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章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展开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一| 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
(1)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
(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3)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 (√)
(4)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时,示数小于实际重力G,这也是失重现象。 (×)
考法1 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
1.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手托物体上抛的开始阶段,要使物体加速,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之后手将要离开物体,手和物体一起继续向上运动,但要减速,这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离开手的瞬间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手和物体分离前速度相等,而手的减速一定要比物体快,才能离开物体,即分离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2.(2019·郑州模拟)某跳水运动员在3 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B.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D.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 [由题图可知,C点是最低点,人在C点的速度为零,故A项错误;C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弹力一直减小,合力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不是匀加速运动,故B项错误;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从B到A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指导]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考法2 超重、失重的计算
3.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总;B为铁块,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点O。当电磁铁通电时,铁块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
A.F=m总g
B.m总g
C.F=(m总+m)g
D.F>(m总+m)g
D [铁块由静止被吸引上升,必为加速上升。对A、B、C系统,当铁块加速上升时,系统整体的重心加速上移,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故轻绳的拉力大于(m总+m)g。]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时,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10 m/s2)( )
A.2 m/s2 竖直向上 B. m/s2 竖直向上
C.2 m/s2 竖直向下 D. m/s2 竖直向下
D [由题意可知,在地面上,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m=mg=500 N,在电梯中人能举起60 kg物体,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对60 kg的物体:m′g-Fm=m′a,即a= m/s2= m/s2,所以选项D正确。]
考法3 超重、失重与图象问题组合
5.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B [根据v t图象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B [在一次下蹲过程中,该同学要先后经历失重状态和超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小于自身重力后大于自身重力,而在一次起立过程中,该同学又要先后经历超重状态和失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大于自身重力后小于自身重力,所以题图记录的应该是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质量为m=60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的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由图象可知( )
甲 乙
A.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3 m/s2
B.t=0.4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 N
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B [根据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0.3 m/s2,A项错误。t=0.4 s时他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他处于超重状态,B项正确。t=1.1 s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重力600 N,C项错误。t=1.5 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他处于失重状态,D项错误。]
知识点二| 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1.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2.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1)“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
(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物体间相互作用。 (×)
(3)隔离研究对象后,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
考法1 先整体后隔离法的应用
1.(2019·天津检测)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把它们一起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物块B对物块A的压力为( )
A.Mgsin θ B.Mgcos θ
C.0 D.(M+m)gsin θ
C [对A、B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支持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sin θ;则再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合=Ma=Mgsin θ;合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说明A、B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故A、B、D错误,C正确。]
考法2 先隔离后整体法的应用
2.(2019·南通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用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将A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
A.Mg B.M(g+a) C.(m1+m2)a D.m1a+μm1g
C [以C为研究对象,有Mg-T=Ma,解得T=Mg-Ma,故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1+m2)a,故C正确;A、B间为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可知f=m2a,对A可知T-f′=m1a,f=f′,联立解得T=(m1+m2)a,故D错误。]
3.(2019·武汉模拟)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点分别为A点和B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OA与水平线AB成60°角。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滑轮与重物C相连,桌面上的那段细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细绳的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则重物C的质量M应小于( )
A.m B.2m C.(-1)m D.(+1)m
D [当小球刚好要从槽中滚出时,小球受重力和圆弧槽A点对它的支持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g。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2m)a,解得M=(+1)m。故选项D正确。]
[考法指导] 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技巧
(1)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利用整体法计算外力或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利用隔离法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可总结为:“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知识点三|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考法1 动力学中的vt图象
1.(2019·襄阳调研)如图所示,套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且F0>μmg。下列关于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C [开始时小球所受支持力方向向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小球速度增大,F增大,则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一阶段小球的加速度增大。当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大小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再往后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大于重力的大小,直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下,F增大,则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考法2 动力学中的at图象
2.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4.5 s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B.5~55 s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
C.t=59.5 s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
D.t=60 s时,电梯速度恰好为零
D [利用at图象可判断:t=4.5 s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则选项A错误;0~5 s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5~55 s时间内,a=0,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 s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综上所述,选项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60 s时为零,选项D正确。]
考法3 动力学中Ft图象
3.(多选)物体最初静止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开始运动2 s后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甲 乙
A.物体的质量m=1 kg
B.物体的质量m=2 kg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D [由开始运动2 s后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可知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在0~2 s内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 30°-μmgcos 30°=ma,2 s后由平衡条件可得,F2+mgsin 30°-μmgcos 30°=0,联立解得m=1 kg,μ=,选项A、D正确。]
考法4 动力学中的Fx图象
4.(2018·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A [假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kx0=mg,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当物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x0-x)-mg=ma,由以上两式解得F=kx+ma,显然F和x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在F轴上有截距,则A正确,B、C、D错误。]
[考法指导] 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3)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多选)(2019·黄冈检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BD [设A、B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k(x0-x)=(mA+mB)a,可得F=kx+(mA+mB)a-kx0,若(mA+mB)a=kx0,得F=kx,则F与x成正比,Fx图象可能是过原点的直线,对A有k(x0-x)-FN=mAa,得FN=-kx+kx0-mAa,可知FNx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当FN=0时A、B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运动,F不变,则A、B开始分离时有x=x0-
知识点四| 动力学中的“板块”“传送带”模型
考法1 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2019·洛阳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大小为v0的速度向左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B(可视为质点),以大小也为v0的速度水平向右冲上木板左端,B、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后B未滑离A。已知M=2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和共同速度的大小;
(2)木板A的最短长度L。
解析:(1)对A、B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A,μmg=maB
又M=2m,可得aA=μg,aB=μg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经时间t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则v=v0-aBt=-v0+aAt
解得t==,v=-。
(2)在时间t内:
A的位移xA=t=-
B的位移xB=t=
木板A的最短长度为两者的相对位移大小,即L=Δx=xB-xA=。
答案:(1) (2)
考法2 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一长L1=0.18 m的长木板锁定在斜面上,木板的上端到斜面顶端的距离L2=0.2 m;绕过斜面顶端光滑定滑轮的一根轻绳一端连接在板的上端,另一端悬吊一物块Q,木板与滑轮间的轻绳与斜面平行,物块Q离地面足够高。现在长木板的上端由静止释放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同时解除对长木板的锁定,结果物块P沿木板下滑而长木板仍保持静止。已知P的质量为m,Q的质量为2m,长木板的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块P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释放物块P到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需要的时间。
解析:(1)物块P下滑时,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则有μmgcos θ+3mgsin θ=2mg
解得μ=0.25。
(2)设物块P在长木板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时间为t1,则
mgsin θ-μmgcos θ=ma1
L1=a1t
联立解得a1=4 m/s2,t1=0.3 s
物块P滑离木板后,设木板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用时t2,则有
2mg-3mgsin θ=5ma2
L2=a2t
联立解得a2=0.4 m/s2,t2=1 s
从释放物块P到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需要的时间t=t1+t2=1.3 s。
答案:(1)0.25 (2)1.3 s
[考法指导] 求解“板块”模型的方法技巧
(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
(4)解析板块相对运动问题时,常选择某一方向为正方向,将板和块的速度及位移在统一正方向下表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在表述上的混乱。
考法3 水平传送带模型
3.(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0=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 )
A.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是2.25 s
B.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是1.5 s
C.划痕长度是0.5 m
D.划痕长度是2 m
B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煤块的加速度a==4 m/s2,
煤块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t1==1 s,位移大小x1=at=2 m<x,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直至B端,所以划痕长度即为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即
Δx=v0t1-x1=2 m,选项D正确,C错误;
x2=x-x1=2 m,匀速运动的时间t2==0.5 s,
运动的总时间t=t1+t2=1.5 s,选项B正确,A错误。]
考法4 倾斜传送带模型
4.(2019·长郡质检)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下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C [刚开始,木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当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由于μ>tan θ,故此时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且方向向上,此后木块匀速下滑,C正确,A、B、D错误。]
[考法指导]
类型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水平传送带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最终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时,返回速度大小为v;v0
倾斜传送带
(1)传送带较短时,可能静止,可能一直加速
(2)传送带较长时,可能静止,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1)传送带较短时,一直加速
(2)传送带较长时,若μ≥tan θ,先加速后匀速,若μ
(1)若μ
(2)若μ=tan θ,一直匀速
(3)若μ>tan θ,可能一直减速,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一| 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
(1)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
(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3)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 (√)
(4)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时,示数小于实际重力G,这也是失重现象。 (×)
考法1 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
1.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手托物体上抛的开始阶段,要使物体加速,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之后手将要离开物体,手和物体一起继续向上运动,但要减速,这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离开手的瞬间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手和物体分离前速度相等,而手的减速一定要比物体快,才能离开物体,即分离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2.(2019·郑州模拟)某跳水运动员在3 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B.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D.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 [由题图可知,C点是最低点,人在C点的速度为零,故A项错误;C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弹力一直减小,合力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不是匀加速运动,故B项错误;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从B到A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指导]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考法2 超重、失重的计算
3.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总;B为铁块,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点O。当电磁铁通电时,铁块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
A.F=m总g
B.m总g
D.F>(m总+m)g
D [铁块由静止被吸引上升,必为加速上升。对A、B、C系统,当铁块加速上升时,系统整体的重心加速上移,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故轻绳的拉力大于(m总+m)g。]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时,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10 m/s2)( )
A.2 m/s2 竖直向上 B. m/s2 竖直向上
C.2 m/s2 竖直向下 D. m/s2 竖直向下
D [由题意可知,在地面上,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m=mg=500 N,在电梯中人能举起60 kg物体,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对60 kg的物体:m′g-Fm=m′a,即a= m/s2= m/s2,所以选项D正确。]
考法3 超重、失重与图象问题组合
5.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B [根据v t图象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B [在一次下蹲过程中,该同学要先后经历失重状态和超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小于自身重力后大于自身重力,而在一次起立过程中,该同学又要先后经历超重状态和失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大于自身重力后小于自身重力,所以题图记录的应该是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质量为m=60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的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由图象可知( )
甲 乙
A.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3 m/s2
B.t=0.4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 N
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B [根据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0.3 m/s2,A项错误。t=0.4 s时他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他处于超重状态,B项正确。t=1.1 s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重力600 N,C项错误。t=1.5 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他处于失重状态,D项错误。]
知识点二| 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1.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2.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1)“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
(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物体间相互作用。 (×)
(3)隔离研究对象后,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
考法1 先整体后隔离法的应用
1.(2019·天津检测)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把它们一起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物块B对物块A的压力为( )
A.Mgsin θ B.Mgcos θ
C.0 D.(M+m)gsin θ
C [对A、B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支持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sin θ;则再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合=Ma=Mgsin θ;合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说明A、B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故A、B、D错误,C正确。]
考法2 先隔离后整体法的应用
2.(2019·南通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用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将A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
A.Mg B.M(g+a) C.(m1+m2)a D.m1a+μm1g
C [以C为研究对象,有Mg-T=Ma,解得T=Mg-Ma,故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1+m2)a,故C正确;A、B间为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可知f=m2a,对A可知T-f′=m1a,f=f′,联立解得T=(m1+m2)a,故D错误。]
3.(2019·武汉模拟)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点分别为A点和B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OA与水平线AB成60°角。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滑轮与重物C相连,桌面上的那段细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细绳的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则重物C的质量M应小于( )
A.m B.2m C.(-1)m D.(+1)m
D [当小球刚好要从槽中滚出时,小球受重力和圆弧槽A点对它的支持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g。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2m)a,解得M=(+1)m。故选项D正确。]
[考法指导] 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技巧
(1)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利用整体法计算外力或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利用隔离法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可总结为:“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知识点三|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考法1 动力学中的vt图象
1.(2019·襄阳调研)如图所示,套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且F0>μmg。下列关于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C [开始时小球所受支持力方向向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小球速度增大,F增大,则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一阶段小球的加速度增大。当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大小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再往后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大于重力的大小,直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下,F增大,则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考法2 动力学中的at图象
2.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4.5 s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B.5~55 s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
C.t=59.5 s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
D.t=60 s时,电梯速度恰好为零
D [利用at图象可判断:t=4.5 s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则选项A错误;0~5 s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5~55 s时间内,a=0,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 s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综上所述,选项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60 s时为零,选项D正确。]
考法3 动力学中Ft图象
3.(多选)物体最初静止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开始运动2 s后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甲 乙
A.物体的质量m=1 kg
B.物体的质量m=2 kg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D [由开始运动2 s后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可知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在0~2 s内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 30°-μmgcos 30°=ma,2 s后由平衡条件可得,F2+mgsin 30°-μmgcos 30°=0,联立解得m=1 kg,μ=,选项A、D正确。]
考法4 动力学中的Fx图象
4.(2018·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A [假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kx0=mg,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当物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x0-x)-mg=ma,由以上两式解得F=kx+ma,显然F和x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在F轴上有截距,则A正确,B、C、D错误。]
[考法指导] 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3)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多选)(2019·黄冈检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BD [设A、B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k(x0-x)=(mA+mB)a,可得F=kx+(mA+mB)a-kx0,若(mA+mB)a=kx0,得F=kx,则F与x成正比,Fx图象可能是过原点的直线,对A有k(x0-x)-FN=mAa,得FN=-kx+kx0-mAa,可知FNx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当FN=0时A、B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运动,F不变,则A、B开始分离时有x=x0-
考法1 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2019·洛阳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大小为v0的速度向左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B(可视为质点),以大小也为v0的速度水平向右冲上木板左端,B、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后B未滑离A。已知M=2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和共同速度的大小;
(2)木板A的最短长度L。
解析:(1)对A、B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A,μmg=maB
又M=2m,可得aA=μg,aB=μg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经时间t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则v=v0-aBt=-v0+aAt
解得t==,v=-。
(2)在时间t内:
A的位移xA=t=-
B的位移xB=t=
木板A的最短长度为两者的相对位移大小,即L=Δx=xB-xA=。
答案:(1) (2)
考法2 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一长L1=0.18 m的长木板锁定在斜面上,木板的上端到斜面顶端的距离L2=0.2 m;绕过斜面顶端光滑定滑轮的一根轻绳一端连接在板的上端,另一端悬吊一物块Q,木板与滑轮间的轻绳与斜面平行,物块Q离地面足够高。现在长木板的上端由静止释放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同时解除对长木板的锁定,结果物块P沿木板下滑而长木板仍保持静止。已知P的质量为m,Q的质量为2m,长木板的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块P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释放物块P到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需要的时间。
解析:(1)物块P下滑时,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则有μmgcos θ+3mgsin θ=2mg
解得μ=0.25。
(2)设物块P在长木板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时间为t1,则
mgsin θ-μmgcos θ=ma1
L1=a1t
联立解得a1=4 m/s2,t1=0.3 s
物块P滑离木板后,设木板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用时t2,则有
2mg-3mgsin θ=5ma2
L2=a2t
联立解得a2=0.4 m/s2,t2=1 s
从释放物块P到长木板的上端滑到斜面顶端需要的时间t=t1+t2=1.3 s。
答案:(1)0.25 (2)1.3 s
[考法指导] 求解“板块”模型的方法技巧
(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
(4)解析板块相对运动问题时,常选择某一方向为正方向,将板和块的速度及位移在统一正方向下表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在表述上的混乱。
考法3 水平传送带模型
3.(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0=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 )
A.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是2.25 s
B.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是1.5 s
C.划痕长度是0.5 m
D.划痕长度是2 m
B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煤块的加速度a==4 m/s2,
煤块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t1==1 s,位移大小x1=at=2 m<x,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直至B端,所以划痕长度即为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即
Δx=v0t1-x1=2 m,选项D正确,C错误;
x2=x-x1=2 m,匀速运动的时间t2==0.5 s,
运动的总时间t=t1+t2=1.5 s,选项B正确,A错误。]
考法4 倾斜传送带模型
4.(2019·长郡质检)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下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C [刚开始,木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当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由于μ>tan θ,故此时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且方向向上,此后木块匀速下滑,C正确,A、B、D错误。]
[考法指导]
类型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水平传送带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最终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时,返回速度大小为v;v0
(1)传送带较短时,可能静止,可能一直加速
(2)传送带较长时,可能静止,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1)传送带较短时,一直加速
(2)传送带较长时,若μ≥tan θ,先加速后匀速,若μ
(1)若μ
(3)若μ>tan θ,可能一直减速,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