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42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跟踪练能力提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42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跟踪练能力提升第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42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跟踪练能力提升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42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跟踪练能力提升

    展开

    [跟踪练·能力提升]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 8~前 6 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 1/6 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梭伦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R·R 博尔加《希腊的传统》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解析:(1)据材料一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材料二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归纳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3)据材料四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答案:(1)因素:贫富差距;债务奴隶制;社会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2)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六一汉制度)。创新举措: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目的:打破贵族特()权。(3)含义:梭伦改革既限制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性(中庸性)2(2020·南京调研测试)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 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权、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归纳。第二小问由材料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由材料二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归纳。(3)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小问材料中商鞅家庭制度改革服务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立所以从本质来看属于封建化过程。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3)积极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3(2020·南京、盐城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拔氏尤能注重拔擢……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根据材料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建构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其时南方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概括。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交流的显著特征是双向的交流和融合南方文化深深影响北方使北方逐步汉化北方文化也影响南朝是双向互动交流。(2)因素:根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擢归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以及后世王朝的统一等角度回答。答案:(1)内容: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表现:礼仪文化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论五事札子》材料二 熙宁四、五年(10711072)朝廷接连调整雇役细目今依仿府界之法又令四等以下均出役;未几又令只据税钱不用等第;又今挪移补助。其中的做法取自开封府、江南东西、福建等路的经验。梓路判官冯山说:自去年冬末已后访问诸处仅能成书方议奏报而旋有新制……年之间改动者数四官吏惶骇不知定议……然则役法何时而定耶?——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材料三 邓绾言:昨者朝廷免役率钱之法初且用丁产户籍故诸路患其未均相继奏陈各请重造多于改造矣。正因为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遂取得法虽不同大约己定而民乐输矣的效果。——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谈及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并要达到什么目的?(2)据材料二指出朝廷在变法过程中采取了什么做法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可知王安石谈及的是变法中的免疫法其目的是农时不夺而民均(2)根据材料二中的自去年冬末已后访问诸处仅能成书方议奏报而旋有新制”“半年之间改动者数四官吏惶骇不知定议归纳朝廷的做法和问题。根据材料三中的正因为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归纳解决的措施。(3)根据材料信息从改革要因地制宜、要试点先行、不可朝令夕改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内容:免役法(募役法)。目的:农时不夺而民均。(2)做法:不断将各地上报的成功经验推行全国。问题:造成朝令夕改的问题。措施: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3)改革要因地制宜;中央改革的原则性与地方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改革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改革不可朝令夕改。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