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01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02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

    展开

    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公差,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公差,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 ()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404346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48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即,和

    (2)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譬如: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

    【例 1】    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例1的结果知: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76所以:

    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50项,所以:

    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15项,所以:

    【答案】                         

     

    【巩固】    12……891098……21_____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

    【解析】       1+2+3+…+n+…+3+2+1=n×n,所以原式=10×10=100

    【答案】

     

    【巩固】    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1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所以和=1986×59930

    【答案】

     

    【巩固】    计算:110111112126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四年级,初赛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下面结果.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刚刚学过的求项数以及求和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

    项数:; 和:

    项数:;和:

    项数:;和:

    【答案】                    

     

    【巩固】    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1)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76项,所以:

    2)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50项,所以:

        3)算式中的等差数列一共有15项,所以:

    【答案】1        2        3

     

     

    【巩固】     计算下列一组数的和:105110115120195200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必须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这里首项是105,末项是200,但项数不知道.若利用,可有

    据此可先求出项数,再求数列的和.

      解:数列的项数

     

    故数列的和是:

     

     

     

    【答案】

     

    【巩固】       聪明的小朋友们,一下吧.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刚刚学过的求项数以及求和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

    项数:; 和:

    项数:;和:

    【答案】           

     

    【巩固】       巧算下题: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

    这一串加数可以组成首项为1、末项为19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项数,原式

    【答案】         

     

    【巩固】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四年级,初赛

    【解析】       观察原式可知,123…2007分别可与200720062005…1组成2008,于是括号中有20082008,故原式结果为2008

    【答案】

     

    【巩固】       __________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

    【解析】       根据中项定理知: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08×7,所以原式= 2008×7÷2008=7

    【答案】

     

    【巩固】       计算:1÷50+2÷50+……+98÷50+99÷50=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2】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第一个数列的项数1000,第二个数列的项数为999,利用求和公式得:

    (方法二)第一个括号内共有1000个数,第二个括号内有999个数.把1除外,第一个括号内的各数依次比第二个括号里相应的数大1,因此可简捷求和.

    原式(10001)

    通过观察可知,题目中的减数可以组成等差数列,所以,可先求这些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当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这些减数能组成等差数列时,可以先求这些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求项数公式可知两个括号内的算式都各有994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决赛

    【解析】       找规律并分组计算如下: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和式中的项成等差数列,从而可能想到先求和,再

    做减法.这样做,很自然,也比较简便,有其他更为简便的解法吗?再看题,你会冒出一个好想法:运用加减运算性质先做减法:,它们的差都等于1,然后,计算等于1的差数有多少个.由于题中1100的全部偶数之和作为被减数,奇数之和为减数,所以,相邻的奇偶数相减(以大减小),共得50个差数1,从而,

    原式

    以把这个数列拆分为两个数列,对

    它们分别求和:原式

    本题也可以按照上题的方法做,但还有更简便的办法,把式子中的减法都计算出来可以得到下式:

               这是的组合,分别计算结果即可:

               原式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让学生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分别计算前后两部分,然后讲方法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

    观察数列规律,动脑思考的重要性.

    原式

    方法二:把括号去掉,两两结合,简便计算.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等差数列求和.

    原式

    方法二:把括号去掉,两两结合,简便计算.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原式

    方法二:原式

    方法三:,观察到这一点就好办了,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不难发现每两个数放在一起就是2,就等于说每一个数都看成1就行了,原式有2008项,所以最后答案就是2008.(让学生体会观察数列规律动脑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3】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2          【题型】计算

    【关键词】第十三届,迎春杯,试题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4】    计算______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以质数71做分母的最简真分数有求这列数的和

    计算: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3          【题型】计算

    【解析】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得:

    方法一:将这列数的分子从左往右排起来是1234…6970.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70,项数是70.我们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项数求出分子相加的和,再求出以质数71做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

                      

    方法二:将这列数排列起来,可以发现:

    第二项比第一项多

    第三项比第二项多

    第四项比第三项多

    …………

    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带分数加法,我们先计算整数部分,再计算分数部分,认真观察我们发现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都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数学口算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2-1-2 等差数列计算题.教师版(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