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

    展开

    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静倚望处凝睇残阳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解析:AD 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D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3)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3)

    [诗歌鉴赏]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下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至此,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赠 内 人

    张 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 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禁门:宫门。窠:巢穴。红焰: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解析:BD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答:                                                                                  

     

                                                                                      

     

                                                                                      

    解析: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

    参考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

    [诗歌鉴赏]

    本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虽是无意,却颇有情。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 沈:同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冷清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E.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解析:CD 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D项,冷清淡雅错误,应为清新淡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

    答: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琼枝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开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 (xī chì)水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全诗风格明快健美,语言朴实清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去处。

    解析:BC 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接着从内容、结构和情感角度答题。

    参考答案: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村里垄上,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高) (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