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当堂检测题
展开5.1两次鸦片战争
、选择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 246倍。”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 )
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
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
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
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如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 )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
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
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
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由此可知( )
A.禁烟已成为社会共识
B.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
C.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
D.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林则徐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因为他( )
A.为官清正廉洁 B.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
C.敢于上书言事 D.深受道光皇帝的信任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勒索赔款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
C.为了商品输出
D.海盗式掠夺战争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缴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
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表中提取政治或经济变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史论结合。)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一 鸦片战争示意图 图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这些观点是:
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将前功尽弃。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漫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相对于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请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解析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s 1 答案为:C;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扩张性,而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将其美称为“通商战争”,其目的就是为了掩饰这场战争的侵略性,故C项正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于近代史开端的观点演变,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故B项错误;以“鸦片战争”为史学界主流观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改变,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始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可知D项正确。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A项错误;B、C项说法与设问不符,排除。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材料未体现洋务运动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西方调停失败,中国面临战争危机,故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材料所体现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从漫画无法看出日本与列强的关系,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A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结合题干中林则徐召集三大书院的学子考试可知这不是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结合题干中关键词“林则徐”“鸦片”“弊端”“禁绝之法”等可得出D项正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
鸦片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并取得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故选B。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它们在这些方面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故题中只有C项符合此意,答案选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据材料“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减少了本应该缴纳的内地税,减少了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外商和缴纳内地税的民族工业相比占据优势,会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外商缴纳子口税便利了外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对外商的征税方式而不是对民众征税,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故B项正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对外贸易机构
阐述:十三行作为清政府设立的外贸组织,独揽外贸垄断一百多年,也有效地维持了当时对外贸易的秩序。但十三行的设立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宣布废除十三行制度,十三行失去外贸垄断特权。清政府对十三行商人的盘剥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破坏,使十三行淡出历史舞台。
示例二
论题:对外贸易政策
阐述:十三行垄断外贸和一口通商局面的形成,表明清政府长期以来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的良好契机;《南京条约》规定废除十三行制度和要求五口通商,自由贸易,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西方开始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政治控制。随着租界的出现,外国领事馆和洋行的设立,中国逐渐被动的融入国际社会,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体系。
解析:
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外关联的历史信息,形成论题,如:对外贸易机构;对外贸易政策等,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实论述时必须多角度地进行论证,史实必须准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①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②实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到长江沿岸和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2)得到了。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3)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提出,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有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同步训练题,共7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秀复习练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