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
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
学生归纳:
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
(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
(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
(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
(3)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与最少的地点分别在哪儿?
3.学生归纳降水的全球分布规律,教师作小结: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拓展探究】
1.学生完成课本P61页活动1、2、3。
课本P61页活动答案:
(1)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2.学生网上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为什么世界的“雨极”与“干极”分别是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
教师点拨: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位置,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不需学生掌握,只需知道其东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处于背风坡即可。
3.学生讨论为什么非洲的赤道沿线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
教师点拨: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非洲的赤道沿线西侧是刚果盆地,海拔低,降水多,东侧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降水相对较少。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