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前自主预习案1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展开课前自主预习案1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考情分析 备考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2.无菌技术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知识点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
知识点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1.判断关于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叙述
(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物质。(√)
(2)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3)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4)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只要稀释度足够高,就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判断关于微生物分离的叙述
(1)选择培养基可以鉴定某种微生物的种类。(×)
(2)对细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3)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4)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酸碱度降低。(×)
(5)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连一连
1.无菌技术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对象(连线)
2.以下几种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及其应用(连线)
三、议一议
1.[选修1 P18“旁栏小资料”]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只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吗?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不是,微生物的接种技术还包括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等方法,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2.[选修1 P26“旁栏小资料”]细菌数目的测定还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提示: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以采用滤膜法。
3.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1所示,将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如图2,请分析:
(1)透明圈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降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透明圈。
(2)图中透明圈大小代表什么?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哪种?
提示:透明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活性有关,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是菌株①。
(3)结合图2推测哪种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提示: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