为垂足;连接OA、OB、OC、OD。第一,确定南北半球。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极地投影图。第二,确定南北运动。在线段AB上,M点最靠近南极,因此从南北方向而言,由A点到M点是靠近南极、向南运动,由M点到B点是远离南极、向北运动。第三,确定东西运动。OA、OM、OB分别是A、M、B三点所在经线,沿劣弧由经线OA旋转到经线OM、再由经线OM旋转到经线OB,旋转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因此从东西方向而言,由A点经M点到B点是一直向西运动。第四,综合判断方向。从南北方向而言,由A点到M点是向南运动,由M点到B点是向北运动;从东西方向而言,由A点经M点到B点是一直向西运动。因此,由A点经M点到B点是先向西南运动后向西北运动。同理,由C点经N点到D点也是先向西南运动后向西北运动。


    利用经纬网定距离和范围

    1.经纬网图中距离的判定方法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距(两地纬度之间的间隔值)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距(两地经度之间的间隔值)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2.经纬网图中范围的确定技巧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跨纬度数相同,则跨经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对点训练]
    3.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图中纬线AB是DE长度的(  )
    A.0.5倍 B.等长
    C.1.5倍 D.2倍
    (2)图中甲、乙、丙分别为其所在经纬线方格,关于其面积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中山站
    D.长城站>泰山站>中山站
    5.一个月之前图中各站点日出(地方时)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泰山站 中山站 长城站
    B.长城站 中山站 泰山站
    C.泰山站 长城站 中山站
    D.长城站 泰山站 中山站
    解析:4.B 5.A 第4题,不考虑地形起伏,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第5题,图示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一个月之前(即3月1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越往南昼越长,日出越早,所以泰山站昼最长,日出最早,其次是中山站,故选A。
    如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8:00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据此完成6~7题。
    6.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7.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2 B.1/4
    C.1/5 D.1/6
    解析:6.B 7.A 第6题,由材料“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实际高度矮”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拍摄者位于西南方。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的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8:00,则0时所对应的经线为0°经线,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0°~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2。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22时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6时32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根据材料回答8~10题。
    8.位于美国火奴鲁鲁(檀香山)(21°19′N,157°05′W)的中国留学生收看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
    A.9月14日9时31分
    B.10月18日9时31分
    C.9月19日12时32分
    D.10月18日12时32分
    9.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那一天日落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子朝向东偏北30°。一年中旗杆影子再次朝向此方向的日期大约是(  )
    A.8月27日 B.2月23日
    C.1月17日 D.9月19日
    10.当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与北京日期不同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12 B.1/5
    C.1/8 D.11/12
    解析:8.D 9.B 10.A 第8题,根据火奴鲁鲁(檀香山)经度可知该地位于西十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18个小时,为10月18日12时32分。第9题,10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需从南回归线回归到该点时旗杆影子才会再次朝向东偏北,这两次日期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呈对称关系,即2月23日前后,旗杆影子再次朝向东偏北30°。第10题,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北京时间为9月15日22时,150°E的地方时为零时,从150°E向东到180°与北京处于不同日期,其范围占全球的1/12。
    (2018·四川德阳一诊)中高纬度的许多国家实行夏令时,即在夏季到来前,把时针拨快一小时。每年3月9日,美国开始实施夏令时。据此回答11~12题。
    11.中高纬度国家实行夏令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睡眠时间 B.充分利用光照
    C.协调休假安排 D.防止全球变暖
    12.当地夏令时间2014年3月10日17:00,纽约华尔街(74°W)股市收市。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日5:00 B.10日6:00
    C.11日4:00 D.11日5:00
    解析:11.B 12.D 第11题,夏季,中高纬度日出早,白昼时间长,使用夏令时让正常工作生活的节奏能和白昼长度吻合,充分利用光照,白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因此选B项。第12题,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时区差为13,即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当纽约为夏令时10日17:00时,北京时间为11日6时,但北京时间并没采用夏令时,应减1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1日5:00,选D正确。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13~14题。
    13.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14.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5:10
    解析:13.D 14.C 第13题,在北京机场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面分析相符。第14题,北京机场位于东八区,星期一的17:10,正是罗马当地时间星期一的12:10;飞机从罗马经过18小时飞行到达北京,则在罗马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12: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8:10。
    熬夜,是指到深夜(一般指24:00)还不睡或一夜不睡。美国洛杉矶市(经度约为118°W)的约翰先生与中国北京市的韩先生进行网上业务交流,假定两市的工作时间都是当地区时的8时~20时。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工作时间内,两人可以同时上网进行业务交流的时段是(  )
    A.北京时间16时~20时
    B.洛杉矶时间8时~20时
    C.北京时间8时~12时
    D.洛杉矶时间16时~22时
    16.若在其中一地区时为23时时,两人准备结束网上聊天,这时有可能是(  )
    A.约翰先生熬夜聊天 B.韩先生熬夜聊天
    C.两人都熬夜聊天 D.两人都不熬夜聊天
    解析:15.C 16.D 第15题,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洛杉矶时间是西八区的区时,两地区时相差16小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可加个日期。假设北京时间是6日8时~20时,洛杉矶时间:(6日8时~20时)-16小时=5日16时~6日4时,与8时~20时的共同部分是16时~20时,所以两人可以同时上网交流的时段是洛杉矶时间16时~20时。假设洛杉矶时间是6日8时~20时,北京时间:(6日8时~20时)+16小时=7日0时(或6日24时)~7日12时,与8时~20时的共同部分是8时~12时,所以两人可以同时上网交流的时段是北京时间8时~12时。选C。第16题,当北京时间是23时时,洛杉矶时间是7时。当洛杉矶时间是23时时,北京时间是第二天的15时。故两人都不熬夜聊天。
    (2018·辽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18.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地方时为6:00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
    解析:17.D 18.D 第17题,由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P、Q、M、N位于同一条纬线上,O点纬度比P、Q、M、N四点纬度高,故线速度:P=Q=M=N>O,A选项错误。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侵蚀严重,B选项错误。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故SP和SQ中必有一条是0时经线,根据晨昏线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0时经线只能是SP,推出MPN为黑夜区,故NO为晨线,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第1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SQ为180°经线,图示Q点和P点所在经线相差120°,故SP为60°W经线(地方时为0时),利用“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可以计算Q点的地方时为16:00,A选项错误。图示N点所在的纬线昼短夜长(昼弧段小于夜弧段),故当地的日出时间在6时之后,B选项错误。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根据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可以确定非阴影部分是6日,C选项错误。SQ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6时,再过8小时,SQ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4时,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D选项正确。
    (2018·广州执信中学期末)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回答19~20题。
    19.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20.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分别在伦敦和悉尼(151°E)留学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
    A.当地时间22~23时
    B.北京时间19~20时
    C.当地时间21~22时
    D.北京时间20~21时
    解析:19.C 20.A 第19题,广州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30,而广州(113°E)与120°E相差7°,可知广州的地方时比120°E地方时晚28分钟,即广州日出时地方时为5:02,继续计算可知广州日落时地方时为18:58。夏威夷(156°W)在广州东边,两地经度相差91°,地方时相差6小时4分钟,当广州日出时,夏威夷的地方时为5:02+6:04=11:06。当飞机降落时,夏威夷正值日落,由于夏威夷与广州纬度大致相同,故两地的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推算出此时夏威夷的地方时为18:58。所以,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8:58-11:06=7:52,约为8个小时。第20题,悉尼(151°E)为东十区,伦敦为零时区;当伦敦当地时间为6~9时时,悉尼的当地时间为16~19时,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有空闲,则重合的时间为伦敦时间的8~9时或悉尼时间的18~19时。夏威夷的时区为西十区,两个女儿均空闲时,夏威夷的当地时间是前一天的22~23时,A正确,C错误;当伦敦时间为8~9时时,北京时间为16~17时,B、D错误。
    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原因是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甲,远日点的是丙。
    (3)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
    1.地球公转轨道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焦点上。
    2.公转速度
    (1)每年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
    (2)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
    (二)








    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

    2.填写下图,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晨昏圈(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移动规律





    春分
    |
    夏至
    夏至日
    夏至
    |
    秋分
    秋分日
    秋分
    |
    冬至
    冬至日
    冬至
    |
    春分
    直射
    点位
    置、
    方向


    北半
    球、
    北移
    北回归线
    北半
    球、
    南移


    南半
    球、
    南移
    南回归线
    南半
    球、
    北移

    (2)移动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三)







     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示,填写下表。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
    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时长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四)









    读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4)由上述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五)







    1.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2.读图,填写相关内容。

    1.四季更替成因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以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1)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2)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黄赤交角图示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示

    (一)理解与黄赤交角有关的几个数据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范围。
    (二)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三)巧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
    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牢记此图可有效判定太阳直射点位置,方法如下:

    (1)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26′;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
    (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2.根据极点及其周围的昼夜状况判断
    (1)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2)晨昏线过极点,说明直射点在赤道。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3.侧视图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
    如图:若甲所在为晨线,则左夜右昼,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夜越短,昼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甲所在为昏线,则左昼右夜,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题组冲关]
    (2015·重庆高考·节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解析:选C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一个节气运行的度数为15° (一年24个节气),寒露与春分之间相差13个节气,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2.(2018·浙江衢州质检)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B平面为赤道平面,读图回答(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
    解析:(1)B (2)C 第(1)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P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第(2)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黄赤交角缩小2°,太阳直射的最北、最南点必定向低纬移动,北回归线南移2°,南回归线北移2°,故共缩小4个纬度。
    3.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解析:(1)D (2)A 第(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长堤南方越近。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近日点附近,应为冬至日)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第(2)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正确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

    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

    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
    (1)对称现象: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3)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题组冲关]
    (2017·全国卷Ⅱ·节选)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所示)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1.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解析:选B 轮胎测试时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此时期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故该地不可能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极夜期间只能在夜间进行轮胎测试;受极地东北风影响,冷空气来源方向主要为东北方;4月,芬兰伊瓦洛地区出现或接近极昼,12月出现极夜现象,白昼时长的最大差值大于12小时。
    2.(2016·天津高考)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析:(1)D (2)B 第(1)题,极夜之后的第一次日出的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时,南极中山站位于76°22′E,当其地方时为12时时,天津(120°E附近)的地方时大约为15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第(2)题,材料中指出,南极中山站7月17日极夜结束,从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是南极地区极夜期的中间点)至7月17日,持续的时间大约为25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极昼极夜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可推知在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也有大约25天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中山站极夜持续的天数大约为50天。
    3.(2018·青岛模拟)如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别德马位于南半球,经度为64°W,此时正值日出,又由景观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9:16,可以计算出64°W的地方时约为7:00,日出晚于6点,可判断北半球为夏季,7月1日较符合。第(2)题,根据对称规律,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该地纬度为40°30′S,昼长为(12-7)×2=10小时,北京纬度约为40°N,昼长约为14小时。
    [解题技法]
    1.巧妙认识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东北(北半球
    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
    于18时日落)
    赤道
    昼夜等长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东南(北半球晚
    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
    于18时日落)
    2.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根据昼夜长短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4.抓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题组冲关]
    1.(2016·上海高考·节选)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选C 由北京所在纬度和三次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正值秋分日。
    2.(2015·海南高考)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某天的下午1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
    A.23°N,100°E B.23°N,120°E
    C.24°N,100°E D.24°N,120°E
    解析:选A 根据题干“太阳直射小明头顶”,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应位于两回归线之间,排除C、D项。北京时间下午1点20分时该地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头顶),通过计算得出该地经度为100°E,A项正确。
    3.(2018·大连联考)如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选D 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66°34′N之间;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66°34′S之间。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4.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回答(1)~(2)题。
    (1)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  )
    A.23°26′~66°34′
    B.0°~23°26′
    C.66°34′~90°
    D.0°~90°
    (2)①处不可能(  )
    A.四季分明
    B.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D.全年昼夜平分
    解析:(1)D (2)A 第(1)题,若极夜期不考虑负值,赤道上与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23°26′,回归线至极圈变化幅度为46°52′,其他纬度均为23°26′至46°52′。所以,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0°~90°。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可知,①处可能为赤道或者极点。如果是赤道,则会昼夜平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若为极点,则会半年极昼、半年极夜。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
    [解题技法]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以“应用”为目的——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典题示例]
    (2016·江苏高考)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如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第(1)题,要求从四幅图中选择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限定的选择条件是“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可知从树种对季风的阻挡和太阳高度角两个角度考虑。
    第(2)题,关键词“冬季”“安装角度合理”→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太阳能效果最佳。
    2.审图文
    材料中明确了图示景观的所在区域“华北某低碳社区”,纬度为40°N,四幅景观示意图中均示意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朝向及安装角度、房前屋后的树种分布。
    3.调知识
    (1)我国华北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北半球太阳能热水器面板朝南,最佳安装角度为:太阳高度角+热水器面板与地面夹角=90°。
    [答案] (1)C (2)D
    [应用指导]
    (一)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二)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三)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四)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如图。

    (五)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六)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题组冲关]
    1.(2014·全国卷Ⅰ·节选)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解析:选D 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而春、秋分日P值不可能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43°08′,所以P大于1;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时,P小于1。
    2.(2013·福建高考)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D (2)A 第(1)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第(2)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北,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只有加长遮阳板(高度不变)或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
    3.如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运用。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在我国北方使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没有热带地区长
    B.甲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
    C.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D.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2)若太阳能集热器可随时移动,则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是(  )
    A.夏至日,广州安装在北面
    B.夏至日,北京安装在北面
    C.春分日,新加坡安装在北面
    D.春分日,堪培拉安装在南面
    解析:(1)C (2)A 第(1)题,需要阳光斜射才能保证每个楼层太阳能集热器获取太阳能,而热带地区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有变化,所以温带地区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比热带地区更长;随纬度增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集热器与水平面夹角增大,即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可使集热器获取更多太阳能;但随楼层增高,太阳高度不变,β没有必要变;乙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第(2)题,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建筑物北面光照条件较好,故应安装在北面;夏至日,北京太阳虽东北升、西北落,但太阳辐射较强的正午时段太阳在南方,故应安装在南面;春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新加坡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北面不会有阳光射入;堪培拉在南半球,春分日其南面不会有阳光射入。



    图表专攻(三)
    常见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地球光照图常借用某时的昼夜分布状况,依靠一些特殊的点、线、面等要素的有机组合,综合考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以此进行季节判断、计算时间、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  点等内容。

    [常考图示]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矩形投影图





    [判读技巧]
    (一)准确判断光照图中的“两线”——晨线和昏线

    1.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2.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二)抓住光照图中的“五点”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如图2中C点。
    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如图2中A点。
    3.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当该点为0时(或24时),其北方为极昼;当该点为12时,其北方为极夜。
    4.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当该点为0时(或24时),其南方为极昼;当该点为12时,其南方为极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时。
    (三)弄懂光照图中的“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四)牢记光照图中的“面面关系”“角度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4.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5.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6.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34′。
    [典例示法]
    (2014·上海高考)如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26′S B.120°E、23°26′N
    C.60°W、23°26′S D.60°W、23°26′N
    [解题示范]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弧线ACB为晨昏线”,可知两侧分别为昼、夜半球。由“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可知“BC段为晨线”,且极圈内发生极昼或极夜。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C
    —————————————————————————————————————
    [应用体验]
    1.(2018·河南许昌五校联考)读下面光照图,回答(1)~(3)题。

    (1)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  )
    A.30°E B.30°W
    C.60°E D.60°W
    (2)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  )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等于180°
    (3)一位山东潍坊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6:00 B.6:06
    C.5:44 D.6:16
    解析:(1)A (2)B (3)D 第(1)题,根据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A地时刻为3时。北京时间为9时,A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所以A地经度为30°E。第(2)题,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因赤道上处于夜晚的经度是地方时18时到次日的6时,根据图示,经度应该是105°W向东到75°E,而东半球指从20°W向东到160°E,取二者交集,可得经度差95°。第(3)题,春分日,地方时6时日出,即116°E为6时时,手表时间是北京时间也即120°E的地方时,二者相差4°,故手表显示时间为6:16。
    2.如图为某年7月7日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2)题。
    (1)P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
    A.90°N          B.78°N
    C.70°34′N D.12°N
    (2)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地地方时是12时
    B.此时在P地可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
    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
    D.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
    解析:(1)C (2)B 第(1)题,7月7日与6月22日大约相差15天,而太阳直射点3个月运行的纬度为23°26′,这样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运行8°,15天大约运行4°,7月7日时太阳直射点距23°26′N有4°,所以7月7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9°26′N,此时出现极昼的纬度为70°34′N,而P地刚好出现了极昼,故选C。第(2)题,P地极昼,Q地昼弧大于180°,则昼长夜短,故两地都在北半球。P地刚好在平分夜的中央经线上,故P地地方时是24时(或0时),A错;B项考查太阳方位的判断,刚好出现极昼,此时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方,故B对;C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地纬度较Q地的高,正午太阳高度应比Q地低,故C错;D项中的P地昼长为24小时,而Q地昼长夜短,因此Q地昼长大于12小时,故D项错。
    3.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其中点。图示范围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1)~(2)题。

    (1)C点地方时可能是(  )
    A.8:40 B.9:00
    C.18:40 D.22:20
    (2)当天北极圈昼长最长可达(  )
    A.19小时40分 B.20小时40分
    C.21小时40分 D.22小时40分
    解析:(1)A (2)D 第(1)题,本题只显示部分光照图,解答时可将图进行补充扩展,通过对图示进行补充可以得出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A点为120°W、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故其地方时为6时,20°W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30°W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图示分析可知,B点关于30°W与E对称,20°W位于30°W~EF之间,E点的地方时大于或等于12时40分,B点的地方时约为11时20分,C为ACB的中点,故C点的地方时约为8:40。

    第(2)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20°W与66°34′S的交点位于D、E之间,故D、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10°,B、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20°,E点的地方时比B点的地方时最少早1小时20分,故此时66°34′S的夜长小于或等于22小时40分钟,根据南北极圈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判断出北极圈的昼长。

    如图为手机软件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解析:1.D 2.B 第1题,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00,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图中显示7:09日出,17:36日落,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由于北京昼较短,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较远,赤道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正午影子较长,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4.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3.B 4.D 第3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第4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间应为9月23日前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
    (2017·天津高考)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6.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解析:5.C 6.A 第5题,一天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相差2小时8分钟,根据1°相差4分钟计算可知,该地位于东经88°,位于天津的西部。当地在北京时间10时时,即当地时间7时52分看到日出,天津于当地时间大约7:30日出,该地日出时间晚于天津,说明其位置偏北。故A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方。第6题,杆影位于排球场时,日落方向位于西南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杆影位于篮球场时,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动。惊蛰到立夏,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动,A项正确。立夏到小暑,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B项错误。白露到立冬,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赤道—南半球移动,C项错误。立冬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南半球,D项错误。
    (2018·石家庄二模)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如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7~9题。
    7.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
    A.0时 正北 B.6时 正东
    C.12时 正南 D.18时 正西
    8.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
    A.3月31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7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
    9.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
    A.0° B.12.5°
    C.22° D.34.5°
    解析:7.C 8.A 9.B 第7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8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四个备选项中A最接近。第9题,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午夜时的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原理来计算,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3°26′,黄河站距北极点11°05′,因此黄河站午夜太阳高度比北极点太阳高度小11°05′,为12°21′,约为12.5°。


    (2018·四川成都模拟)假设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时,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约为42°,图中“飞船轨道面”是飞船运行轨道在地面的投影。结合图示,回答10~11题。
    10.该飞船在地面的投影移动的纬度范围是(  )
    A.0°~42°N B.0°~42°S
    C.42°S~42°N D.无法确定
    11.如果该飞船运行中,位于北京(约40°N)的观测者能够始终在夜晚观测到它,则观测该飞船位于最南方时的高度角是(  )
    A.40° B.42°
    C.8° D.0°
    解析:10.C 11.C 本题组主要借助宇宙飞船围绕地球运行的例子,考查对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飞船的投影类似于太阳直射点,其轨道倾角类似于黄赤交角,结合材料中的角度,可知飞船的投影移动的纬度范围应在南北纬42°之间;飞船位于最南方时,北京的观测者对其观测的高度角,可以借助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计算,H=90°-(40°+42°)。
    (2018·成都九校联考)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13.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解析:12.A 13.C 第12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是春分(3月21日)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第13题,寒露在秋分之后,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不同,夏半年和冬半年时间长度不一样。
    (2018·河北诊断)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15.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平分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解析:14.B 15.D 第14题,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少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结合选项,B项正确。第15题,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日影在直射时最短。因为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正午日影最短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因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半年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2018·河南南阳一中月考)读图,回答16~17题。

    16.若上图为南阳某小区的楼房分布,为了使住宅楼一楼正午也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7.甲楼房位于北纬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  )
    A.10 m B.15 m
    C.20 m D.25 m
    解析:16.D 17.C 第16题,一年中正午都有太阳照射,只需保证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有太阳照射就好,南阳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第17题,保证乙楼全年采光充分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冬至日)可以采光,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21°34′+23°26′|=45°,由图可知甲楼高20 m,故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20 m。
    某时刻全球分成6日和7日,如图所示其中一日的经度范围,图中虚线AS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GD=DF=EF。读图完成18~20题。

    18.若甲地位于某著名大河河口附近,则该河最可能是(  )
    A.尼罗河 B.恒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19.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日11时 B.6日20时
    C.6日11时 D.7日20时
    20.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范围大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范围之比为23∶13
    解析:18.D 19.A 20.D 第18题,图中所示经度为其中一日的经度。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180°经线以东90°,为90°W,可能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选D。第19题,图示经度为6日,BC东侧为7日,BC线为45°W(0时),地方时与120°E相差11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7日11时。选A。第20题,由上面分析可知,BC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故D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AS为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180°→135°W,故赤道上东半球的白昼范围为45°E→160°E,占115个经度;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范围为160°E→180°→135°W,占65个经度,白昼范围小于黑夜;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范围之比为23∶13。选D。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