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通用版学案: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通用版学案: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页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通用版学案: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页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通用版学案: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通用版学案: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展开

    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观念
    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科学
    思维
    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
    探究
    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
    责任
    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类健康的态度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重难深化类]

    一、体液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二、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
    1.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与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2018·浙江卷,T11D)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2018·浙江卷,T11C)
    (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
    (2016·海南卷,T19A)

    (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2015·四川卷,T5B)
    (5)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2015·海南卷,T16B)
    (6)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2013·海南卷,T20D)
    (7)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8)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⑬受体
    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1.总结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辨析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对点落实]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维生素、尿素
    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
    解析:选C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选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在内环境中。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易错提醒]
    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
    (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
    [典型图示]

    [问题设计]
    (1)解答图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解答图2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
    ①单方向(箭头)→丁为淋巴
    ②双方向(箭头)→乙为组织液

    [对点落实]
    3.(2019·盘锦月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解析:选C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4.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 依题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重难深化类]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5)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6)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pH会大幅上升(×)






    2.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填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名称):[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d]皮肤。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
    (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2)为什么食用了“劣质奶粉”的婴儿会变成“大头娃娃”呢?
    提示:婴儿食用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劣质奶粉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组织液的水量增多并且大量积聚在组织细胞间隙,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明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联系

    (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对点落实]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选C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相对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
    解析:选D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3.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解析:选D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可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归纳拓展]
    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四类“信息分子”归纳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浆细胞
    抗原
    淋巴因子
    T细胞
    B细胞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C.血浆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血浆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体外
    解析:选B 人体血浆的pH一般在7.35~7.45;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和HCO来维持;乳酸过多时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然后H2CO3分解成CO2和水,排出体外。
    5.(2019·惠州模拟)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解析:选D 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图2显示: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比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小,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危及人体健康。健康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
    [对点落实]
    6.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解析:选A 高原反应是由于血氧过低导致机体缺氧所致;中暑时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
    7.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选C 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佝偻病患者体内缺乏Ca2+,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归纳拓展]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课堂一刻钟
    1.(2018·海南高考)下列属于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高分必备——厘清概念
    准确解答内环境成分类题的前提是对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准确,并注意总结哪些物质属于内环境,哪些不属于内环境。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解析:选A 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
    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解题关键——理清过程
    只要明确人体内产生CO2的部位(细胞内)、排出途径及自由扩散的方向即可对此项做出正确判断。                       

    解析:选A 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CO2浓度高于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3.(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易错探因——张冠李戴
    血红蛋白不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而不是血浆内。命题者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式,误导考生以为血红蛋白就是血浆蛋白。                   
    解析:选C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中都有免疫细胞;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4.(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易错探因——原理不明
    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量不相等,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内、外Na+浓度不相等,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解析:选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先进入血浆再进入组织液中;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
    5.(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易错探因——过程不明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内。命题者有意设置相似或相近的过程,以增加考生的辨析难度。             
    解析:选D 内环境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6.(2017·全国卷Ⅰ),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破题障碍——不会迁移
    本题引入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其实是对溶液渗透压概念的进一步拓展,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只要掌握“渗透压的高低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这一核心,解答本题并不困难。

    命题探源——以“本”为本
    此空是对人教版必修③教材P5粗体字标题的直接考查。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养成依据教材大小标题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习惯,这样有利于理清知识归属,明确知识联系。只有平时存储清,考场才能调用准。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情考情·了然于胸]

    一、明考情·知能力——找准努力方向
    考查知识
    1.内环境的概念和成分是高频考点,也是易错点。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调节与意义是常规考点,难度较低。
    3.渗透压的概念及内环境各成分间的物质交换对渗透压的影响是难点。
    考查能力
    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①内环境的概念、成分、理化性质;②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2.推理能力:如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相互转化。
    3.迁移应用能力:如第6题,结合新概念考查水的运输及对渗透压的影响。

    二、记要点·背术语——汇总本节重点
    1.人体的内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2)组织液、血浆、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4.体液各成分转化关系的判断方法

    组织液与血浆、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淋巴与组织液及血浆都是单向流动,因此上图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课下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临川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
    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C.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
    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
    解析:选D 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人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部分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蛋白质,正常成人血液含量极少,癌症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些,检测人体内环境中的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指标,但是要确诊还需要相关的病理检查。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解析:选B 摄入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中的水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是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K+维持的
    解析:选C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血浆中的HCO、HPO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的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维持的,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D 题述“媒介”是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属于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5.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选C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不进入内环境;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解析:选C 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7.(2019·衡水四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解析:选A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8.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解析:选D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缓冲液组还是血浆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表示组织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因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10.(2019·琼海模拟)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环境示意图。a、b、c是液体,①②是不同的结构,③是组织细胞。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会引起a增多
    B.机体新陈代谢主要在c中进行
    C.②处细胞直接的内环境为b
    D.a中的O2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
    解析:选D 花粉过敏会引起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c组织液的量会增加;题图中的c是组织液,而机体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液中;②处细胞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直接的内环境为b(淋巴)和c(组织液);a(血浆)中的O2进入③(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组织细胞膜(1层生物膜)、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膜(2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11.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
    C.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淋巴,③表示组织液,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存在于淋巴(②)中,因此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③)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选B 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
    二、非选择题
    13.如表是对6名赛艇运动员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休息30 min后所测定的血乳酸浓度的变化。

    运动员
    编号
    安静时的血乳酸
    浓度(mmol/L)
    运动后即刻的血乳
    酸浓度(mmol/L)


    运动后休息30 min后的
    血乳酸浓度(mmol/L)

    F1
    1.46
    12.02
    4.9
    F2
    1.52
    11.23
    4.4
    F3
    1.89
    10.02
    4.6
    F4
    1.65
    9.26
    7.65
    F5
    2.15
    10.31
    4.89
    F6
    1.85
    10.33
    3.18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安静时的血乳酸浓度绝大多数在2 mmol/L以内,安静时血乳酸主要由耗能较________(填“多”或“少”)的组织和血液中的__________细胞产生。正常情况下,人体血乳酸的产生和清除处于____________之中。
    (2)后来对F5进行跟踪测试,结果显示她安静时的血乳酸浓度都在2 mmol/L以内,据此分析这次测试中她血乳酸浓度高于2 mmol/L的可能原因是她测试时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导致血乳酸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肾上腺素分泌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组织耗能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刚开始运动时“非专业运动员”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得更快,原因是此时“非专业运动员”骨骼肌获得的________(填气体名称)量更难以满足机体活动的需要,细胞____________(填呼吸作用类型)的强度更大。但运动一段时间后,“非专业运动员”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也会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安静时的血乳酸浓度绝大多数在2 mmol/L以内,安静时血乳酸主要由耗能较多的组织(如神经组织)产生,另外人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指标能够维持动态平衡,原因是机体对一些物质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之中。(2)情绪激动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所以对F5来说,她测试时情绪激动,就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组织耗能增多,产生乳酸增多。(3)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根据“乳酸浓度增加得更快”可知,“非专业运动员”在运动开始时骨骼肌获得的氧气量更难以满足机体活动的需要,细胞无氧呼吸的强度更大。运动一段时间之后,“非专业运动员”呼吸运动加快、加强,使骨骼肌获得了较多的氧气,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所以血液中乳酸浓度会有所降低。
    答案:(1)多 成熟的红 动态平衡 (2)增多 增多 (3)氧气 无氧呼吸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呼吸运动加快、加强,使骨骼肌获得了较多的氧气,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答案合理即可)
    1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填“尿毒症”或“肺癌”),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________,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____(症状)。
    (3)③中的________(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4)图中的B过程中水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当此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________(部位)产生渴觉。
    (5)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解析: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依次表示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1)若图中的Ⅳ肾脏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2)图中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若A淋巴转化为血浆过程受阻,会引起组织水肿。(3)③中的CO2对Ⅲ呼吸系统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血浆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4)水是小分子,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当B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5)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
    答案:(1)尿毒症 (2)内环境 乙 组织水肿 (3)CO2 (4)自由扩散 大脑皮层 (5)丙
    15.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①分组编号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血浆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滴加等量的
    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结论



    (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及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知,在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2)实验中A组和B组形成对照,A组滴加碱性物质Na2CO3,因此,B组应该滴加等量的酸性物质乳酸。(3)缓冲液对酸或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碱性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发生变化,清水组加入酸性物质后,pH会下降,加入碱性物质后,溶液pH会上升。(4)根据分析可知,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缓冲液和血浆一样,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说明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答案:(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