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1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2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3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4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5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6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7页
    6.2.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作业课件第8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版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作业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作业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快速对答案,详细答案点击题序,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变浑浊,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不活泼 C+O2=====CO2 2C+O2=====2COC+2CuO=====2Cu+CO2↑ 红色 变浑浊CO2+C=====2CO
    (1)缓慢 (2)2C+O2=====2CO(3)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H2 CuO CO2(2)2H2O=====2H2↑+O2↑ 2Cu+O2=====2CuOC+O2=====CO2
    C+O2=====CO2
    2C+O2=====2CO
    C+2CuO====2Cu+CO2↑
    CO2+C=====2CO
    知识点一 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1.(2019·益阳中考)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D.碳单质不溶于水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知识点二 点燃时,碳具有可燃性3.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价值不菲的钻石、默默无闻的碳棒,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都是CO2B.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不同,燃烧产物可能不同C.碳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点拨:碳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生成物不同。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大于3∶8而小于3∶4时,会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
    4.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________(选填“缓慢”或“迅速”)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其操作方法是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振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高温下,碳具有还原性5.(2020·邵阳双清区模拟)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SiO2 B.CO C.C D.Si
    6.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碳单质的__________性。(2)证明有铜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
    (3)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刚开始预热横放试管时,竖放试管中马上有气泡冒出,但此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反应尚未发生,没有CO2生成
    (5)停止加热时,熄灭酒精灯之前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待横放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被倒吸入尚未冷却的横放试管
    使生成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再次氧化
    7.(2019-2020·娄底娄星区月考)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①石墨制作电极 ②活性炭制作滤毒剂 ③石墨制作润滑剂 ④作为燃料 ⑤冶炼金属A.①②③④ B.②⑤ C.①③⑤ D.④⑤
    8.有一包黑色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紫红色,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是(  )A.炭粉 D.CuO和炭粉
    9.按图示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要混合均匀B.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C.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后从液体中取出导管D.反应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点拨: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要混合均匀,这样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CO2,当木炭粉过量时可能会产生CO,故B错误;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铜失去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和,故D错误。故选A。
    10.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3∶4 B.3∶8 C.2∶1 D.1∶2
    点拨:碳充分燃烧时,C+O2=====CO2,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碳不充分燃烧时,2C+O2=====2CO,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一个氧原子;由于两份碳的质量相等,碳原子的质量一定。设每份碳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氧原子的质量×2x)∶(氧原子的质量×x)=2∶1。故选C。
    11.如图,A~G均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B、C、D、F均为单质,A、E、G均为氧化物。B、C为无色气体,D为红色固体,E和F均为黑色固体。请推断:
    (1)写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G:________。
    (2)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H2↑+O2↑
    2Cu+O2=====2CuO
    12.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模拟炼铜的实验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时,先将木炭研细,再将氧化铜与木炭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图甲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5)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液体倒吸,使横放试管炸裂
    13.将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共15 g装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质量为12.8 g。求:(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点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是多少?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2CuO+C=====2Cu+CO2↑160 44x 2.2 g = x=8 g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是8 g。
    14.【核心素养·关注物质的变化】已知:3C+2Fe2O3====4Fe+3CO2↑。如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铁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y表示(  )
    A.固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化铁的质量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气体CO2生成,固体减少
    点拨: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故A错误;氧化铁的质量应该逐渐减少,故B错误;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铁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所以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

    相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完整版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获奖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Mn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步骤图示,新知探究,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水,想一想,可以防止锈蚀,浪漫的表白,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