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前自主预习案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429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前自主预习案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展开课前自主预习案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 概念 | 实例 |
捕食 |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 狼与兔、鹰与鼠 |
竞争 |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 牛与羊、水稻与稗草 |
寄生 |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 |
互利共生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 |
3.群落的空间结构
知识点二 群落的演替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
(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二、连一连
1.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连线)
2.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特点、实例(连线)
三、议一议
1.[必修3 P72“资料分析”]
(1)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后者由于____________而在二者的竞争中获胜。
(2)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二者之间的竞争强度变化是____________。
(3)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某种杆菌比较,后者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
答案:(1)繁殖能力较强
(2)弱→强→弱
(3)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在群落演替进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何苔藓能取代地衣?
提示: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
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4.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
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
5.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
提示: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曲线相同。
(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
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