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4章第2节 机械波
展开第2节 机械波
知识点一| 波的形成与传播
(对应学生用书第205页)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的分类
分类 | 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 | 形状 | 举例 |
横波 | 垂直 | 凹凸相间;有波峰、波谷 | 绳波等 |
纵波 | 在同一条直线上 | 疏密相间;有密部、疏部 | 弹簧波、声波等 |
4.波长、频率和波速
(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波长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
①横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纵波中,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波的传播速度,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4)波速公式:v=λf=或v=。
(1)在机械波的传播中,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2)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 (√)
(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 (×)
1.(2019·玉溪质检)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频率大于振源的振动频率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
C.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D.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D [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故A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由v=可知,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故D正确。]
2.(多选)(2019·上饶质检)如图所示,a、b、c、d是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 m、4 m和6 m。一列简谐横波以2 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6 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 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 s
D.在4 s<t<6 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下运动
AC [质点a和质点d之间的距离x=12 m,由x=vt知,t=6 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12 m,恰好传播到质点d处,选项A正确;由T=3 s得,此列波的周期T=4 s,各质点开始振动方向均竖直向下,周期都是4 s,选项C正确;波由质点a传到质点c需要3 s,经T=1 s(t=4 s)质点c运动到最低点、再经T=1 s(t=5 s)质点c又回到平衡位置、再经T=1 s(t=6 s)质点c运动到最高点,选项B、D错误。]
[考法指导]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波速可能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点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振动形式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
知识点二| 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206页)
波动图象
1.坐标轴
x轴:各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
y轴:沿质点振动方向,表示质点的位移。
2.物理意义:表示介质中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形状: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所示。
(1)通过波的图象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3)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 (×)
两种图象的比较
图象类型 | 振动图象 | 波的图象 |
图象特点 | ||
物理意义 |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 |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
图象信息 |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各时刻质点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方向 |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
形象比喻 | 记录着一个人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录像带 | 记录着许多人某时刻动作、表情的集体照片 |
图象变化 |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 |
一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 | 表示一个周期 | 表示一个波长 |
[典例] (2018·全国卷Ⅰ)一列简谐波在t=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
(a) (b)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解析:(1)由图(a)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
λ=36 cm①
由图(b)可以看出,周期为
T=2 s②
波速为
v==18 cm/s③
由图(b)知,当t= s时,Q点向上运动,结合图(a)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设质点P、Q平衡位置的x坐标分别为xP、xQ。
由图(a)知,x=0处y=-=Asin(-30°),因此
xP=λ=3 cm④
由图(b)知,在t=0时Q点处于平衡位置,经Δt= s,其振动状态向x轴负方向传播至P点处,由此及③式有
xQ-xP=vΔt=6 cm⑤
由④⑤式得,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为
xQ=9 cm。⑥
答案:见解析
“一分、一看、二找”巧解两种图象问题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考法1 波动图象信息的理解
1.(多选)(2018·全国卷Ⅲ)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0.40 m/s
B.波长为0.08 m
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ACE [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16 cm=0.16 m,选项B错误;根据t=0时刻和t=0.20 s时刻的波形图和该波的周期T>0.20 s可知,该波的周期T=0.40 s,波速v==0.40 m/s,选项A正确;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x=0.08 m的质点在t=0时刻沿y轴正方向振动,在t=0.70 s时位于波谷,在t=0.12 s时位于y>0的某位置(不是位于波谷),选项C正确,D错误;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周期T不变,其波速变为v′=0.80 m/s,由λ′=v′T可得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λ′=0.80×0.4 m=0.32 m,选项E正确。]
2.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2.0 m/s。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为5.0 s
B.此时x=4 m处的质点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C.此时x=6 m处的质点一定沿y轴正方向运动
D.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B [由波动图象可知,这列波的波长是λ=8 m,这列波的周期是T=λ/v=4 s,选项A错误;此时x=4 m处的质点处于波谷,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B正确;此时x=6 m处的质点运动到平衡位置,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不能得出振动方向,选项C错误;根据振动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可知,选项D错误。]
考法2 波动与振动的关系
3.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4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这列波的波速是2 m/s
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正方向
C.t=3.5 s时P点的位移为-0.2 m
D.从t=0时刻开始计时,P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 m
A [根据振动和波动图象知λ=4 m,周期T=2 s,故波速v==2 m/s,选项A正确;根据图乙知,t=0时刻P点沿y轴负方向振动,则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方向,选项B错误;根据图乙知,P点向y轴负方向振动且t=3.5 s=T,故t=3.5 s时P点的位移为0.2 m,选项C错误;从t=0时刻开始计时,P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 m=0.2sin(πt+π) m,选项D错误。]
4.(2019·西安模拟)如图甲所示,介质中两个质点A和B的平衡位置距波源O的距离分别为1 m和5 m。图乙是波源从起振开始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波源振动形成的机械横波沿图甲中x轴传播。已知t=5 s时刻,A质点第一次运动到y轴负方向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A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B.该列机械波的波速为0.2 m/s
C.t=11.5 s时刻,B质点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D.若将波源移至x=3 m处,则A、B两质点同时开始振动,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AD [由振动图象可知,A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选项A正确;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T=4 s,根据题述,t=5 s时刻,A质点第一次运动到y轴负方向最大位移处,可知振动从坐标原点传播到质点A需要2 s,即=1 m,可得波长λ=2 m,该列机械波的波速为v==0.5 m/s,选项B错误;波传播到质点B需要的时间为10 s,t=11.5 s时刻,B质点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C错误;若将波源移至x=3 m处,A、B两质点分布在波源两侧,且距离相同,所以A、B两质点同时开始振动,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选项D正确。]
[考法指导]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 内容 | 图象 |
“上下坡”法 |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 | |
“同侧”法 | 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 | |
“微平移”法 | 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 |
知识点三| 波的多解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
考法1 时间周期性造成的多解问题
1.(多选)(2017·全国卷Ⅲ)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2 m
B.波速为6 m/s
C.频率为1.5 Hz
D.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t=2 s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BCE [A错:由简谐波的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4 m。
B对:t=0.5 s时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λ(n=0,1,2,3…),即t=T=0.5 s(n=0,1,2,3…),又T>0.5 s,解之得T= s,当n=0时,T= s,符合题意;当n=1时,T= s<0.5 s,不符合题意,则波速v==6 m/s。
C对:频率f==1.5 Hz。
D错:t=0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因t=1 s时n===1.5,则此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谷。
E对:t=0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因t=2 s时n===3,则此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考法2 空间周期性造成的多解
2.(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2 cm,周期为T。已知t=0时刻波上相距50 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1 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沿y轴负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 cm
B.当质点b的位移为+2 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C.在t=时刻质点b速度最大
D.质点a、质点b的速度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C [根据质点的振动方程:x=Asin ωt,设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且a、b中间的距离小于1个波长,则b点:1=2sin ωt1,所以ωt1=,a点振动的时间比b点长,所以由1=2sin ωt2,得ωt2=,a、b两个质点振动的时间差:Δt=t2-t1=-==,所以a、b之间的距离:Δx=vΔt=v·=。则通式为λ=50 cm,n=0,1,2,3,…;则波长可以为λ= cm(n=0,1,2,3,…);当n=0时,λ=150 cm,由于n是整数,所以λ不可能为12 cm,故A错误。当质点b的位移为+2 cm时,即b到达波峰时,结合波形知,质点a在平衡位置下方,位移为负,故B正确。由ωt1=,得t1==,当t=-t1=时质点b到达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故C正确。由题意及以上分析可知,a、b两质点间的距离不可能是半波长的整数倍,则两质点的速度不可能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考法3 传播双向性造成多解
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甲、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且x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可能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长可能是8 m
D.波速一定是6 m/s
BC [波的传播方向可能沿x轴正方向或x轴负方向传播,A错,B对;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λ或λ(n=0,1,2,…),周期为4 s波长可能为8 m,波速可能为2 m/s,D错,C对。]
[考法指导] 解答波的多解问题的步骤
1假设波向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传播。
2由题目提供的波形变化等条件列出传播距离或传播时间与波长、周期等相关的通式。
3根据v=或v=λf,v=求出速度或其他未知量的关系通式。
4分析题目中有没有其他限制条件,判断通过关系通式得到的多解能否变为有限个解或唯一解。
知识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
1.波的叠加
观察两列波的叠加过程可知: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和衍射
| 波的干涉 | 波的衍射 |
条件 |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 明显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 |
现象 | 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干涉图样 | 波能够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向前传播 |
3.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3)规律:
①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
②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③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1)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2)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
(3)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
考法1 波的干涉
1.(2017·全国卷Ⅰ)如图(a)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
(a)
(b) (c)
解析:波长λ=vT=2 m,两列波的波长相等。
两波源到A点的路程差Δx= m-8 m=2 m。
两波源到B点的路程差Δx′= m- m=0,初相相差π,B点为振动减弱点。
两波源到C点的路程差Δx″=3.5 m-2.5 m=1 m=,初相相差π,C点为振动加强点。
答案:2 减弱 加强
[考法指导] 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
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
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图象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
考法2 波的多普勒效应
2.(多选)(2019·绵阳模拟)一频率为600 Hz的声源以20 rad/s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8 m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 Hz
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AB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当声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将声源运动至A、B、C、D四个点时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方向标出来,A点有接近观察者的趋势,C点有远离观察者的趋势,声源在B、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O点与观察者的连线,故选项A、B正确,C、D错误。]
考法3 波的衍射现象
3.(多选)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不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AC [由题图可知,孔的尺寸与水波的波长差不多,故此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波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故B错误;如果将孔AB扩大,若孔的尺寸远大于水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据λ=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