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难点加强专题(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应用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424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难点加强专题(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应用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424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难点加强专题(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应用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424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难点加强专题(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应用
展开难点加强专题(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应用
重点突破
1.归纳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
调节方式 | 调节机制 | 举例 |
神经调节 | 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 | 各种反射活动 |
体液调节 | 体液中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 激素、CO2、H+等的调节 |
神经—体液调节 | 神经活动体内激素神经调节水平代谢体液调节 | 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
体液—神经调节 | 血液中CO2呼吸中枢体液调节呼吸反射神经调节 |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2.熟知生命活动调节的典型途径
(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
(2)
例如: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的过程。
(3)
例如: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发出指令会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4)
例如: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会分泌物质作用于垂体,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综述
(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可促使c(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b,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5)若该图表示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则e为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皮肤和汗腺等)。
考能提升
例1 (不定项选择题)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CD )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传入神经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B错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D正确。
例2 (2019·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模拟)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A项错误;唾液分泌属于反射,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项正确;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C项正确;神经调节的速度最快,D项正确。
课末总结
1.〔思维导图〕
2.〔简答题长句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分化和成熟;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2.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
4.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困难,使液体增多。
5.激素调节的三大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神经调节主导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激素又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2019·全国Ⅰ卷,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解析]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项正确。惊吓刺激是看得见、听得着、可感受到的,也就是说惊吓刺激可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受器,并产生相应的反应,B项正确。通过分析题干可知,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的活动,C项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项错误。
2.(2019·全国Ⅱ卷,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D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解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产生渴感,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将信号传送给垂体,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项错误。
3.(2019·全国Ⅲ卷,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不利于人体散热,A项符合题意。在炎热环境下,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人体散热,B、C两项不符合题意。酒精挥发时会带走人体的热量,故用酒精擦拭皮肤有利于人体散热,D项不符合题意。
4.(2017·全国卷Ⅱ,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发挥作用,可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A项正确;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项错误;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
5.(全国卷Ⅱ)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解析]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血糖浓度变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等可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A正确;垂体可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血糖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6.(2017·全国卷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41_℃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_℃引起的。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
[解析] (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7.(2018·全国卷Ⅰ,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 (1)b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可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