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2020年全国各地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展开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你的好友小嘉作为读书节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写了这样一段话:
鸟欲高飞先(zhèn) 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领略自然的旖旎风光,可以感受亲情的热(chén) 感人, 可以聆听先哲的谆谆教诲……刚开始阅读,有时可能会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但只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毅力,我们定能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1)书写时,有几个字小嘉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补写。
(zhèn)_______________翅 热(chén)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振|忱
(2)请你帮小嘉把括号里的话改为一个成语。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求甚解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振”不要误写为“震”,“忱”不要误写为“枕”。⑵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根据“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可判断成语为“不求甚解”,注意书写要正确。
故答案为:⑴⑵
【点评】⑴⑵
【题型】综合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二、综合性学习
2.为配合读书节“一站到底”语文知识擂台赛,校语文组开发了题库,一起去试试吧!
(1)请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内容。
作品
作者的字、号
后人评价
《诸葛亮集》
①字______________号卧龙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②《______________》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答案】孔明|西游记
(2)古诗中有深情,李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 “明月”捎去了他对王昌龄的关心和思念;古诗中有理趣,王湾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江南早春景色表达新陈交替的规律;古诗中有典故,岑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陶渊明重阳日痛饮至醉的典故反衬自己在战乱军旅中遇重阳佳节的惆帐之情。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学校开展“文化班级”命名活动,下面是七年级四个班化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取的班名。请你选择一个, 写出化用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A)修身班 (B)致远班 (C)志学班 (D)励精班
【答案】致远班,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句子
意思
成语
元方入门不顾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意暇甚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头看|瞻前顾后|悠闲|应接不暇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诸葛亮集》”“号卧龙”可判断人物是诸葛亮,他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杜甫在《蜀相》中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评价他。根据“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可判断人物是吴承恩,他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是《西游记》。(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与、郎、残、菊、傍”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名句的理解。根据班名的关键词找到文中相对应的语句即可。
修身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致远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学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励精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元方入门不顾”意思是:元方走回门里去了,连头都不回一下,由此可判断:顾,回头看;成语“义无反顾”“瞻前顾后”中“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
“意暇甚”意思是:神情悠闲的很,由此可判断:暇,空闲;成语“应接不暇”“日不暇给”“自顾不暇”“无暇兼顾”中“暇”都是空闲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⑵⑶⑷
【点评】⑴⑵⑶⑷
【题型】综合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三、名著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阅读此名著,我们要学会积累文化、体验特色,开展专题探究,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1)(任务一:文化积累名著书名理解)《朝花夕拾》这个书名富有内涵,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开放的花朵,到傍晚才拾起。鲁迅先生用之比喻在晚年回忆起早年时候的事情。
(2)(任务二:特色品析名著语言特点)请根据下面的句子及你的阅读积累,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 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警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
【答案】《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是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反语”。
(3)(任务三:专题探究鲁迅的儿童教育观)请结合下列篇目内容,谈你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的认识。
《阿长与<山海经>》 《琐记》 《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答案】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2)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理解。①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的表现是: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后来的谣言使鲁迅不得不外出读书。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所以鲁迅用“很好”是反语,有讽刺的效果,表明心中对衍太太的鄙视。②作者在东京见到的留学生麻木的,过着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习知识,“标致”本义是相貌、姿态很美丽,用在这里是反语,意在讽刺清国留学生做作的姿态和陈腐气,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对东京的失望。(3)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个性化理解。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对儿童的教育作答即可。答案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琐记》中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为何物,以及不允许鲁迅看《天演论》,这些都能看出当时的中国教育资源的缺乏,指出老师受封建思想影响没有探知真理的愿望,对学生渴望真理的行为十分不满,导致学生无法受到科学的教育。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了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故答案为:⑴⑵⑶
【点评】⑴⑵⑶
【题型】名著导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四、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数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莱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散文·明线索)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情 节 内 容
细微之处看“我”对母亲的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而庆幸
出现分歧 互相体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妻齐心 背起老幼
“我”背起母亲谨慎稳重前行
【答案】春天到来 全家散步|“我”想听母亲的意见走大路
(2)(散文·品语言)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者是如何写南方初春田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如果将引号内的文字改为。“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 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同时为后文做铺垫。②不同意,理由:两个妈妈和儿子不单是简单的重复,也使得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如果改成“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则没有这个效果。
(3)(散文·明主旨)如果给文章另拟两个能体现主旨的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陈述你的理由。
【答案】三代人,理由:从散步的人物上出发,散步是三代人一起进行的,题目可以揭示散步的主要对象。浓浓的亲情,理由:从散步的主题上出发,主要表现了亲情,作者一家的和谐与温馨让人感动。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根据“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可知,“我”为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而庆幸,所以春天来了带母亲出来散步,结合所给示例,应用两个四字词语表达情节内容,故①处填“春天来到,全家散步”;根据“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可以看出,考虑到母亲年老,腿脚不好,走小路不方便,我决定走大路,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故②处填“照顾母亲,走大路”。(2)①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和作用的分析。“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是对景物的描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渲染了温馨、愉悦的气氛,结合语境“这一切都使人想这一样东西--生命”可知,这还是对生命的礼赞,还暗示希望熬过了严冬的母亲会获得新的活力。②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了儿子发现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规律,表现了儿子的聪明和天真活泼,结合语境可知,也表现出了一家人的幸福和谐、其乐融融。“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则没有这样的效果。(3)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明确,任何文章的标题都必须覆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必须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旨文意。拟写标题可以从文章的线索、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的主要情节、文章的主旨等角度入手。从主旨角度看,本文通过叙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所拟题目能体现这一主旨即可。如“三代人”“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一家人”等。
故答案为:⑴⑵⑶
【点评】⑴⑵⑶
【题型】现代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 )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①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而一本坏书,可能会歪曲我的“三观”。好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所以,A ,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要去纠正心智上的错误印记。音乐,电影,活动,朋友,莫不如此。
②面对一本好书:凭着内心的力量,把玩眼前的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仿佛破茧而出,实在是一段愉快的旅程。同时,阅读还能使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心智的成长是没有限制的。它跟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所以,常用常新。
③有时候,读到一本不错的书,想推荐给朋友,却说不出好在哪,只能硬梆郴扔下一句:这书确实不错,你读了就知道;还有,读过的某本书,除了记得自己读过外,一无所知,然后,看着别人把读过的故事说得生动精彩,栩栩如生,读过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羡慕啊……怎么解决?
④照章办事,就能拥有更好的阅读——更短时间,更好效果:读得通,说得出,做得到。好的阅读源于心态的主动和技巧的运用,主动源于动力强大、目标明确,技巧的核心在于四个字:自问自答——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然后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⑤如何在短时间对一本书做出价值判断,是否继续。具体规则可概括为“天龙八法”:封面——仔细阅读所有封面细节(含书衣):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字数,印数,推荐语,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序——(自序,他序,跋),内容提要;目录——细看, 猜测作者如此安排内容的逻辑,由粗到细(篇、章,节),就像旅行出发前的地图;选读——挑选感兴趣的一、二章节阅读,有摘要看摘要;跳读随意翻阅一、二章节, 有摘要看摘要;索引——发现关键词;书评——豆瓣五、四、三、二、一星各读一篇;决定一是否继续??过程中如判断无阅读价值,随时中止,如果是小说,将选读、跳读、索引、书评四项变为试读,读完1/10还无阅读冲动,放弃。
⑥永远记得,许多书其实连略读都不值得。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需要慢慢咀嚼与消化。
(1)作者在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提供了书本封面图片以及两位作者的基本信息,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有必要,理由:通过封面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有助于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通过作者的基本信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本文作者给读者的第一条建议,填在A处。
【答案】慎选书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⑥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4)你的同学小辉对名著《西游记》持抵触情绪,认为长达一百回的小说太长看不完,看了也记不住,考试也不一定考到,不如不看。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劝说他?
【答案】告诉他读书的益处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读懂书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启迪自己的心灵。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5段的“仔细阅读所有封面细节(含书衣):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字数,印数,推荐语,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可知,提供书本封面图片以及两位作者的基本信息是有必要的,这可以让读者快速的了解关于作者以及整本书的信息,得到整体印象。(2)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结合语境横线前“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而一本坏书,可能会歪曲我的‘三观’”说的是书良莠不齐;横线后“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要去纠正心智上的错误印记”说的是选了坏书的不良后果,可推测出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填“要慎重选择书”或“要选择好书”。(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浅尝”“生吞活剥”“咀嚼与消化”都是吃食物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看书,是把书比作了食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不同的书,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面对一本好书:凭着内心的力量,把玩眼前的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仿佛破茧而出,实在是一段愉快的旅程”“阅读还能使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等语句从读书的好处对小辉进行劝说即可。
故答案为:⑴⑵⑶⑷
【点评】⑴⑵⑶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五、对比阅读
6.文言文阅读
(先贤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进士第: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游酢:杨时同学。
(圣人语录)《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完(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后,小语和小文开展了讨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把握文意的前提。如(先贤故事)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正确的读法应是停顿两次,把它读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是的!朗读文言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读准字音。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成“yòu”,因为它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通过朗读,我发现(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孟绝学”时,“河、 洛之七翕然师之”,意思是黄河、洛阳一带的读书人③_____________,正是《论语》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实体现。
小文:是的,我认为《论语》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杨时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看他:⑥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小文,老师说古人交往非常注重礼仪。我在想,杨时为了求见程颐,应该会写这样一个帖子:“晚生杨时,久闻尊师才学渊博,心生仰慕,欲携大作登门拜访,望不吝赐教。”你说是吧?
小文:嗯,是的。你拟的帖子不错,有文言文的典雅味。但有一处用词不要当。应把“(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又|都去拜他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大作|拙作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的意思是: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均句意完整,故应停顿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可判断: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所以应的读yòu。(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意思是: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注意重点词语:翕然,一致的样子;师,以……为师;之,代词,指程颢与弟弟程颐。(4)根据“河、 洛之七翕然师之”的意思: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可知,这样的行为是谦虚好学,正印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杨时最重要的品质是求知欲强、爱好学习,这印证了《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6)杨时为了得到老师的指教,在雪中长时间等待,是他好学的表现,最表现他好学的语句是“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大作”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作品,“拙作”是谦辞,用来称自己的作品。根据语境应把“大作”改为“拙作”。
故答案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又;都去拜他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大作;拙作
【点评】
【参考译文】
甲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睡醒以后,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题型】文言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六、作文
7.读书节活动之一是选拔同学参加市电视台“少年正是读书时”讲故事比赛,请你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故事稿。
要求:(1)把故事写清楚、完整,并有重点地展开叙述。(2)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曲折性,有较强的吸引力。(3)在叙事之中适当穿插抒情,表达你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思考。(4)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我与书的故事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的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小时候。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她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
时光流逝,现在我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
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我小时候,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
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与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
冰心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释放自我,陶我情操,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故事稿,既讲故事,就要写记叙文,“我”明确要求用第一人称来写,“我”和“书”是对“故事”的限制条件,要求必须写“我”和“书”的故事,而不能写别人和书的故事,也不能写“我”和其他物的故事。写作时可以写自己以前不喜欢喜欢读书,通过关于书的一件事情,“我”爱上了读书;可以写“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书;可以写“我”通过读书有很多收获;可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自己对读书的认识或感受。
根据题目要求“在叙事之中适当穿插抒情,表达你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思考”,在写作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用神态描写来表现我看书时的状态,用心理描写来表现我得到梦寐以求的书时候的高兴,用议论或抒情来表现我看书得到的感悟。
写记叙文,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
【点评】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题型】写作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你的好友小嘉作为读书节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写了这样一段话:
鸟欲高飞先(zhèn) 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领略自然的旖旎风光,可以感受亲情的热(chén) 感人, 可以聆听先哲的谆谆教诲……刚开始阅读,有时可能会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但只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毅力,我们定能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1)书写时,有几个字小嘉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补写。
(zhèn)_______________翅 热(chén)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振|忱
(2)请你帮小嘉把括号里的话改为一个成语。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求甚解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振”不要误写为“震”,“忱”不要误写为“枕”。⑵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根据“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可判断成语为“不求甚解”,注意书写要正确。
故答案为:⑴⑵
【点评】⑴⑵
【题型】综合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二、综合性学习
2.为配合读书节“一站到底”语文知识擂台赛,校语文组开发了题库,一起去试试吧!
(1)请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内容。
作品
作者的字、号
后人评价
《诸葛亮集》
①字______________号卧龙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②《______________》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答案】孔明|西游记
(2)古诗中有深情,李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 “明月”捎去了他对王昌龄的关心和思念;古诗中有理趣,王湾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江南早春景色表达新陈交替的规律;古诗中有典故,岑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陶渊明重阳日痛饮至醉的典故反衬自己在战乱军旅中遇重阳佳节的惆帐之情。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学校开展“文化班级”命名活动,下面是七年级四个班化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取的班名。请你选择一个, 写出化用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A)修身班 (B)致远班 (C)志学班 (D)励精班
【答案】致远班,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句子
意思
成语
元方入门不顾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意暇甚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头看|瞻前顾后|悠闲|应接不暇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诸葛亮集》”“号卧龙”可判断人物是诸葛亮,他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杜甫在《蜀相》中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评价他。根据“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可判断人物是吴承恩,他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是《西游记》。(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与、郎、残、菊、傍”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名句的理解。根据班名的关键词找到文中相对应的语句即可。
修身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致远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学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励精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元方入门不顾”意思是:元方走回门里去了,连头都不回一下,由此可判断:顾,回头看;成语“义无反顾”“瞻前顾后”中“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
“意暇甚”意思是:神情悠闲的很,由此可判断:暇,空闲;成语“应接不暇”“日不暇给”“自顾不暇”“无暇兼顾”中“暇”都是空闲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⑵⑶⑷
【点评】⑴⑵⑶⑷
【题型】综合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三、名著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阅读此名著,我们要学会积累文化、体验特色,开展专题探究,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1)(任务一:文化积累名著书名理解)《朝花夕拾》这个书名富有内涵,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开放的花朵,到傍晚才拾起。鲁迅先生用之比喻在晚年回忆起早年时候的事情。
(2)(任务二:特色品析名著语言特点)请根据下面的句子及你的阅读积累,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 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警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
【答案】《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是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反语”。
(3)(任务三:专题探究鲁迅的儿童教育观)请结合下列篇目内容,谈你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的认识。
《阿长与<山海经>》 《琐记》 《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答案】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2)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理解。①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的表现是: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后来的谣言使鲁迅不得不外出读书。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所以鲁迅用“很好”是反语,有讽刺的效果,表明心中对衍太太的鄙视。②作者在东京见到的留学生麻木的,过着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习知识,“标致”本义是相貌、姿态很美丽,用在这里是反语,意在讽刺清国留学生做作的姿态和陈腐气,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对东京的失望。(3)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个性化理解。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对儿童的教育作答即可。答案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琐记》中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为何物,以及不允许鲁迅看《天演论》,这些都能看出当时的中国教育资源的缺乏,指出老师受封建思想影响没有探知真理的愿望,对学生渴望真理的行为十分不满,导致学生无法受到科学的教育。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了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故答案为:⑴⑵⑶
【点评】⑴⑵⑶
【题型】名著导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四、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数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莱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散文·明线索)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情 节 内 容
细微之处看“我”对母亲的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而庆幸
出现分歧 互相体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妻齐心 背起老幼
“我”背起母亲谨慎稳重前行
【答案】春天到来 全家散步|“我”想听母亲的意见走大路
(2)(散文·品语言)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者是如何写南方初春田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如果将引号内的文字改为。“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 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同时为后文做铺垫。②不同意,理由:两个妈妈和儿子不单是简单的重复,也使得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如果改成“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则没有这个效果。
(3)(散文·明主旨)如果给文章另拟两个能体现主旨的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陈述你的理由。
【答案】三代人,理由:从散步的人物上出发,散步是三代人一起进行的,题目可以揭示散步的主要对象。浓浓的亲情,理由:从散步的主题上出发,主要表现了亲情,作者一家的和谐与温馨让人感动。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根据“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可知,“我”为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而庆幸,所以春天来了带母亲出来散步,结合所给示例,应用两个四字词语表达情节内容,故①处填“春天来到,全家散步”;根据“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可以看出,考虑到母亲年老,腿脚不好,走小路不方便,我决定走大路,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故②处填“照顾母亲,走大路”。(2)①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和作用的分析。“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是对景物的描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渲染了温馨、愉悦的气氛,结合语境“这一切都使人想这一样东西--生命”可知,这还是对生命的礼赞,还暗示希望熬过了严冬的母亲会获得新的活力。②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了儿子发现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规律,表现了儿子的聪明和天真活泼,结合语境可知,也表现出了一家人的幸福和谐、其乐融融。“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则没有这样的效果。(3)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明确,任何文章的标题都必须覆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必须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旨文意。拟写标题可以从文章的线索、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的主要情节、文章的主旨等角度入手。从主旨角度看,本文通过叙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所拟题目能体现这一主旨即可。如“三代人”“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一家人”等。
故答案为:⑴⑵⑶
【点评】⑴⑵⑶
【题型】现代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 )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①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而一本坏书,可能会歪曲我的“三观”。好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所以,A ,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要去纠正心智上的错误印记。音乐,电影,活动,朋友,莫不如此。
②面对一本好书:凭着内心的力量,把玩眼前的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仿佛破茧而出,实在是一段愉快的旅程。同时,阅读还能使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心智的成长是没有限制的。它跟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所以,常用常新。
③有时候,读到一本不错的书,想推荐给朋友,却说不出好在哪,只能硬梆郴扔下一句:这书确实不错,你读了就知道;还有,读过的某本书,除了记得自己读过外,一无所知,然后,看着别人把读过的故事说得生动精彩,栩栩如生,读过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羡慕啊……怎么解决?
④照章办事,就能拥有更好的阅读——更短时间,更好效果:读得通,说得出,做得到。好的阅读源于心态的主动和技巧的运用,主动源于动力强大、目标明确,技巧的核心在于四个字:自问自答——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然后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⑤如何在短时间对一本书做出价值判断,是否继续。具体规则可概括为“天龙八法”:封面——仔细阅读所有封面细节(含书衣):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字数,印数,推荐语,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序——(自序,他序,跋),内容提要;目录——细看, 猜测作者如此安排内容的逻辑,由粗到细(篇、章,节),就像旅行出发前的地图;选读——挑选感兴趣的一、二章节阅读,有摘要看摘要;跳读随意翻阅一、二章节, 有摘要看摘要;索引——发现关键词;书评——豆瓣五、四、三、二、一星各读一篇;决定一是否继续??过程中如判断无阅读价值,随时中止,如果是小说,将选读、跳读、索引、书评四项变为试读,读完1/10还无阅读冲动,放弃。
⑥永远记得,许多书其实连略读都不值得。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需要慢慢咀嚼与消化。
(1)作者在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提供了书本封面图片以及两位作者的基本信息,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有必要,理由:通过封面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有助于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通过作者的基本信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本文作者给读者的第一条建议,填在A处。
【答案】慎选书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⑥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4)你的同学小辉对名著《西游记》持抵触情绪,认为长达一百回的小说太长看不完,看了也记不住,考试也不一定考到,不如不看。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劝说他?
【答案】告诉他读书的益处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读懂书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启迪自己的心灵。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5段的“仔细阅读所有封面细节(含书衣):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字数,印数,推荐语,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可知,提供书本封面图片以及两位作者的基本信息是有必要的,这可以让读者快速的了解关于作者以及整本书的信息,得到整体印象。(2)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结合语境横线前“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而一本坏书,可能会歪曲我的‘三观’”说的是书良莠不齐;横线后“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要去纠正心智上的错误印记”说的是选了坏书的不良后果,可推测出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填“要慎重选择书”或“要选择好书”。(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浅尝”“生吞活剥”“咀嚼与消化”都是吃食物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看书,是把书比作了食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不同的书,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面对一本好书:凭着内心的力量,把玩眼前的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仿佛破茧而出,实在是一段愉快的旅程”“阅读还能使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等语句从读书的好处对小辉进行劝说即可。
故答案为:⑴⑵⑶⑷
【点评】⑴⑵⑶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五、对比阅读
6.文言文阅读
(先贤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进士第: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游酢:杨时同学。
(圣人语录)《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完(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后,小语和小文开展了讨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把握文意的前提。如(先贤故事)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正确的读法应是停顿两次,把它读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是的!朗读文言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读准字音。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成“yòu”,因为它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通过朗读,我发现(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孟绝学”时,“河、 洛之七翕然师之”,意思是黄河、洛阳一带的读书人③_____________,正是《论语》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实体现。
小文:是的,我认为《论语》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杨时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看他:⑥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小文,老师说古人交往非常注重礼仪。我在想,杨时为了求见程颐,应该会写这样一个帖子:“晚生杨时,久闻尊师才学渊博,心生仰慕,欲携大作登门拜访,望不吝赐教。”你说是吧?
小文:嗯,是的。你拟的帖子不错,有文言文的典雅味。但有一处用词不要当。应把“(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又|都去拜他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大作|拙作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的意思是: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均句意完整,故应停顿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可判断: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所以应的读yòu。(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意思是: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注意重点词语:翕然,一致的样子;师,以……为师;之,代词,指程颢与弟弟程颐。(4)根据“河、 洛之七翕然师之”的意思: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可知,这样的行为是谦虚好学,正印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杨时最重要的品质是求知欲强、爱好学习,这印证了《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6)杨时为了得到老师的指教,在雪中长时间等待,是他好学的表现,最表现他好学的语句是“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大作”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作品,“拙作”是谦辞,用来称自己的作品。根据语境应把“大作”改为“拙作”。
故答案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又;都去拜他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大作;拙作
【点评】
【参考译文】
甲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睡醒以后,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题型】文言文阅读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六、作文
7.读书节活动之一是选拔同学参加市电视台“少年正是读书时”讲故事比赛,请你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故事稿。
要求:(1)把故事写清楚、完整,并有重点地展开叙述。(2)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曲折性,有较强的吸引力。(3)在叙事之中适当穿插抒情,表达你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思考。(4)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我与书的故事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的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小时候。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她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
时光流逝,现在我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
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我小时候,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
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与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
冰心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释放自我,陶我情操,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
【教材目录】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故事稿,既讲故事,就要写记叙文,“我”明确要求用第一人称来写,“我”和“书”是对“故事”的限制条件,要求必须写“我”和“书”的故事,而不能写别人和书的故事,也不能写“我”和其他物的故事。写作时可以写自己以前不喜欢喜欢读书,通过关于书的一件事情,“我”爱上了读书;可以写“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书;可以写“我”通过读书有很多收获;可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自己对读书的认识或感受。
根据题目要求“在叙事之中适当穿插抒情,表达你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思考”,在写作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用神态描写来表现我看书时的状态,用心理描写来表现我得到梦寐以求的书时候的高兴,用议论或抒情来表现我看书得到的感悟。
写记叙文,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
【点评】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题型】写作题
【分值】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级别】七年级
相关资料
更多