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学案()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四讲常见天气系统
展开
第四讲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2.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名师注解]
【注1】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注2】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2)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倾斜方向都在冷气团一侧,降水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3.锋面与天气
(1)冷锋:
,
(2)暖锋:
,
(3)准静止锋:
【点】 天气不等于气候
天气与气候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而气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联系:气象要素的各种统计量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二、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示意图(北半球)
水平气流(近地面)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2.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3.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三、锋面气旋与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图示
解读
①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周辐散;②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③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暖气流的前进方向,暖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考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二)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三)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至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坡陡
暖锋:坡缓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窄,大部分在锋后
暖锋:雨区宽,在锋前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4.看符号
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典题精研]
[典例] (2015·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第(2)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1)C (2)B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引起该沙尘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______,该天气系统未能引起降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天气系统发生在1月,则有可能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灾害是________。
解析:由气温和气压变化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暖气团相遇时若暖气团较为干燥,则不能形成降水。冬季冷锋南下,可能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寒潮灾害。
答案:冷锋 暖气团较为干燥 寒潮
2.(变设问) 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北风卷地百草折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万条垂下绿丝绦 D.黄梅时节家家雨
解析:选A 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当冷锋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时,会带来大风、降水(雪)天气,最可能出现的景象为北风卷地百草折,A正确。
[集训冲关]
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2.根据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1.C 2.B 第1题,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其路径有三(偏西路径、偏北路径、偏东路径),但总体趋势都是由北向南运动,故选C。第2题,a图中的武汉位于冷锋后,此时应为寒冷阴雨天气;c图中的北京和d图中的杭州相同,冷锋还没有到达,被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图中的天津受冷锋影响为大风降温天气。故选B。
(2019·郑州一模)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4.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解析:3.C 4.B 第3题,图示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第4题,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而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而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2019·合肥质检)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14时到20时,合肥( )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解析:5.C 6.C 第5题,比较图上14时与20时安徽省等压线分布可知,等压线走向相近且气压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从14时到20时,合肥风向变化较小,B、D错;但20时等压线密度大于14时,等压距相同,故风力变大,A错、C对。第6题,14时,宿州位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合肥则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错;20时,冷锋已经经过合肥,其带来的大风天气刮走了大气污染物,合肥空气质量好转,C对;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二)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
[集训过关]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2.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 B.12 ℃
C.11 ℃ D.10 ℃
3.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解析:1.A 2.D 3.C 第1题,图示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城市为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第2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第3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注意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
下图为某气压系统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为该气压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段,图中P1、P2、P3、P4为海平面处的等压线,且两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4~5题。
4.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 )
A.T1时段的风力大于T2时段
B.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D.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
5.若P1P4,则该气压系统为低压系统,T1时段的等压线较T2时段稀疏,故T1时段的风力小于T2时段;因无法确定半球,所以不能判断气流运动方向;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A、B、C均错误。台风即为强热带气旋,故该气压系统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选D。第5题,若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