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精选教师用书鲁科专用: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
展开
章末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263(单独成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提溴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B.燃料的脱硫、脱氮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C.光太阳能电池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雾霾天气中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C。空气吹出法提溴的基本流程是酸化→氧化→吹出→吸收→氧化→蒸馏,A项不符合题意;燃料中的氮、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都是导致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光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半导体硅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项符合题意;雾霾天气里空气中存在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2中含有少量的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后再干燥
B.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再过滤
C.NO中含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加热
解析:选B。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会有未反应的BaCl2留在溶液中;NO2与水反应产生NO;Na2CO3较稳定,适度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3.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Fe2+:试液无明显现象红色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棕黄色溶液蓝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选C。溶液中若含有SO,加入硝酸,SO变为SO,SO和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项不符合题意;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溶液,会干扰实验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往试液中加入过氧化氢,I-被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故C项符合题意;若原溶液中含有SO,也会出现题述现象,故D项不符合题意。
4.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a和b相混合
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c和d相混合
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解析:选C。由①的实验现象可知,a与b分别是NO和O2中的一种;由②的实验现象推断c与d分别是HCl和NH3中的一种;由②和③可知c是NH3;由③和④可知e是SO2,由④和①可知b是O2;那么a是NO、d是HCl。
5.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下实验中(必要时可加热),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试剂B
湿润的试纸A
现象
结论
A
碘水
淀粉试纸
变蓝
碘具有氧化性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氨气为碱性气体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退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Cu,浓硝酸
淀粉KI试纸
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解析:选C。物质的检验一般是采用物质的特征反应,根据相应的特征现象来判断检验结果。选项A,碘水中的I2遇淀粉变蓝色,与I2的氧化性无关。选项B,NH3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NH3是一种碱性气体。选项C,Na2SO3与H2SO4反应产生SO2,SO2使湿润的品红试纸退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选项D,Cu与浓HNO3反应产生的NO2氧化I-产生I2,I2遇淀粉变蓝,证明NO2具有氧化性而不是酸性。
6.(2018·郑州模拟)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KI试纸会变蓝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退色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解析:选C。根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O>I2,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O。
7.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HCO
B
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现象
食盐中没有碘酸盐
C
将实验室保存的一小段镁条加入热水中
无明显现象
镁与热水不反应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退色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解析:选B。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可能是SO2,所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SO或HSO等,错误;B项,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没有发生碘酸钾与HI的氧化还原反应,则食盐中没有碘酸钾,正确;C项,实验室保存的镁条由于表面被氧化,进行实验时应该用砂纸去除表面的氧化膜,错误;D项,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还可能是氯气,错误。
8.(2018·湖北四校联考)某气体可能含有NO2、NH3、O2和CO2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将气体通入水中,有气体剩余,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B.若将气体通入C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气体中一定不含CO2
C.若将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色,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O2
D.若将一定体积的气体样品缓慢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向所得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沉淀生成,则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
解析:选D。选项A中,剩余气体可能为NO或O2或CO2等,A项错误。选项B中,若混合气体中无NO2,则NH3、CO2、CaCl2溶液反应可能会产生CaCO3沉淀,但若气体中有NO2,NO2溶于水形成HNO3后会溶解CaCO3,B项错误。选项C中,O2也能氧化碘化钾溶液生成I2,从而使溶液变蓝,C项错误。选项D中,反应生成的盐一定是硝酸铵,依据反应4NO2+4NH3+O2+2H2O===4NH4NO3知,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D项正确。
9.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0.3 mol NO2和0.2 mol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 )
A.18 g B.24 g
C.30 g D.36 g
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Fe失去的电子与硝酸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最后所得到的固体为Fe2O3。n(e-)=0.3 mol×1+0.2 mol×3=0.9 mol。若Fe全部被氧化为+2价,则n(Fe)=0.45 mol,根据Fe元素守恒,m(Fe2O3)=(0.45 mol÷2)×160 g/mol=36 g,若Fe全部被氧化为+3价,则n(Fe)=0.3 mol,m(Fe2O3)=(0.3 mol÷2)×160 g/mol=24 g,若Fe被氧化的价态为+2、+3两种价态,则最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在 24~36 g 之间。因此最后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18 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0.(14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下列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依次写出A+B→D、D+B→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和B→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足量F通入FeBr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钠盐A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难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可确定A为NaI,C为AgI;黄绿色气体F是Cl2;F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B,根据B呈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可知B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I,少量NaClO能将NaI氧化成I2,进一步反应生成NaIO3,其中I为+5价;Cl2氧化NaBr生成Br2,Br2又能氧化NaI生成I2。
答案:(1)NaI NaClO AgI
(2)2I-+ClO-+H2O===I2+Cl-+2OH- I2+5ClO-+2OH-===2IO+5Cl-+H2O ClO-+Cl-+2H+===Cl2↑+H2O
(3)3Cl2+2Fe2++4Br-===2Fe3++2Br2+6Cl-
11.(13分)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实验前,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气体入口处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装置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装置中气体入口改为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装置内放置铂铑合金网,H装置为干燥空瓶,D装置中改为石蕊溶液,按A→G→E→H→D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实验中先用酒精灯加热催化管,再通入混合气体,可观察到H装置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装置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把酒精灯撤去,继续通入气体,催化剂可继续保持红热状态,反应继续进行。能使催化剂继续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出现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现象,他发现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而正常,但紫色石蕊溶液不变红。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
解析:(1)A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关闭活塞a、b,将出气导管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若出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拿走热毛巾),冷却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A装置不漏气。
(2)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就必须用A装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CO2,并通过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CO2已被完全吸收,再通过B装置中的浓硫酸干燥CO气体,CO通过加热的E装置被氧化成CO2,CO2被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CO的还原性及其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ECF。
(3)①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开始后,不需要持续加热,催化剂可继续保持红热状态。③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而正常,但紫色石蕊溶液不变红,说明H、D部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
答案:(1)关闭活塞a、b,将出气导管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若出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拿走热毛巾),冷却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A装置不漏气
(2)ACBECF A、B装置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3)①4NH3+5O24NO+6H2O
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③H、D部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2.(14分)已知氧化性Cl2>Br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比较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连接仪器: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的操作是____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②检查完毕气密性后,实施下列操作:a.加热,b.加入MnO2,c.加入浓盐酸,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止水夹b,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退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为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装置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为便于将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应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②向烧瓶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先固后液”。
(2)氯气有毒,该实验中无尾气处理装置。D装置溶液变红,说明Fe2+被氧化为Fe3+,说明Cl2的氧化性比Fe3+的强;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试管后CCl4层无明显现象,说明向Fe2+与Br-共存的溶液中通入氯气,Fe2+先被氧化,即Br2的氧化性比Fe3+的强。
(3)①由于(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类似,且氧化性Cl2>(SCN)2,当Cl2过量时,Cl2将SCN-氧化为(SCN)2:2SCN-+Cl2===2Cl-+(SCN)2,Fe3++3SCN-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使溶液退色。可向退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3+或SCN-,观察溶液是否恢复红色。②BrCl与水的反应和氯气与水的反应相似,反应方程式为BrCl+H2OHBrO+HCl。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AgBrO可溶于水。
答案:(1)①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 ②bca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Cl2>Br2>Fe3+
(3)①过量氯气和SCN-发生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平衡Fe3++3SCN-Fe(SCN)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使溶液退色 取少量退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或取少量退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BrCl+H2OHBrO+HCl,反应产生Cl-,由于AgBrO可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只能生成AgCl白色沉淀
13.(14分)(2018·桂林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NO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甲同学的推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推断,他观察到图甲装置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不是无色。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
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④待集气瓶充满气体后从水槽中取出,敞口正放在桌面上,观察到瓶口气体颜色有变化,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瓶口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4)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丙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氧化生成NO。
丙同学在乙同学的实验基础上,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C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F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2NO+Na2O2===2NaNO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乙同学的设计中,使稀硝酸先与碳酸钙反应产生CO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以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产生干扰。(3)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硝酸铜,在铜片过量的情况下,再加入稀硫酸,提供了足量的H+,NO在H+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和铜反应生成NO。(4)①C装置的作用为除去NO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由题中所给信息c可知F装置的作用为吸收没反应的NO,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②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2NO+Na2O2===2NaNO2,只要检验D装置固体中是否含有NaNO2即可,可利用题中所给信息b来设计实验。
答案:(1)不正确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无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还是NO2,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都是NO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3)c 3Cu+2NO+8H+===3Cu2++2NO↑+4H2O
(4)①吸收CO2和水蒸气 5NO+3MnO+4H+===5NO+3Mn2++2H2O ②取D装置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遇到空气变红棕色,则反应2NO+Na2O2===2NaNO2发生,若气体不变色,则该反应未发生(答案合理即可)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提溴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B.燃料的脱硫、脱氮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C.光太阳能电池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雾霾天气中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C。空气吹出法提溴的基本流程是酸化→氧化→吹出→吸收→氧化→蒸馏,A项不符合题意;燃料中的氮、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都是导致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光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半导体硅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项符合题意;雾霾天气里空气中存在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2中含有少量的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后再干燥
B.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再过滤
C.NO中含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加热
解析:选B。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会有未反应的BaCl2留在溶液中;NO2与水反应产生NO;Na2CO3较稳定,适度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3.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Fe2+:试液无明显现象红色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棕黄色溶液蓝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选C。溶液中若含有SO,加入硝酸,SO变为SO,SO和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项不符合题意;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溶液,会干扰实验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往试液中加入过氧化氢,I-被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故C项符合题意;若原溶液中含有SO,也会出现题述现象,故D项不符合题意。
4.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a和b相混合
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c和d相混合
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解析:选C。由①的实验现象可知,a与b分别是NO和O2中的一种;由②的实验现象推断c与d分别是HCl和NH3中的一种;由②和③可知c是NH3;由③和④可知e是SO2,由④和①可知b是O2;那么a是NO、d是HCl。
5.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下实验中(必要时可加热),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试剂B
湿润的试纸A
现象
结论
A
碘水
淀粉试纸
变蓝
碘具有氧化性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氨气为碱性气体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退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Cu,浓硝酸
淀粉KI试纸
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解析:选C。物质的检验一般是采用物质的特征反应,根据相应的特征现象来判断检验结果。选项A,碘水中的I2遇淀粉变蓝色,与I2的氧化性无关。选项B,NH3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NH3是一种碱性气体。选项C,Na2SO3与H2SO4反应产生SO2,SO2使湿润的品红试纸退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选项D,Cu与浓HNO3反应产生的NO2氧化I-产生I2,I2遇淀粉变蓝,证明NO2具有氧化性而不是酸性。
6.(2018·郑州模拟)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KI试纸会变蓝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退色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解析:选C。根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O>I2,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O。
7.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HCO
B
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现象
食盐中没有碘酸盐
C
将实验室保存的一小段镁条加入热水中
无明显现象
镁与热水不反应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退色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解析:选B。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可能是SO2,所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SO或HSO等,错误;B项,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没有发生碘酸钾与HI的氧化还原反应,则食盐中没有碘酸钾,正确;C项,实验室保存的镁条由于表面被氧化,进行实验时应该用砂纸去除表面的氧化膜,错误;D项,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还可能是氯气,错误。
8.(2018·湖北四校联考)某气体可能含有NO2、NH3、O2和CO2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将气体通入水中,有气体剩余,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B.若将气体通入C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气体中一定不含CO2
C.若将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色,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O2
D.若将一定体积的气体样品缓慢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向所得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沉淀生成,则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
解析:选D。选项A中,剩余气体可能为NO或O2或CO2等,A项错误。选项B中,若混合气体中无NO2,则NH3、CO2、CaCl2溶液反应可能会产生CaCO3沉淀,但若气体中有NO2,NO2溶于水形成HNO3后会溶解CaCO3,B项错误。选项C中,O2也能氧化碘化钾溶液生成I2,从而使溶液变蓝,C项错误。选项D中,反应生成的盐一定是硝酸铵,依据反应4NO2+4NH3+O2+2H2O===4NH4NO3知,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D项正确。
9.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0.3 mol NO2和0.2 mol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 )
A.18 g B.24 g
C.30 g D.36 g
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Fe失去的电子与硝酸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最后所得到的固体为Fe2O3。n(e-)=0.3 mol×1+0.2 mol×3=0.9 mol。若Fe全部被氧化为+2价,则n(Fe)=0.45 mol,根据Fe元素守恒,m(Fe2O3)=(0.45 mol÷2)×160 g/mol=36 g,若Fe全部被氧化为+3价,则n(Fe)=0.3 mol,m(Fe2O3)=(0.3 mol÷2)×160 g/mol=24 g,若Fe被氧化的价态为+2、+3两种价态,则最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在 24~36 g 之间。因此最后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18 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0.(14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下列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依次写出A+B→D、D+B→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和B→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足量F通入FeBr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钠盐A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难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可确定A为NaI,C为AgI;黄绿色气体F是Cl2;F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B,根据B呈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可知B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I,少量NaClO能将NaI氧化成I2,进一步反应生成NaIO3,其中I为+5价;Cl2氧化NaBr生成Br2,Br2又能氧化NaI生成I2。
答案:(1)NaI NaClO AgI
(2)2I-+ClO-+H2O===I2+Cl-+2OH- I2+5ClO-+2OH-===2IO+5Cl-+H2O ClO-+Cl-+2H+===Cl2↑+H2O
(3)3Cl2+2Fe2++4Br-===2Fe3++2Br2+6Cl-
11.(13分)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实验前,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气体入口处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装置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装置中气体入口改为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装置内放置铂铑合金网,H装置为干燥空瓶,D装置中改为石蕊溶液,按A→G→E→H→D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实验中先用酒精灯加热催化管,再通入混合气体,可观察到H装置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装置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把酒精灯撤去,继续通入气体,催化剂可继续保持红热状态,反应继续进行。能使催化剂继续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出现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现象,他发现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而正常,但紫色石蕊溶液不变红。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
解析:(1)A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关闭活塞a、b,将出气导管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若出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拿走热毛巾),冷却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A装置不漏气。
(2)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就必须用A装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CO2,并通过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CO2已被完全吸收,再通过B装置中的浓硫酸干燥CO气体,CO通过加热的E装置被氧化成CO2,CO2被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CO的还原性及其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ECF。
(3)①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开始后,不需要持续加热,催化剂可继续保持红热状态。③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而正常,但紫色石蕊溶液不变红,说明H、D部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
答案:(1)关闭活塞a、b,将出气导管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若出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拿走热毛巾),冷却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A装置不漏气
(2)ACBECF A、B装置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3)①4NH3+5O24NO+6H2O
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③H、D部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2.(14分)已知氧化性Cl2>Br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比较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连接仪器: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的操作是____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②检查完毕气密性后,实施下列操作:a.加热,b.加入MnO2,c.加入浓盐酸,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止水夹b,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退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为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装置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为便于将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应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②向烧瓶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先固后液”。
(2)氯气有毒,该实验中无尾气处理装置。D装置溶液变红,说明Fe2+被氧化为Fe3+,说明Cl2的氧化性比Fe3+的强;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试管后CCl4层无明显现象,说明向Fe2+与Br-共存的溶液中通入氯气,Fe2+先被氧化,即Br2的氧化性比Fe3+的强。
(3)①由于(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类似,且氧化性Cl2>(SCN)2,当Cl2过量时,Cl2将SCN-氧化为(SCN)2:2SCN-+Cl2===2Cl-+(SCN)2,Fe3++3SCN-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使溶液退色。可向退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3+或SCN-,观察溶液是否恢复红色。②BrCl与水的反应和氯气与水的反应相似,反应方程式为BrCl+H2OHBrO+HCl。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AgBrO可溶于水。
答案:(1)①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 ②bca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Cl2>Br2>Fe3+
(3)①过量氯气和SCN-发生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平衡Fe3++3SCN-Fe(SCN)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使溶液退色 取少量退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或取少量退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BrCl+H2OHBrO+HCl,反应产生Cl-,由于AgBrO可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只能生成AgCl白色沉淀
13.(14分)(2018·桂林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NO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甲同学的推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推断,他观察到图甲装置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不是无色。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
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④待集气瓶充满气体后从水槽中取出,敞口正放在桌面上,观察到瓶口气体颜色有变化,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瓶口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4)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丙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氧化生成NO。
丙同学在乙同学的实验基础上,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C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F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2NO+Na2O2===2NaNO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乙同学的设计中,使稀硝酸先与碳酸钙反应产生CO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以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产生干扰。(3)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硝酸铜,在铜片过量的情况下,再加入稀硫酸,提供了足量的H+,NO在H+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和铜反应生成NO。(4)①C装置的作用为除去NO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由题中所给信息c可知F装置的作用为吸收没反应的NO,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②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2NO+Na2O2===2NaNO2,只要检验D装置固体中是否含有NaNO2即可,可利用题中所给信息b来设计实验。
答案:(1)不正确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无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还是NO2,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都是NO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3)c 3Cu+2NO+8H+===3Cu2++2NO↑+4H2O
(4)①吸收CO2和水蒸气 5NO+3MnO+4H+===5NO+3Mn2++2H2O ②取D装置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遇到空气变红棕色,则反应2NO+Na2O2===2NaNO2发生,若气体不变色,则该反应未发生(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