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0篇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九)(含答案)
展开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 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玠/大叹服
B.立斩/以徇
C.谋定/而后战
D.故敌/为之语曰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事( )
(2)遗( )
(3)铠(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往来而不绝者 绝多生怪柏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我师焉 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此之谓乎
B.不逾矩/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卒获有所闻
D.可以为师矣/俯身倾耳以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 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
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 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
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伤叹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
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下列句中的“以”与“因城熟羊以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不以物喜 B.而吾以捕蛇独存
C.以激怒其众 D.醒能述以文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侯可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
C.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他设计迷惑敌人。 有功,被韩琦推荐作了泾阳知县。
D.侯可的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 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还 比: ②娶妇必责财 责:
③因城熟羊以抚之 城: ④急人之急 急: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帝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起,二千石①不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问:“息盗何策?”遂对曰:“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②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改容曰:“选用贤良,固将安之。”遂曰:“臣闻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遂乃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潢池:即池塘。此指渤海郡。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御史举龚遂可用( )
②上改容曰( )
③上许焉( )
④持兵者乃为盗贼( )
(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遂 乃 开 仓 廪 假 贫 民 选 用 良 吏 尉 安 牧 养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②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4)你认为龚遂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闻太祖①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②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③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④,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⑤。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
【注】①太祖,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擢:提升官职。③傅:通“附”,靠近。④后期,延误期限。⑤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并下温、台 下
②沿海居民悉苦之 苦
③禽其魁十八人 禽
④会远东漕运方艰 会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 赫 久 于 海 上 习 知 海 道 曲 折 因 命 赫 督 海 运 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
②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
(4)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左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服: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④今齐地方千里 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魏学洢)
【乙】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
注:① [文与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擅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
② [篔筜(yún dāng)谷偃竹]文与可画的一幅画卷,以竹子为题材,后来送给了苏轼。篔筜谷,地名。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听茶声然 予不能然也
B. 能以径寸之木 以追其所见
C. 执笔熟视 而操之不熟者
D. 各具情态 而节叶具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翻译:
(2)与可之教予如此。 翻译:
(3)艺术是相通的,从【乙】文看,你觉得艺术作品之所以获得【甲】文中提到的“技亦灵怪矣哉”的成就,一方面需要 ① ;一方面需要 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墨者有钜子①腹䵍②,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②腹䵍tūn: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③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所以:
④人之所私也 私: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3)将文中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4)①甲文运用 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腹䵍的形象。
②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故”字后面要停顿,正确的划分为:故/敌为之语曰。
(2)(1)伺候(侍奉) (2)赠送,给予,馈赠 (3)穿上铠甲
(3)(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1)中重点词语:爱(贪图)、惜(吝惜);(2)注意:辞(推辞),“飞何功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飞有何功”,释义为“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问题中要求理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原因,可以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岳飞的为人和特点,理解他的言行举止,如“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可以看出他训练严格,从“立斩以徇”可以看出他军纪严明;从“亲为调药”可以得出他体恤下属等。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妾。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让将士)都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因此敌人为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参考答案】
(1)D;
(2)①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与民同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3)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
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
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4)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
答案为:
(1)A;
(2)B;
(3)A;
(4)(1)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答案为:
1.D
2.(董宣)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3.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4.B
答案为:
1、C
2、A
3、①等到 ②索求 ③筑城 ④对…感到着急
4、(1)这些钱,是乡里用来资助应诏的人的,不能拿来谋取别的利益。
(2)(侯可)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行走。”(倒装句、潜、就、并)
【参考答案】
(1)①推荐;举荐②脸色;神色③答应;允许④兵器
(2)遂 乃 开 仓 廪 假 贫 民/ 选 用 良 吏 /尉 安 牧养 焉
(3)①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还是安抚他们?
②闹事的盗贼们知道龚遂的教化训令后,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拿起镰刀、锄头种田了。
(4)龚遂下令撤消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并规定手执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不得刁难,说明龚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条例,很有才干。开仓济民,选用良吏,说明龚遂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参考答案】
(1)①攻下;②以……为苦,对……感到苦,苦于;③“禽”通“擒”,捉住 ;④适逢,正赶上
(2)以 赫 久 于 海 上/ 习 知 海 道 曲 折/ 因 命 赫 督 海 运 事
(3)①不久(张赫)又跟从(太祖)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
②不能为臣,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扣住“臣”、“固”、“安”)
(4)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抗击倭寇大获全胜,督管海运,保障了军粮运输.
【参考答案】
(1) ①穿戴 ②比得上 ③的确 ④方圆
(2)①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②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获得下等奖赏。
答案为:
(1)D;
(2)示例:1)(笔画)细得像是蚊子的脚,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
2)(文)与可是这样教给我的。
(3)示例:①胸有成竹(对表现对象有整体的把握)
②心手相应(将心之所想用娴熟的技巧表现出来)
参考译文: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都有了。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地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与可是这样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答案为:
(1)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用来;偏爱;
(2)A
(3)①并非(不仅仅)只有贤德的人(贤人或贤者)有这样的心。
②(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4)①比喻(对比);对话(语言描写)
②示例:甲文中孟子认为的“义”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大义、正义,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中腹䵍认为的“义”是原则、公正、正义,他因此大义灭亲,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性。我认为两文的“义”内涵虽稍有不同,但都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