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3素养探究课(一) 运动观念——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展开
素养探究课(一) 运动观念——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问题[学生用书P10]
【题型解读】
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一般意义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轴
图象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纵轴—位移
横轴—时间
纵轴—速度
横轴—时间
纵轴—加速度
横轴—时间
线
表示物理量y随物理量x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斜率
k=,定性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点
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
两线交点
表示两物体相遇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同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
面积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无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截距
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
在纵轴上
的截距表
示t=0时
的加速度
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典题例析】
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
A.瞬时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小
B.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C.刹车后的平均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解析] 图象中各点的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速度,由题图可知,启用ABS后瞬时速度开始时比不启用时要大,故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开始时的加速度小于不启用时的加速度,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启用后经过的位移明显小于不启用时的位移,但由于时间关系不明显,无法确定平均速度大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迁移题组】
迁移1 x-t图象
1.(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解析:选CD.x-t图象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A错误;前t1时间内,由于甲、乙的出发点不同,故路程不同,B错误;t1~t2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和路程都相等,大小都为x2-x1,C正确;t1~t2时间内,甲的x-t图象在某一点的切线与乙的x-t图象平行,此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迁移2 v-t图象
2.(2020·云南昆明模拟)汽车在限速为40 km/h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速前该车已超速
B.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
D.汽车在加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解析:选B.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汽车减速前的行驶速度为v0=10 m/s=36 km/h,未超速,故A错误;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3 m/s2,故B正确;由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精确求解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的距离,故C错误;加速阶段,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知,牵引力F恒定,速度增加时,据P=Fv知,功率P增加,故D错误.
迁移3 a-t图象
3.(多选)(2020·河北唐山三模)一质点在0~6 s内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为加速度的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20 m
B.在2~4 s内质点做加速运动
C.质点的初速度不小于66 m/s
D.在2~4 s内质点速度变化量为22 m/s
解析:选CD.质点在0~6 s内竖直向上运动,加速度一直竖直向下,初速度未知,不能求解质点在0~2 s内发生的位移,故A错误;在2~4 s内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B错误;质点在0~6 s内的速度改变量为a-t图象的“面积”,故Δv=(2×10+×2+12×2)m/s=66 m/s,故质点初速度不小于66 m/s,故C正确;在2~4 s内质点速度变化量Δv′=×2 m/s=22 m/s,故D正确.
迁移4 非常规运动图象
4.(多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 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
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v0t+at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为=v0+at,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
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0=0.5 m/s,加速度大小为a=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分析[学生用书P12]
【题型解读】
1.追及和相遇问题常见情景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加速
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则应有下面结论: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减小
④一定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减速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
匀速追匀加速
匀减速
追匀
加速
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2t0-t1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2.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两点技巧
【跟进题组】
1.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 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
(1)通过计算判断A能否撞上B车?若能,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
(2)为了避免碰撞,A车在刹车的同时,如果向B车发出信号,B车收到信号经Δt=2 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问:B车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事故.
解析:(1)设A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位移为x
由速度时间公式v0=a1t0
解得t0=10 s
由速度位移关系有0-v=-2a1x
代入数据解得x=100 m>76 m,所以A车能撞上B车
设撞上B车的时间为t1,有x0=v0t1-a1t,其中x0=76 m
解得t1=(10-2) s,t′1=(10+2) s,
(10+2) s大于10 s,故舍去
故时间为(10-2) s.
(2)假设A车恰能追上B车,设B车运动时间为t,则A车运动时间为t+Δt,此时两车速度相等,即
v0-a1(t+Δt)=a2t
解得t=
由位移关系xA=x0+xB
可知v0(t+Δt)-a1(t+Δt)2=x0+a2t2
整理得a2=
解得a2=1.2 m/s2
因此欲使A、B两车不相撞,B车的最小加速度为a2=1.2 m/s2.
答案:见解析
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法一 临界条件法
设两车运动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由v0-(2a)t=at得,t=①
A车位移:xA=v0t-(2a)t2
B车位移:xB=at2
两车不相撞的条件:xB+x≥xA
即:at2+x≥v0t-at2②
联立①②式得:
v0≤.
法二 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xA=v0t-at2
xB=at2
两车不相撞需要满足Δx=xB+x-xA=at2-v0t+x≥0
则Δxmin=≥0,
解得v0≤.
法三 图象法
利用速度-时间
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
vt=v0-2at,
对B车有vt=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时间t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来表示,由图象可知x=v0t=v0·=,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四 相对运动法
巧选参考系求解.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a-a=-3a.A车追上B车且刚好不相撞的条件是:v=0,这一过程A车相对于B车的位移为x,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得:
02-v=2·(-3a)·x
所以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答案:v0≤
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学生用书P13]
运动图象与追及、相遇问题的综合应用
【对点训练】
1.(多选)(2020·河北唐山高三二模)甲、乙两个物体在t=0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两者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在t=2 s时加速度改变方向
B.甲、乙两物体在t=2 s时距离为8 m
C.甲、乙两物体在t=3 s时距离为6 m
D.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
解析:选BD.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乙物体的加速度恒定,A错误;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由v-t图象知,乙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与甲相反,则二者刚开始相向运动,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且面积在横轴上方为正,在横轴下方为负,则t=2 s甲物体位移为x1=6 m,乙物体位移为x2=-2 m,则二者相距8 m,B正确;同理t=3 s,两物体相距9 m,C错误;由图象斜率知,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1 m/s2,a2=1 m/s2,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正确.
2.(2020·四川泸州泸县一中三诊)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20 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则( )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
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
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解析:选C.由图可知,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甲车的加速度a1= m/s2=-1 m/s2,乙车的加速度a2= m/s2=-0.5 m/s2,此时甲车的位移x甲=v甲t+a1t2=25×20 m-×1×202 m=300 m,乙车的位移x乙=v乙t+a2t2=15×20 m-×0.5×202 m=200 m,可知要不相撞,则两车的最短距离Δx=300 m-200 m=100 m,因为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 m,故A、B错误;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可知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正确,D错误.
[学生用书P297(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C.在t1时刻后,甲的速度一直比乙的速度大
D.在0~t1时间内,必有某时刻甲、乙速度相同
解析:选D.在x-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在0~t1时间内,甲的斜率不变,故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x-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位移为物体位置的变化量,在0~t1时间内,甲、乙的位置变化量相同,故位移相等,B错误;在x-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在t1时刻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的斜率均为零,故两物体速度均为零,C错误;由于t=0时刻乙图线切线斜率大于甲图线斜率,而在t1时刻乙图线切线的斜率小于甲图线的斜率,故在0~t1时间内,必有某时刻乙图线切线斜率等于甲图线斜率,即甲、乙速度相同,D正确.
2.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
B.在0到5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
C.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
D.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路程为7.5 m
解析:选B.0~2 s内的加速度a= m/s2=1 m/s2,A正确;0~5 s内的位移x1=×(2+5)×2 m=7 m,B错误;5~6 s内的位移x2=×1×(-1) m=-0.5 m,所以0~6 s内的总位移x=x1+x2=6.5 m,总路程s=x1+|x2|=7.5 m,C、D正确.
3.折线ABCD和曲线OE分别为甲、乙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t=2 s时,两图线相交于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B.第3 s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
C.2~4 s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
D.2 s末,甲、乙未相遇
解析:选B.两物体同时、同向出发,但不是同地出发,A错误;第3 s内甲物体x-t图线的斜率为负,向负方向运动,乙物体x-t图线的斜率为正,向正方向运动,二者运动方向相反,B正确;2~4 s内,甲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C错误;2 s末,甲、乙的位置相同,甲、乙相遇,D错误.
4.(2020·山东济南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v= B.v=
C.v> D.<v<
解析: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x,所以v>,所以C正确.
5.太原晚报消息,为了让电动汽车跑得更“欢”,太原未来五年将建5万个充电桩.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v-t 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新型电动汽车速度均匀变化
B.在6~10 s内,新型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C.在4 s末,新型电动汽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D.在12 s末,新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
解析:选D.新型电动汽车在0~4 s内加速度恒为1.5 m/s2,速度增大,在4~6 s内加速度恒为-1 m/s2,速度均匀减小,在6~10 s内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在10~14 s内加速度恒为-1 m/s2,速度又均匀减小,综上所述,D正确.
6.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解析:选A.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能回到原高度,重复原来的过程,以落地点为原点,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速度最大时位移为零,设高度为h,则速度大小与位移的关系满足v2=2g(h-x),A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2020·山东济南模拟)一质点从坐标原点沿x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8 s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若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的斜率为3 m/s,则( )
A.t=1 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3 m/s2
B.t=2 s和t=6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t=2 s和t=6 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D.t=4 s时,质点的位移为8 m
解析:选BD.已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v0t+at2,根据0~8 s内的x-t图象的对称轴可知-=4 s;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的斜率(即此时的速度)为3 m/s,可知v0+a×1 s=3 m/s,解得a=-1 m/s2,v0=4 m/s,因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质点的加速度不会发生变化,A、C均错误;利用速度公式v=v0+at,可得t=2 s时,质点的速度为2 m/s,t=6 s时,质点的速度为-2 m/s,这两个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都为2 m/s,B正确;将t=4 s代入x=v0t+at2,解得x=8 m,即t=4 s时质点的位移为8 m,D正确.
8.如图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0~6 s内的位移-时间图线.若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单位:m/s).则 ( )
A.t=1 s时,质点在x=2 m的位置
B.t=1 s和t=5 s时,质点的速率相等
C.t=1 s和t=5 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D.前5 s内,质点通过的最大位移为9 m
解析:选BD.由图可知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及图知当t1=6 s时x1=0、t2=1 s时v2=4 m/s,则由x1=v0t1-at、v2=v0-at2联立可得a=2 m/s2、v0=6 m/s.则当t=1 s时,x=6×1 m-×2×12 m=5 m,A错误;质点在t=5 s时的速度v=6 m/s-2×5 m/s=-4 m/s,B正确;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C错误;由图线的对称性可知,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故xm=6×3 m-×2×32 m=9 m,D正确.
9.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解析:选BC.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B正确.根据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丙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正确,D错误.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解析:选AD.题中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由题图可知t1时刻两图线相距最大,即两车的距离最大,故A正确;t3时刻两车处在同一位置,故B错误;图线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知,0~t1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之后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故C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题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摩托车以v=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汽车,当摩托车距汽车l=20 m 时,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沿同方向匀加速启动行驶.求:
(1)摩托车追上汽车所用时间;
(2)摩托车追上汽车后,摩托车仍以12 m/s速度行驶,汽车再经过多长时间追上摩托车.
解析:(1)设经过时间t摩托车与汽车相遇
则摩托车的位移x1=vt
汽车的位移x2=at2
相遇满足的条件x1=x2+l
联立解得t=2 s或t=10 s
即摩托车经过2 s追上汽车,经过10 s,汽车又追上摩托车.
(2)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由以上可得再经过t′=10 s-2 s=8 s汽车追上摩托车.
答案:(1)2 s (2)8 s
12.前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城市被雾霾笼罩,空中浮有大量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道路交通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某日雾霾天气,路上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70 m,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90 km/h 的速度行驶,该司机的反应时间Δt=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a=5 m/s2.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Δt内行驶多长距离?
(2)请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一旦在能见度处出现障碍物,汽车能否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解析:(1)汽车的初速度v0=90 km/h=25 m/s
在反应时间Δt内,汽车仍做匀速运动,故前进的距离s=v0Δt=25×0.5 m=12.5 m.
(2)设从刹车到静止,汽车前进的位移为x,则
0-v=-2ax
解得x== m=62.5 m
由于s+x=75 m>70 m
所以在能见度处出现障碍物时,汽车会与障碍物碰撞.
答案:(1)12.5 m (2)见解析
运动图象问题[学生用书P10]
【题型解读】
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一般意义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轴
图象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纵轴—位移
横轴—时间
纵轴—速度
横轴—时间
纵轴—加速度
横轴—时间
线
表示物理量y随物理量x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斜率
k=,定性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点
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
两线交点
表示两物体相遇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同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
面积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无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截距
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
在纵轴上
的截距表
示t=0时
的加速度
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典题例析】
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
A.瞬时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小
B.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C.刹车后的平均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解析] 图象中各点的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速度,由题图可知,启用ABS后瞬时速度开始时比不启用时要大,故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开始时的加速度小于不启用时的加速度,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启用后经过的位移明显小于不启用时的位移,但由于时间关系不明显,无法确定平均速度大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迁移题组】
迁移1 x-t图象
1.(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解析:选CD.x-t图象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A错误;前t1时间内,由于甲、乙的出发点不同,故路程不同,B错误;t1~t2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和路程都相等,大小都为x2-x1,C正确;t1~t2时间内,甲的x-t图象在某一点的切线与乙的x-t图象平行,此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迁移2 v-t图象
2.(2020·云南昆明模拟)汽车在限速为40 km/h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速前该车已超速
B.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
D.汽车在加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解析:选B.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汽车减速前的行驶速度为v0=10 m/s=36 km/h,未超速,故A错误;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3 m/s2,故B正确;由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精确求解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的距离,故C错误;加速阶段,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知,牵引力F恒定,速度增加时,据P=Fv知,功率P增加,故D错误.
迁移3 a-t图象
3.(多选)(2020·河北唐山三模)一质点在0~6 s内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为加速度的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20 m
B.在2~4 s内质点做加速运动
C.质点的初速度不小于66 m/s
D.在2~4 s内质点速度变化量为22 m/s
解析:选CD.质点在0~6 s内竖直向上运动,加速度一直竖直向下,初速度未知,不能求解质点在0~2 s内发生的位移,故A错误;在2~4 s内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B错误;质点在0~6 s内的速度改变量为a-t图象的“面积”,故Δv=(2×10+×2+12×2)m/s=66 m/s,故质点初速度不小于66 m/s,故C正确;在2~4 s内质点速度变化量Δv′=×2 m/s=22 m/s,故D正确.
迁移4 非常规运动图象
4.(多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 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
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v0t+at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为=v0+at,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
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0=0.5 m/s,加速度大小为a=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分析[学生用书P12]
【题型解读】
1.追及和相遇问题常见情景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加速
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则应有下面结论: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减小
④一定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减速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
匀减速
追匀
加速
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2t0-t1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2.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两点技巧
【跟进题组】
1.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 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
(1)通过计算判断A能否撞上B车?若能,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
(2)为了避免碰撞,A车在刹车的同时,如果向B车发出信号,B车收到信号经Δt=2 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问:B车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事故.
解析:(1)设A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位移为x
由速度时间公式v0=a1t0
解得t0=10 s
由速度位移关系有0-v=-2a1x
代入数据解得x=100 m>76 m,所以A车能撞上B车
设撞上B车的时间为t1,有x0=v0t1-a1t,其中x0=76 m
解得t1=(10-2) s,t′1=(10+2) s,
(10+2) s大于10 s,故舍去
故时间为(10-2) s.
(2)假设A车恰能追上B车,设B车运动时间为t,则A车运动时间为t+Δt,此时两车速度相等,即
v0-a1(t+Δt)=a2t
解得t=
由位移关系xA=x0+xB
可知v0(t+Δt)-a1(t+Δt)2=x0+a2t2
整理得a2=
解得a2=1.2 m/s2
因此欲使A、B两车不相撞,B车的最小加速度为a2=1.2 m/s2.
答案:见解析
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法一 临界条件法
设两车运动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由v0-(2a)t=at得,t=①
A车位移:xA=v0t-(2a)t2
B车位移:xB=at2
两车不相撞的条件:xB+x≥xA
即:at2+x≥v0t-at2②
联立①②式得:
v0≤.
法二 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xA=v0t-at2
xB=at2
两车不相撞需要满足Δx=xB+x-xA=at2-v0t+x≥0
则Δxmin=≥0,
解得v0≤.
法三 图象法
利用速度-时间
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
vt=v0-2at,
对B车有vt=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时间t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来表示,由图象可知x=v0t=v0·=,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四 相对运动法
巧选参考系求解.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a-a=-3a.A车追上B车且刚好不相撞的条件是:v=0,这一过程A车相对于B车的位移为x,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得:
02-v=2·(-3a)·x
所以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答案:v0≤
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
(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学生用书P13]
运动图象与追及、相遇问题的综合应用
【对点训练】
1.(多选)(2020·河北唐山高三二模)甲、乙两个物体在t=0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两者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在t=2 s时加速度改变方向
B.甲、乙两物体在t=2 s时距离为8 m
C.甲、乙两物体在t=3 s时距离为6 m
D.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
解析:选BD.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乙物体的加速度恒定,A错误;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由v-t图象知,乙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与甲相反,则二者刚开始相向运动,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且面积在横轴上方为正,在横轴下方为负,则t=2 s甲物体位移为x1=6 m,乙物体位移为x2=-2 m,则二者相距8 m,B正确;同理t=3 s,两物体相距9 m,C错误;由图象斜率知,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1 m/s2,a2=1 m/s2,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正确.
2.(2020·四川泸州泸县一中三诊)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20 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则( )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
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
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解析:选C.由图可知,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甲车的加速度a1= m/s2=-1 m/s2,乙车的加速度a2= m/s2=-0.5 m/s2,此时甲车的位移x甲=v甲t+a1t2=25×20 m-×1×202 m=300 m,乙车的位移x乙=v乙t+a2t2=15×20 m-×0.5×202 m=200 m,可知要不相撞,则两车的最短距离Δx=300 m-200 m=100 m,因为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 m,故A、B错误;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可知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正确,D错误.
[学生用书P297(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C.在t1时刻后,甲的速度一直比乙的速度大
D.在0~t1时间内,必有某时刻甲、乙速度相同
解析:选D.在x-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在0~t1时间内,甲的斜率不变,故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x-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位移为物体位置的变化量,在0~t1时间内,甲、乙的位置变化量相同,故位移相等,B错误;在x-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在t1时刻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的斜率均为零,故两物体速度均为零,C错误;由于t=0时刻乙图线切线斜率大于甲图线斜率,而在t1时刻乙图线切线的斜率小于甲图线的斜率,故在0~t1时间内,必有某时刻乙图线切线斜率等于甲图线斜率,即甲、乙速度相同,D正确.
2.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
B.在0到5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
C.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
D.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路程为7.5 m
解析:选B.0~2 s内的加速度a= m/s2=1 m/s2,A正确;0~5 s内的位移x1=×(2+5)×2 m=7 m,B错误;5~6 s内的位移x2=×1×(-1) m=-0.5 m,所以0~6 s内的总位移x=x1+x2=6.5 m,总路程s=x1+|x2|=7.5 m,C、D正确.
3.折线ABCD和曲线OE分别为甲、乙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t=2 s时,两图线相交于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B.第3 s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
C.2~4 s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
D.2 s末,甲、乙未相遇
解析:选B.两物体同时、同向出发,但不是同地出发,A错误;第3 s内甲物体x-t图线的斜率为负,向负方向运动,乙物体x-t图线的斜率为正,向正方向运动,二者运动方向相反,B正确;2~4 s内,甲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C错误;2 s末,甲、乙的位置相同,甲、乙相遇,D错误.
4.(2020·山东济南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v= B.v=
C.v> D.<v<
解析: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x,所以v>,所以C正确.
5.太原晚报消息,为了让电动汽车跑得更“欢”,太原未来五年将建5万个充电桩.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v-t 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新型电动汽车速度均匀变化
B.在6~10 s内,新型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C.在4 s末,新型电动汽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D.在12 s末,新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
解析:选D.新型电动汽车在0~4 s内加速度恒为1.5 m/s2,速度增大,在4~6 s内加速度恒为-1 m/s2,速度均匀减小,在6~10 s内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在10~14 s内加速度恒为-1 m/s2,速度又均匀减小,综上所述,D正确.
6.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解析:选A.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能回到原高度,重复原来的过程,以落地点为原点,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速度最大时位移为零,设高度为h,则速度大小与位移的关系满足v2=2g(h-x),A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2020·山东济南模拟)一质点从坐标原点沿x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8 s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若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的斜率为3 m/s,则( )
A.t=1 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3 m/s2
B.t=2 s和t=6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t=2 s和t=6 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D.t=4 s时,质点的位移为8 m
解析:选BD.已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v0t+at2,根据0~8 s内的x-t图象的对称轴可知-=4 s;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的斜率(即此时的速度)为3 m/s,可知v0+a×1 s=3 m/s,解得a=-1 m/s2,v0=4 m/s,因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质点的加速度不会发生变化,A、C均错误;利用速度公式v=v0+at,可得t=2 s时,质点的速度为2 m/s,t=6 s时,质点的速度为-2 m/s,这两个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都为2 m/s,B正确;将t=4 s代入x=v0t+at2,解得x=8 m,即t=4 s时质点的位移为8 m,D正确.
8.如图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0~6 s内的位移-时间图线.若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单位:m/s).则 ( )
A.t=1 s时,质点在x=2 m的位置
B.t=1 s和t=5 s时,质点的速率相等
C.t=1 s和t=5 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D.前5 s内,质点通过的最大位移为9 m
解析:选BD.由图可知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及图知当t1=6 s时x1=0、t2=1 s时v2=4 m/s,则由x1=v0t1-at、v2=v0-at2联立可得a=2 m/s2、v0=6 m/s.则当t=1 s时,x=6×1 m-×2×12 m=5 m,A错误;质点在t=5 s时的速度v=6 m/s-2×5 m/s=-4 m/s,B正确;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C错误;由图线的对称性可知,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故xm=6×3 m-×2×32 m=9 m,D正确.
9.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解析:选BC.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B正确.根据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丙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正确,D错误.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解析:选AD.题中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由题图可知t1时刻两图线相距最大,即两车的距离最大,故A正确;t3时刻两车处在同一位置,故B错误;图线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知,0~t1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之后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故C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题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摩托车以v=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汽车,当摩托车距汽车l=20 m 时,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沿同方向匀加速启动行驶.求:
(1)摩托车追上汽车所用时间;
(2)摩托车追上汽车后,摩托车仍以12 m/s速度行驶,汽车再经过多长时间追上摩托车.
解析:(1)设经过时间t摩托车与汽车相遇
则摩托车的位移x1=vt
汽车的位移x2=at2
相遇满足的条件x1=x2+l
联立解得t=2 s或t=10 s
即摩托车经过2 s追上汽车,经过10 s,汽车又追上摩托车.
(2)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由以上可得再经过t′=10 s-2 s=8 s汽车追上摩托车.
答案:(1)2 s (2)8 s
12.前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城市被雾霾笼罩,空中浮有大量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道路交通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某日雾霾天气,路上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70 m,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90 km/h 的速度行驶,该司机的反应时间Δt=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a=5 m/s2.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Δt内行驶多长距离?
(2)请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一旦在能见度处出现障碍物,汽车能否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解析:(1)汽车的初速度v0=90 km/h=25 m/s
在反应时间Δt内,汽车仍做匀速运动,故前进的距离s=v0Δt=25×0.5 m=12.5 m.
(2)设从刹车到静止,汽车前进的位移为x,则
0-v=-2ax
解得x== m=62.5 m
由于s+x=75 m>70 m
所以在能见度处出现障碍物时,汽车会与障碍物碰撞.
答案:(1)12.5 m (2)见解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