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讲练
备战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讲练 专题06《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
展开专题六 走进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规则重点难点: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4.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或: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利与弊是什么?)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③网络的弊端: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5.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6.怎样做到传播网络正能量(1)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诉求,为科学、民主决策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关心帮助他人,传播真善美,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7.建设安全、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你有何建议?(1)国家:1、修改和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2、加大和完善执法力度:3、建立健全网络监管、预警机制。(2)网站:依法经营,切实加强对网络平台和网络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反病毒、反黑客能力。(3)青少年: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2、恪守道德,文明上网。3、遵守法律,依法利用网络,抵制网络侵权行为。4、不恶意传播网络谣言,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 5、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6、正确选择网上信息并理智对待,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7、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共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技巧,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等等。 8.社会规则的作用有哪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1)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9.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3)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10.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或:怎样理解“自由和规则不可分”?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11.怎样做到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2.维护和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13.社会规则是怎样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14.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A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B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C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15.尊重从我做起,怎样做?(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16.为什么说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1)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2)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17.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A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B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C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或:、为什么要诚信?诚信的重要性是什么?)A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B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C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D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或:如何践行诚信?) A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B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C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社会,请你建言献策。(1) 国家:①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诚信教育;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诚信建设;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让诚信的人受益,让不诚信者名誉扫地,甚至被绳之以法;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2)社会:①要加强监督,积极宣传表彰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营造诚信氛围;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宣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3)企业:要以诚信为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4)学校:①开展以“讲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③建立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评选校园“诚信标兵”。(5)学生:①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②坚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积极参与各种诚信宣传活动。21.怎样遵章守法?(或:怎样自觉遵守法律?)A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C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22.如何预防犯罪?(或:怎样加强自我防范?)A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B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C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D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3.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或: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C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检法等机关控告、检举,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误区警示[误区1]培养亲社会行为就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利他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可见,亲社会行为是在日常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除了投身社会实践,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谦让、分享,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等。[误区 2]诚信就是任何时候都讲老实话。诚实守信要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但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在事关个人隐私时需要诚信的智慧,在维护国家机密时需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误区 3] 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不受限制。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和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保障人们真正享有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体验练习1.据报道,2017年4月8日凌晨,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2,雨果曾经说过:“好行善事,关心别人,这也是一种美德。”这说明①关爱他人,要从生活点滴做起②关爱是一门艺术③关爱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④关爱别人好处多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下列体现关爱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做法正确的是A. 小翔逃学参加义务植树活动B. 李伟将自己刚捡到的十元钱捐赠给灾区C. 某班学生周末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挑水D. 刘伟叫来了父母替他擦教室玻璃4.(2017广东)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6湖南常德)莲花中学各年级每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这告诉我们 ( )A.学雷锋活动只适合在学校举行B.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C.只有莲花中学每年举行学雷锋的社会实践活动D.莲花中学的师生对学雷锋活动的热情最高6.(2015云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17江苏连云港期中)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时事。这有利于 ( )①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增长知识②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③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提高道德与法治成绩,一定会使我们考上理想的学校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8.(2018安徽蚌埠质量监测,5)2017年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这说明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C.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D.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9.(2017安徽)2016年7月18日,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 (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③大事诚信,小节不拘④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7福建莆田二十五中月考)材料一 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知识不可少。材料二 请欣赏漫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2)请你谈谈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至少列举两点,4分)(3)请说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6分)(4)你打算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至少三点,6分)11,(2014湖南郴州)分析说明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二 一个27岁的郴州汝城小伙在新疆走红。他叫范尉,正在新疆医科大读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至今,他几乎把在学校获得的全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自己的勤工俭学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100多名孤残儿童和贫困学生,被誉为“爱心达人大学生”。2014年1月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范尉的事迹,说一说他向社会传递了哪些正能量。(2分)(2)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社会现象。请列举两例。(2分)(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谈谈你如何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6分)12.(2018河南濮阳期末)材料: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原则,说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就是国际上通用“一米线”规定的原因。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更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