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练——选择题(1)
展开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练——选择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高
B.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C. 用铁、铝制作炊具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导热性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
2.将X、Y、Z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盐酸中,仅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Z放入XCl2溶液中,Z的表面有X单质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 X>Y>Z B. Y>X>Z C. Y>Z>X D. Z>Y>X
3.下列每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均表示同一种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
A. 纯碱、氢氧化钠、NaOH B. 生石灰、氧化钙、CaO
C. 铁锈、氧化铁、FeO D. 大理石、碳酸钙、CaCO3
4.现有一包11g的混合物,其中可能有铁、铜及它们的氧化物,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的成分可能为( )
A. Fe2O3和CuO B. FeO和CuO C. FeO和Cu D. Fe和CuO
5.下列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 烧碱﹣﹣NaOH B. 生石灰﹣﹣CaO C. 干冰﹣﹣CO2 D. 金刚石﹣﹣C60
6.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 滤液中一定有Mg2+、Cu2+、Ag+;
C. 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Cu;
D.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适宜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
点燃
B
Cu
Fe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蒸发
C
KCl固体
KClO3
-----
充分加热、溶解、过滤、蒸发
D
NaCl溶液
Na2SO4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A. A B. B C. C D. D
8.把40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为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42.9% C. 72.7% D. 90.1%
9.下列曲线表达错误的是( )
A. KClO3与MnO2制氧气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C.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D. 一定量的铜与过量的O2共热
10.下图是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四个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①和②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Zn > Fe
B. 由③和④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Fe > Cu > Ag
C. ③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蓝色
D.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 +H2↑
11.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
A.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B.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 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C. 除去H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AgNO3溶液的洗气瓶
D. 除去铜粉中的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
12.下列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 水银----Ag ----单质 B. 可燃冰---- CO2 ----氧化物
C. 生石灰----Ca(OH)2----碱 D. 盐酸---- HCl ----酸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14.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环境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食品袋防腐
②O2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燃料
①过量排放CO2 ,形成温室效应
②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C.化学与现象
D.化学与生活
①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②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
①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②生活中常用过滤的方法软化硬水
A. A B. B C. C D. D
15.碳的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循环 B. 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O2
C. CO2排放过多会污染空气 D. 含碳单质矿物转化为CO2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6.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施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较少污染,节约资源 B. 制造高铁钢轨所使用的钢材是化合物
C. 农作物秸秆可作沼气燃料,禁止焚烧 D. 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锈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得到浅绿色溶液 B. 木条蘸有浓硫酸后变黑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条件
C. 探究分子的运动 D. 探究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20.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西红柿
苹果汁
pH范围
7.6~8.0
6.3~6.6
4.0~4.4
2.9~3.3
A. 鸡蛋清 B. 牛奶 C. 西红柿 D. 苹果汁
2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
A. 侯德榜提出了联合制碱法 B. 拉瓦锡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22.以下的说法不合理的有( )
①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方法之一
②在有限空间内,空气中混有粉尘,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③酶是一类蛋白质,纤维素属于维生素
④除去NaCl中少量的氯化镁,可先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⑤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钡中的两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固体组成有3种情况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23.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提纯两个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配制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B. 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 在粗盐提纯中蒸发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 配制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24.小李同学的化学归纳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B. 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先移开导管后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C. 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
D. 雨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因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而酸性增强
25.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则X、Ag、Al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 Al、X、Ag B. X、Al、Ag C. Al、Ag、X D. Ag、X、Al
26.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A. CO(NH2)2 B. KCl C. Ca3(PO4)2 D. KNO3
27.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置换反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P+O2 点燃__ P2O5 化合反应
C. 湿法冶铜: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高温__ CaO+CO2↑ 分解反应
2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NaOH、KNO3、CaC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将此固体投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 上层清液呈无色。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一定是 CaCO3、BaSO4
B. 上述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K+、Na +、NO3 -、Cl -
C.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aOH、CaCO3、BaCl2、Na2SO4 , 可能含有 CuCl2、KNO3
D.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Na2SO4、BaCl2 , 一定不含 CuCl2 , 可能含有 KNO3、NaOH
2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20g甲和20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甲、乙),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C. 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0.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O3-、Ba2+、Cl- B. Cu2+、Na+、NO3-、K+
C. K+、CO32-、NO3-、Cl- D. H+、Ba2+、K+、NO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符合题意
B.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C. 用铁、铝制作炊具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导热性 ,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 ,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2.【答案】 C
【解析】【解答】 将X、Y、Z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盐酸中,仅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得出Y>H,X和Z在H之后, 再将Z放入XCl2溶液中,Z的表面有X单质析出. 得出Z>X,综上所述Y>Z>X;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和酸能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3.【答案】 B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没有俗称,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和俗称分析
4.【答案】 A
【解析】【解答】假设固体全部是铁,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73
x 100g×14.6%
56x=73100g×14.6%
x=11.2g,
假设固体全部是氧化铜,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y
CuO+2HCl=CuCl2+H2O
80 73
y 100g×14.6%
80y=73100g×14.6%
y=16g
假设固体全部是氧化铁,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z
Fe2O3+6HCl=FeCl2+3H2O
160 73
z 100g×14.6%
160z=73100g×14.6%
z=32g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极值思想的考查,难度有点大,重在对问题的思考
5.【答案】 D
【解析】【解答】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名称进行分析。
6.【答案】 C
【解析】【解答】A、得到蓝色的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即镁完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或银和铜,银和铜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滤液中一定有Mg2+、Cu2+、可能含有Ag+ , 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一定没有Mg,这是因为铜反应则镁完全反应,可能含有Cu,这是因为如果硝酸银不足,则铜有剩余,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Mg(NO3)2、Cu(NO3)2、可能含AgNO3 , 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7.【答案】 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氛围中无法燃烧,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故B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经溶解、过滤、蒸发可得到氯化钾 ,故C符合题意;
D、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钡过量,则经过滤后,仍有杂质氯化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除杂时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其二是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能反应,据此分析
8.【答案】 A
【解析】【解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气体是二氧化碳,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44g× 1244 =12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g40g ×100%=30%。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9.【答案】 B
【解析】【解答】A、KClO3与MnO2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B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固体没有剩余,C不符合题意;
D、一定量的铜与过量的O2共热产生氧化铜,消耗一定质量的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中的氢来自于酸分析
C、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D、根据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分析
10.【答案】 A
【解析】【解答】A、①中是锌粒与稀盐酸反应,②中是铁片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来探究Zn与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原因是:该实验中酸的种类及金属和酸的接触面积不同,有两个不同的变量,故符合题意;
B、用于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是③和④,因为由③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④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铜>银,故不符合题意;
C、③中是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因和硝酸铜,现象为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D、②中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 +H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符合题意。
C、除去H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然后在过滤洗涤即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除杂时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反应,其二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据此分析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 水银化学式Hg,故A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是甲烷结晶水合物,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主要成分是HCl,离解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
13.【答案】 A
【解析】【解答】A. 制取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效果,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否则称量不准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否则浓硫酸溅出伤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的正确顺序,进行分析。
14.【答案】 B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以填充食品袋防腐;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过量排放CO2 , 会形成温室效应;为节约和环保,应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符合题意;
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的异味;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过滤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故过滤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15.【答案】 C
【解析】【解答】A.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的循环,不符合题意;
B. 绿色植物可以将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O2 ,不符合题意;
C. 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 含碳单质矿物转化为CO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循环是碳元素的循环、光合作用原理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6.【答案】 B
【解析】【解答】A. 施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较少污染,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B. 制造高铁钢轨所使用的钢材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 农作物秸秆可作沼气燃料,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禁止焚烧,不符合题意;
D. 食品添加剂若大量使用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优点分析;
B、根据钢为铁的合金分析;
C、根据农作物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分析;
D、根据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分析。
17.【答案】 B
【解析】【解答】A. 铁锈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生成氯化铁溶液,所以得到黄色溶液,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木条蘸有浓硫酸后变黑,故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如碳酸钙,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8.【答案】 C
【解析】【解答】A、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图象不符合题意。
B、水呈中性,pH等于7,起点从7开始,而不是3,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pH值会不断增大,图象不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和锌,刚开始反应时,金属不足,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金属不足时,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多;盐酸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图象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一样,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生成物中有氧化钙固体,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为0;
B、水呈中性,pH=7;
C、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金属铁和锌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由于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所以消耗的金属锌的质量大;
D、二氧化锰只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19.【答案】 C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量即氧气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该实验不能验证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能在纯铜片上划出痕迹,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来探究分子运动。
20.【答案】 A
【解析】【解答】A、由表可知,鸡蛋清的pH范围是7.6~8.0,pH大于7,因此,呈碱性,故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牛奶的pH范围是6.3~6.6,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C、由表可知,西红柿的pH范围是4.0~4.4,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D、由表可知,苹果汁的pH范围是2.9~3.3,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据此思路进行解析。
21.【答案】 B
【解析】【解答】A. 侯德榜提出了候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发展史进行分析。
22.【答案】 C
【解析】【解答】①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温度、压强而改变,降低可燃物周围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方法之一,故符合题意;
② 在有限空间内,空气中混有粉尘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③ 酶是一类蛋白质,有催化作用,纤维素属于多糖,不属于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④ 除去NaCl中少量的氯化镁,可先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再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中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得氯化镁,故不符合题意;
⑤ 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钡中的两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该固体组成有2种情况:BaCl2和Na2SO4 , BaCl2和K2SO4 , 故符合题意;
所以不合理的说法有4条,
故答案为:C。
【分析】①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
② 根据爆炸的概念进行分析。
③ 根据酶是一类蛋白质,有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④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⑤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中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提纯中过滤需要烧杯和玻璃棒,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粗盐提纯中蒸发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步骤及各步骤所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4.【答案】 A
【解析】【解答】A、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根据电子分层排布原则可知,两个电子排布在第一电子层,而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不得电子,不失电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先移开导管后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不符合题意;
C、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D、雨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因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氦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制气体时先移酒精灯会倒吸分析;
C、根据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分析。
25.【答案】 A
【解析】【解答】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位于银之前,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X与硫酸铝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位于铝之后,故X、Ag、Al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l、X、Ag。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26.【答案】 C
【解析】【解答】A、CO(NH2)2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Cl中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D、KNO3中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27.【答案】 C
【解析】【解答】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用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点燃__2P2O5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湿法冶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D、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铜不与硫酸反应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要配平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28.【答案】 C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中一定含碳酸钙、硫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OH- , 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将此固体投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 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铜,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一开始无现象,应该是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硝酸钠和水,故一定含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一定含碳酸钙,氢氧化铜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沉淀中一定含硫酸钡,故固体一定含氯化钡、硫酸钠,沉淀中可能含氢氧化铜,故固体中可能含氯化铜,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
29.【答案】 C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从较高温度的饱和热液降低温度,其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降低温度乙无法析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的溶解度降低,但是此时甲的溶解度仍然大于20g,因此不会有甲固体析出,所以此时还是20g甲溶解在100g水中,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此时乙也没有析出,还是20g乙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甲和乙都是20g溶质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
30.【答案】 C
【解析】【解答】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显碱性,含有OH-。
A.SO42-与Ba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Cu2+与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K+、CO32-、NO3-、Cl-与OH-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H+与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
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或铜离子不共存。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练——选择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高
B.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C. 用铁、铝制作炊具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导热性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
2.将X、Y、Z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盐酸中,仅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Z放入XCl2溶液中,Z的表面有X单质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 X>Y>Z B. Y>X>Z C. Y>Z>X D. Z>Y>X
3.下列每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均表示同一种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
A. 纯碱、氢氧化钠、NaOH B. 生石灰、氧化钙、CaO
C. 铁锈、氧化铁、FeO D. 大理石、碳酸钙、CaCO3
4.现有一包11g的混合物,其中可能有铁、铜及它们的氧化物,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的成分可能为( )
A. Fe2O3和CuO B. FeO和CuO C. FeO和Cu D. Fe和CuO
5.下列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 烧碱﹣﹣NaOH B. 生石灰﹣﹣CaO C. 干冰﹣﹣CO2 D. 金刚石﹣﹣C60
6.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 滤液中一定有Mg2+、Cu2+、Ag+;
C. 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Cu;
D.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适宜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
点燃
B
Cu
Fe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蒸发
C
KCl固体
KClO3
-----
充分加热、溶解、过滤、蒸发
D
NaCl溶液
Na2SO4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A. A B. B C. C D. D
8.把40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为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42.9% C. 72.7% D. 90.1%
9.下列曲线表达错误的是( )
A. KClO3与MnO2制氧气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C.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D. 一定量的铜与过量的O2共热
10.下图是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四个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①和②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Zn > Fe
B. 由③和④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Fe > Cu > Ag
C. ③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蓝色
D.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 +H2↑
11.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
A.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B.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 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C. 除去H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AgNO3溶液的洗气瓶
D. 除去铜粉中的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
12.下列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 水银----Ag ----单质 B. 可燃冰---- CO2 ----氧化物
C. 生石灰----Ca(OH)2----碱 D. 盐酸---- HCl ----酸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14.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环境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食品袋防腐
②O2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燃料
①过量排放CO2 ,形成温室效应
②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C.化学与现象
D.化学与生活
①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②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
①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②生活中常用过滤的方法软化硬水
A. A B. B C. C D. D
15.碳的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循环 B. 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O2
C. CO2排放过多会污染空气 D. 含碳单质矿物转化为CO2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6.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施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较少污染,节约资源 B. 制造高铁钢轨所使用的钢材是化合物
C. 农作物秸秆可作沼气燃料,禁止焚烧 D. 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锈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得到浅绿色溶液 B. 木条蘸有浓硫酸后变黑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条件
C. 探究分子的运动 D. 探究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20.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西红柿
苹果汁
pH范围
7.6~8.0
6.3~6.6
4.0~4.4
2.9~3.3
A. 鸡蛋清 B. 牛奶 C. 西红柿 D. 苹果汁
2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
A. 侯德榜提出了联合制碱法 B. 拉瓦锡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22.以下的说法不合理的有( )
①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方法之一
②在有限空间内,空气中混有粉尘,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③酶是一类蛋白质,纤维素属于维生素
④除去NaCl中少量的氯化镁,可先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⑤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钡中的两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固体组成有3种情况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23.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提纯两个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配制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B. 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 在粗盐提纯中蒸发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 配制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24.小李同学的化学归纳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B. 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先移开导管后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C. 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
D. 雨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因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而酸性增强
25.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则X、Ag、Al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 Al、X、Ag B. X、Al、Ag C. Al、Ag、X D. Ag、X、Al
26.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A. CO(NH2)2 B. KCl C. Ca3(PO4)2 D. KNO3
27.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置换反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P+O2 点燃__ P2O5 化合反应
C. 湿法冶铜: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高温__ CaO+CO2↑ 分解反应
2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NaOH、KNO3、CaC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将此固体投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 上层清液呈无色。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一定是 CaCO3、BaSO4
B. 上述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K+、Na +、NO3 -、Cl -
C.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aOH、CaCO3、BaCl2、Na2SO4 , 可能含有 CuCl2、KNO3
D.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Na2SO4、BaCl2 , 一定不含 CuCl2 , 可能含有 KNO3、NaOH
2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20g甲和20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甲、乙),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C. 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0.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O3-、Ba2+、Cl- B. Cu2+、Na+、NO3-、K+
C. K+、CO32-、NO3-、Cl- D. H+、Ba2+、K+、NO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符合题意
B.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C. 用铁、铝制作炊具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导热性 ,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 ,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2.【答案】 C
【解析】【解答】 将X、Y、Z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盐酸中,仅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得出Y>H,X和Z在H之后, 再将Z放入XCl2溶液中,Z的表面有X单质析出. 得出Z>X,综上所述Y>Z>X;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和酸能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3.【答案】 B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没有俗称,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和俗称分析
4.【答案】 A
【解析】【解答】假设固体全部是铁,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73
x 100g×14.6%
56x=73100g×14.6%
x=11.2g,
假设固体全部是氧化铜,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y
CuO+2HCl=CuCl2+H2O
80 73
y 100g×14.6%
80y=73100g×14.6%
y=16g
假设固体全部是氧化铁,则消耗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铁的质量为z
Fe2O3+6HCl=FeCl2+3H2O
160 73
z 100g×14.6%
160z=73100g×14.6%
z=32g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对极值思想的考查,难度有点大,重在对问题的思考
5.【答案】 D
【解析】【解答】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名称进行分析。
6.【答案】 C
【解析】【解答】A、得到蓝色的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即镁完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或银和铜,银和铜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滤液中一定有Mg2+、Cu2+、可能含有Ag+ , 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一定没有Mg,这是因为铜反应则镁完全反应,可能含有Cu,这是因为如果硝酸银不足,则铜有剩余,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Mg(NO3)2、Cu(NO3)2、可能含AgNO3 , 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7.【答案】 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氛围中无法燃烧,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故B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经溶解、过滤、蒸发可得到氯化钾 ,故C符合题意;
D、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钡过量,则经过滤后,仍有杂质氯化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除杂时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其二是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能反应,据此分析
8.【答案】 A
【解析】【解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气体是二氧化碳,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44g× 1244 =12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g40g ×100%=30%。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9.【答案】 B
【解析】【解答】A、KClO3与MnO2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B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固体没有剩余,C不符合题意;
D、一定量的铜与过量的O2共热产生氧化铜,消耗一定质量的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中的氢来自于酸分析
C、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D、根据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分析
10.【答案】 A
【解析】【解答】A、①中是锌粒与稀盐酸反应,②中是铁片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来探究Zn与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原因是:该实验中酸的种类及金属和酸的接触面积不同,有两个不同的变量,故符合题意;
B、用于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是③和④,因为由③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④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铜>银,故不符合题意;
C、③中是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因和硝酸铜,现象为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D、②中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 +H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符合题意。
C、除去H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然后在过滤洗涤即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除杂时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反应,其二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据此分析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 水银化学式Hg,故A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是甲烷结晶水合物,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主要成分是HCl,离解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
13.【答案】 A
【解析】【解答】A. 制取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效果,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否则称量不准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否则浓硫酸溅出伤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的正确顺序,进行分析。
14.【答案】 B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以填充食品袋防腐;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过量排放CO2 , 会形成温室效应;为节约和环保,应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符合题意;
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的异味;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过滤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故过滤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15.【答案】 C
【解析】【解答】A.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的循环,不符合题意;
B. 绿色植物可以将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O2 ,不符合题意;
C. 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 含碳单质矿物转化为CO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循环是碳元素的循环、光合作用原理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6.【答案】 B
【解析】【解答】A. 施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较少污染,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B. 制造高铁钢轨所使用的钢材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 农作物秸秆可作沼气燃料,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禁止焚烧,不符合题意;
D. 食品添加剂若大量使用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优点分析;
B、根据钢为铁的合金分析;
C、根据农作物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分析;
D、根据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分析。
17.【答案】 B
【解析】【解答】A. 铁锈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生成氯化铁溶液,所以得到黄色溶液,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木条蘸有浓硫酸后变黑,故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如碳酸钙,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8.【答案】 C
【解析】【解答】A、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图象不符合题意。
B、水呈中性,pH等于7,起点从7开始,而不是3,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pH值会不断增大,图象不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和锌,刚开始反应时,金属不足,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金属不足时,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多;盐酸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图象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一样,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生成物中有氧化钙固体,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为0;
B、水呈中性,pH=7;
C、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金属铁和锌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由于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所以消耗的金属锌的质量大;
D、二氧化锰只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19.【答案】 C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量即氧气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该实验不能验证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能在纯铜片上划出痕迹,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来探究分子运动。
20.【答案】 A
【解析】【解答】A、由表可知,鸡蛋清的pH范围是7.6~8.0,pH大于7,因此,呈碱性,故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牛奶的pH范围是6.3~6.6,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C、由表可知,西红柿的pH范围是4.0~4.4,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D、由表可知,苹果汁的pH范围是2.9~3.3,pH小于7,因此,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据此思路进行解析。
21.【答案】 B
【解析】【解答】A. 侯德榜提出了候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发展史进行分析。
22.【答案】 C
【解析】【解答】①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温度、压强而改变,降低可燃物周围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方法之一,故符合题意;
② 在有限空间内,空气中混有粉尘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③ 酶是一类蛋白质,有催化作用,纤维素属于多糖,不属于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④ 除去NaCl中少量的氯化镁,可先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再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中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得氯化镁,故不符合题意;
⑤ 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钡中的两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该固体组成有2种情况:BaCl2和Na2SO4 , BaCl2和K2SO4 , 故符合题意;
所以不合理的说法有4条,
故答案为:C。
【分析】①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
② 根据爆炸的概念进行分析。
③ 根据酶是一类蛋白质,有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④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⑤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中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提纯中过滤需要烧杯和玻璃棒,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粗盐提纯中蒸发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步骤及各步骤所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4.【答案】 A
【解析】【解答】A、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根据电子分层排布原则可知,两个电子排布在第一电子层,而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不得电子,不失电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先移开导管后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不符合题意;
C、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D、雨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因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氦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制气体时先移酒精灯会倒吸分析;
C、根据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分析。
25.【答案】 A
【解析】【解答】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位于银之前,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X与硫酸铝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位于铝之后,故X、Ag、Al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l、X、Ag。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26.【答案】 C
【解析】【解答】A、CO(NH2)2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Cl中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D、KNO3中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27.【答案】 C
【解析】【解答】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用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点燃__2P2O5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湿法冶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D、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铜不与硫酸反应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要配平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28.【答案】 C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中一定含碳酸钙、硫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OH- , 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将此固体投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 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铜,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一开始无现象,应该是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硝酸钠和水,故一定含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一定含碳酸钙,氢氧化铜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沉淀中一定含硫酸钡,故固体一定含氯化钡、硫酸钠,沉淀中可能含氢氧化铜,故固体中可能含氯化铜,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铜、硝酸钾。
29.【答案】 C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从较高温度的饱和热液降低温度,其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降低温度乙无法析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的溶解度降低,但是此时甲的溶解度仍然大于20g,因此不会有甲固体析出,所以此时还是20g甲溶解在100g水中,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此时乙也没有析出,还是20g乙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甲和乙都是20g溶质溶解在100g水中,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乙的溶解度为2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为饱和溶液,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
30.【答案】 C
【解析】【解答】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显碱性,含有OH-。
A.SO42-与Ba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Cu2+与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K+、CO32-、NO3-、Cl-与OH-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H+与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
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或铜离子不共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