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作业题
展开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选择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 )
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D.“集小乡邑聚为县”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
B.打击旧贵族势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增殖秦国的人口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唐朝宰相杜佑曾评论道:“周之兴也得(姜)太公,齐之霸也得①,魏之富也得②,秦之强也得③,……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下列填写准确的是( )
A.①管仲 ②吴起 ③韩非
B.①庄周 ②孙武 ③孙膑
C.①孟轲 ②墨翟 ③荀况
D.①管仲 ②李悝 ③商鞅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于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于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答案解析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s 1 答案为:A;
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的是商鞅,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的是“务本”之故,即对农业的重视。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A;
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说明按军功授爵,使贵族阶层失去了特权,故A项正确;“燔诗书而明法令”促进了思想的统一,故B项错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集小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革新秦国家庭制度并不能体现出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目的性,故A项错误;推行小家庭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打击到旧贵族势力,故B项错误;推行小家庭政策,有利于增加秦国的户数,从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来源,故C项正确;推行小家庭政策不一定就能够使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选择D项符合题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根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①③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流行,故②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赞同。
理由:商鞅变法法律残酷;并非富民,缺乏全民共识;焚烧诗书,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不赞同。
理由:秦朝灭亡是秦暴政导致的,与商鞅变法没有多大关系。商鞅变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秦国的社会发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增强了国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2)指导思想:重视农战。
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太史公自序》载,马克思主义认为,《史记》记载,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