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第1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第2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

    展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英国椒花蛾身体和翅有浅灰色斑点。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使该虫栖息的树干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合当前的环境;题干中叙述的现象不能说明自发突变频率很低;变异是不定向的。2.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新性状产生B.Y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C.Z指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C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为生殖隔离。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选A 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避免F区豹种群消亡,从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后,F区豹种群数量增加,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也会增加;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F区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后代雌雄比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F区引入雌豹后,十年内豹种群增加,说明豹的数量未超过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十年间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随物种的进化,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C.42%  D.21%解析:选C A、a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种群1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64%,Aa=32%,aa=4%;种群2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36%,Aa=48%,aa=16%,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AA=50%,Aa=40%,aa=10%;混合后的A基因频率=50%+40%×=70%,a基因频率=1-70%=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的发生可以不经过隔离B.进化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C.自然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隔离没有必然联系;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6.某河谷1万年前发生干旱,4 000年前形成沙漠,但在沙漠中分布着一个个泉眼,每个泉眼中分布着特有的不同种的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鱼是遗传物质变化积累形成的B.不同泉眼中鱼种群的基因库有明显差异C.隔离是形成不同种鱼的必要条件D.泉眼的环境变化导致鱼基因定向突变解析:选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泉眼的环境变化对有利变异有选择作用。7.(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D.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解析:选B 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是种群内部分基因频率增加,也有部分基因频率降低;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的环境会导致同一种生物的种群向不同的方向进化。8.(2019·南通考前卷)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解析:选D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果;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9.(2019·南通一模)某动物种群栖息地由于道路开发导致该种群被分成了4个种群(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栖息地的分割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C.道路的存在可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D.若干年后,4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解析:选D 栖息地的分割会导致地理隔离,进而可能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道路的存在会阻断4个种群基因的交流,但是不会诱导发生变异;若干年后,4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10.(2019·南师附中模拟)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A′基因突然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重组B.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C.由图可推测,种群1所处地区工业污染较为严重D.若干年后,若此地环境无变化,这两个种群可能具有生殖隔离解析:选C 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A′基因突然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题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属于同一物种,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由图可推测,种群1所处地区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理由是其中的黑身个体数目较多;由于两个种群之间能突破地理屏障进行基因交流,若干年后,这两个种群不会具有生殖隔离。11.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选C 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12.(2019·徐州一模)下图表示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因素的合理解释依次是(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解析:选B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图分析,机制1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机制2属于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隔离后,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机制3属于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而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即机制1属于地理隔离,机制2属于种群迁出,机制3属于出现突变体。13.(多选)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解析:选ACD 类个体是在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是自身突变产生的,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14.(2019·泰州中学模拟,多选)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解析:选BCD 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作用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虽然能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但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15.(多选)将某生物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环境相差悬殊的两个区域甲和乙中,若干年后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甲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80%,Ss=18%,ss=2%;乙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2%,Ss=8%,ss=90%。下列基因频率结果正确的是(  )A.甲区域S基因的频率为89%B.甲区域s基因的频率为11%C.乙区域S基因的频率为6%D.乙区域s基因的频率为89%解析:选ABC 已知甲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80%,Ss=18%,ss=2%,则S=80%+1/2×18%=89%,s=1-89%=11%;乙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2%,Ss=8%,ss=90%,则S=2%+1/2×8%=6%,s=1-6%=94%。二、非选择题16.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RRRrrr第二年4/94/91/9 (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个体所占比率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若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__________。第三年纯合子幼苗所占比率为__________。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为该群体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三年间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不变的,第三年与第一年相比RR个体所占比例也不变。(2)如果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因为是随机交配,在第二年中rr占1/9,说明r在F1中占1/3,所以RRRr应是12。第二年中r占1/4,R为3/4,所以在第三年中纯合子RR占9/16,rr占1/16,所以纯合子占10/16=5/8。R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因为自然选择使r基因频率下降。答案:(1)不变 不变 (2)12 5/8 增加 自然选择17.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体型较大的苔原狼,它们从鼻子到尾巴长约200 cm,体重45~57 kg,身高70~100 cm。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它们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突变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______________;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的改变。(4)苔原狼和马鹿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A.苔原狼可以起到促进马鹿种群发展的作用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化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解析:(1)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2)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35×2+60)/200]×100%=65%,a的基因频率为[(60+5×2)/200]×100%=35%,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35+60+5)]×100%=60%。(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马鹿和苔原狼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双方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相当。答案:(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2)65% 35% 60% (3)共同进化 种群 基因频率 (4)D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